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译:鲁哀公向宰我请教“尊社稷神该栽什么树”的道理。宰我回答说:“夏后氏栽松树,殷朝人栽柏树,周朝人栽栗树,说:‘让人战栗。’”孔子听后说:“既成事实就不多说了,事已至此就不劝阻了,过去的事就不追究了。”
2、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3、试译:孔子说:“有些鬼神不是保佑自己的,你也硬去祭拜求福,那是谄媚。眼见公义受损而不挺身而出,是没勇气。”(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4、 优秀的事物,包括人,总是能够激起最深层的共鸣,所以永远不会过时。有时在一段时期内会发现同时在读的几本书的内容是互通的,原因之一就是“本质”的内核其实并不多,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语言去解释。
5、这里的“知天命”不能等同于“宿命论”,应该理解为对社会、道德、人生等有了一定的体察和认识,能够自然地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是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
6、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7、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8、★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0、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11、2三家者以《雍》彻撤。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1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
14、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6、(赏析)喻,明白,通晓,这里可译为“懂得”。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17、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8、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9、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0、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2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2、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23、这一章讲孔子极力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与前边对颜回的赞美是一致的。在孔子看来,有理想、有道德的君子,不会每天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粗茶淡饭亦可以让他们乐在其中了。而且他特别鄙夷不义之财,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荣华富贵,就像浮云一样。
24、试译:孔子祭祀祖先,真如祖先就在眼前;祭祀神灵,真如神灵就在头上。孔子说过:“对我来说,假如祭祀不是人在心在,那就跟没祭一样。”
25、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五六都是虚数。
2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7、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28、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29、(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0、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31、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3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3、 学圣贤经典,能不能现学现卖?马上就会几招,回去就用,用了就赚钱?可能,也不大可能。有人也许从中悟到什幺,琢磨出一个新办法,或者改掉一个错误,或者避免一个可能的危险。有人也许觉得没什么呀。思想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它是用来“指导”你的行为的。但能不能指导,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思想那幺简单实惠,就不是思想了。当然,这种思想存在了2500年,而且受到如此高的礼遇,肯定是起了作用的。
34、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5、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6、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7、试译:孔子说:“蛮夷边鄙之地有君王,不如中原华夏之地没君王。”
38、现在常有“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等说法,出处就是这一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39、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40、(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4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3、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44、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45、《论语》一书,对后世的思想和学术影响至深,在汉代已被视为辅翼《五经》的传或记,汉文帝时列于学官,东汉时被尊为经,从此,《论语》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言行是非的标准,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论语》在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心理状态和民族性格的铸造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司马迁有言:“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46、试译:孔子说:“遵照礼制尽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4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8、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4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50、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5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2、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53、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54、(翻译9)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5、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6、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57、(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58、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59、(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6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者,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61、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62、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
63、试译: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6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65、 阅 读 是 一 种 修 养,分 享 是 一 种 美 德
66、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著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67、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6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0、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71、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7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3、(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74、试译:鲁哀公问孔子说:“怎么做才可以服众?”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的人来管理邪佞的人,老百姓就服;重用邪佞的人来支使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服。”
75、(翻译9)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76、《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
7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
78、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9、(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80、(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8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8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3、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84、(翻译6)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8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正文翻译注释赏析
8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7、18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88、(翻译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89、(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9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91、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9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