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文中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响声。(黄钟大吕造句六年级简短)。
2、洞箫牧笛的丝竹音乐,我们固然喜欢,但我们更喜欢黄钟大吕的交响音乐。
3、(出处)《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
4、在高山流水的境界里,有个人拥有天籁之音,他唱完一首歌后余音绕梁,美妙极了。他做起了文章,他的文章简直是黄钟大吕,他看了惟妙惟肖的文章,在万里晴空大地上轻歌曼舞。
5、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6、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演员运用马鞭的表演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
7、黄钟大吕,拼音(huáng zhōng dà lǚ),黄钟是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是六种阴律的第四律。用来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出自《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8、第一层(第3段),介绍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和汉白玉石桥。(黄钟大吕造句六年级简短)。
9、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10、洪水: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1、最后写这场围歼战获得了彻底的胜利,而那位“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而献身的郝副营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2、拥戴:拥护推戴。造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深受群众拥戴。
1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14、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棚架上的瓜藤、竹子、高梁、苞蕾、苔藓、草、蔬莱等植物,以及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动物。通过描写这些动植物在夏季的快速生长,突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
15、“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未节也。”
16、阻击:指以防御的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攻击。
17、本课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8、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9、答:这篇小说写了一位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同时他还是一位父爱如山的好父亲。
20、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21、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
22、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不得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23、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24、(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
25、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26、答: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村里的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公正无私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序地走过木桥,最后却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卷走了。
27、默读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