1、“失魂落魄”把“我”对这本书的渴望程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形象。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
3、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谚语(魏征说的勤俭节约的名言)。
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故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5、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6、写出了父亲日常生活极其节省,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爱。
7、格言大意:立志应当崇高远大。这句话意在鼓励青少年放宽眼界,开阔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8、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处)《尚书·大禹谟》。
9、曾国藩一生勤俭,日常饮食,最多一荤。若非家中来了客人,从不增添一个荤菜。他的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10、」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11、反之,朝廷、官场皆是奢靡之风,就会导致国库亏空、民不聊生。
1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一些这样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13、只有勤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勤勉、毅力又来源于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史密斯
14、格言大意: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总是忧虑不安。这句话表明,道德高尚的人心底无私,自然生活得坦荡;品格低下的人被各种私心牵绊着,就不可能过得轻松愉快。
15、“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你赞成这样说法吗?为什么?
16、同学们,中国还是一个缺粮的国家,粮食是不能浪费的。实际上,我国人均占有粮食还不足400千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况且我们还面临着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的威胁。节约粮食就是拯救耕地;节约粮食就是爱护环境;节约粮食就是珍爱资源。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国家将“世界粮食日”所在的那周定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
17、这里四个“立刻”连用,写出快节奏的工作,这是叠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为了儿女的生活、读书,不伸懒腰,不喘气,不休息,拼着老命工作。母亲塞给我的是钱,更是浓浓的希望和浓浓的情。
1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势解》
19、(价格说明)一丸140元,2丸260元,10丸1200元。
2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2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2、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
23、(2)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24、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2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26、格言大意: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自己反而很高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闻过则喜”。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为人较粗犷,但却有“闻过则喜”的好品质,所以孟子用这句话赞美子路。
27、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说:“勤是幸福的左手,俭是幸福的右手,两者均可致富。”邵雍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勤为人的一生之本,若是好逸恶劳,便是农人惰于深耕易耨,商人疲于乘时趋利,工人懒得计时效功,读书人无力笃志力行。
28、世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29、(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30、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填空,附答案
31、贞观之治中后期,唐朝国富民强,但唐太宗仍谨记魏征“节俭”之谏,不搞奢靡之风。就连出身显贵又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在后宫也是遵奉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从不讲究豪华奢美,一切都以够用为限;饮食宴请从不铺张浪费,以够吃为准。
32、格言大意: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羊羔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这是劝导人们行孝的歌谣。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不知凝聚了养育者的多少心血与艰辛!孝敬养育过自己的亲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33、格言大意: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这句话说明,做任何事,不能只是听别人说,还要亲自去看一看,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34、灵感: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35、贞观之治中后期,唐朝国富民强,但唐太宗仍谨记魏征“节俭”之谏,不搞奢靡之风。
36、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3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8、格言大意:长达千丈的大堤,由于有小小的蝼蚁而崩溃。这句话比喻小问题不注意,会酿成大祸。后人也常说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提醒人们要防微杜渐。
39、格言大意: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句话表明,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能从中获得长进。
40、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节约粮食,养德强国。”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我国粮食的浪费情况却触目惊心。2020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餐饮浪费现象作出了重要指示: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严肃遏制粮食浪费现象,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因此,在大国与小家的统一中,节约粮食势在必行,弘扬节俭必须走在路上。
41、民族外交: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大批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4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3、格言大意: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后人常用这名话表明,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44、格言大意:青色染料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而比水还寒冷。这句话是说后生可畏,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完全可以后来居上。
45、格言大意:只要有制成之心,就是金石也能够断开。这句话后来常备有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们用它来比喻,只要意志坚定,心思专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4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47、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48、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49、她的作风带动了后宫中朴实俭廉的风尚,也为唐太宗实行励精图治的治国方略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50、视频: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学习勤俭节约的名言
51、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雪莱
52、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名歌《紫骝马歌》
53、格言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这句话从人之常情着眼,来说明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的必要性。
54、格言大意:古代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们有非凡的才能,而且因为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这句话强调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敢于面对困难,顽强拼搏,坚持不动摇。
55、他还这样要求长子曾纪泽: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先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认真练习一千个“俭”字。
56、(出处)《周易·否》。(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57、格言大意: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这句话表明,要想获得真知,好学和善问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两点为,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
58、格言大意:人一定要自爱,而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这句话强调了人要自尊自爱。自尊自爱,就是在品格、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59、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60、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士地开出富裕的花;它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勤俭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和动力,浪费则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61、●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62、格言大意: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金子那样宝贵,而一寸金子也无法买回一寸的光阴啊。这句话常被用于强调时光容易流逝,我们在生活中要惜时如金。
6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64、万花筒:圆筒形玩具,两头镶着玻璃。向着亮处转动圆筒,由于镜子的反射作用,可以从筒的另一端看到各种图案。
6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6、●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67、(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
68、不登高山不止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69、不登高山不止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