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2、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中国古代关于礼仪的名言)。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4、再要求:在同行业内工作5年以上,恐怕所剩下的就那么几个了;
5、在“各扫门前雪”的大俗话前,“见义勇为”正在沦落。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8、《荀子·大略》商朝荀子: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9、——狄德罗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10、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12、(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1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4、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15、《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春秋末年鲁国 左丘明
1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17、《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18、译文:礼是天经地义的,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19、感悟:有口不以私言,公事当公议、公办,如果私下议论,则有奸邪谋私之嫌疑。公事私办不可取,同样,言其所当言,“公事私议”同样不是智者所为。
20、Inalimitedlife,dosomethingwarm,spirit,deepandmeaningful.Thisisourcause,butalsothevalueofourlives.
21、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22、译文: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23、谈到曰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曰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24、——《晋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礼记》有何写作特点?《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五经”之“十三经”之一。
25、注解: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2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是给没有“真凭实据”说话者找到杀人的“刀和枪”。
27、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28、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给予具有某些掌握资源者的选择和回报。
29、(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3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1、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32、——夸美纽斯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33、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34、(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3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36、感悟:一个人不能圆滑,但要圆融,说话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一个有修养的人,跟不同的人谈话,其主题都要符合对方的身份,所谈都是合乎道理的事情,这样就会使对方受益。
37、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38、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39、——张衡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40、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41、译文:学习文明礼仪的人从几百人变成了几千人,这是顺应上天的安排啊。寒冷了就加衣服,饥饿了就吃饭,孰轻孰重大家自有判断。
4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4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战国《荀子·修身》。
44、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45、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也禽兽之心乎?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46、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47、(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48、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
4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0、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51、(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52、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53、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54、《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但是实际上是西汉末王莽时期大儒刘向和其子刘歆的伪作。
55、(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56、(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57、(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58、——莎士比亚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59、(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60、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61、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