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经典语句网
菜单
经典句子 伤感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励志句子 网名大全 精选文案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文案汇编90句

来源:经典句子 发布时间:2023-09-15 09:12:50 点击:59次
经典语句网 > 经典句子 > >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文案汇编90句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1、我暂且大胆的分析一下,我们现在去讨论纳粹法西斯“奥斯维辛”集中营,都是深恶痛绝的批评,它是如何的反人性、反人类、惨绝人寰等等,那是德军失败了,作为失败者。可是如果当年苏联是失败者呢?那么如今的话语权力又该是谁来主导呢?那么在苏联或者其他胜利者的国土下,又会有多少罪恶被揭露出来呢?我们少的就是像苏联的良心——索尔仁尼琴这样的人,跳脱出体制和国度,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考虑的是作为一个人应该是怎样的,而并不是作为一个德国人或者是苏联人是怎样的。这才是一个伟大的人、伟大的作品的伟大之处。

2、还需要引用更多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主题正确、表达热情、叙述得体,充满革命情怀的名著,是苏联的阳面,是举着鲜花、朝着光明、享受英雄礼遇的阳面,与之相对的《古拉格群岛》,是苏联的阴面,充斥着秘密逮捕、严刑拷打、不经审判的劳改和流放,集中营式的侮辱和折磨。正如《古》中慨叹的那样:夜晚秘密逮捕的“乌鸦车”走过的大街,正是白天共青团员们手捧鲜花游行的那条。

3、文学作品的形象思维创作过程决定了文学作品与科学家们的运用逻辑思维创作的学科著作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区别可从以下五方面认识:

4、它们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学科著作采取了“对世界的科学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实、准确无误,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必须真实,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质、特征、用途、必须准确,所举的数字、图表、例子必须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观的实在性。

5、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6、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前身是成立于五十年代的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的外国文学编辑室。社内拥有不少精通汉、英、法、俄、德、日、西班牙等世界主要语种的资深编辑,书稿的译作者多为在外语和汉语方面以及专业知识方面有造诣的专家学者。二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

7、《古拉格群岛》内容极其庞杂,除作者本人的经历回顾之外,还有他多年来收集的227人的回忆、证词、书信等材料,再加上他援引的法律条文、档案文件、史实考证等文献资料以及作者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评论,构成了一部内容芜杂、文体独特的作品。它既是小说,也是特写或报告文学,既是学术论著,也是文学评论,或者全都不是,因此索尔仁尼琴给该书拟定了一个诠释性的副标题——“文艺性调查初探”。  

8、  对此我们除了发出小绵羊咩咩的叫声什么也回答不出来:(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9、这本书是索尔仁尼琴一生最重要的一本书,没有之这本书是他的巅峰;

10、高尔基点头,并要求除了这个孩子外所有人都回避。

11、在群岛土著的生活风貌面前,文学家的想象力实在惊人地贫乏。当他们想写出点儿有关监狱的最可谴责、最丑陋的东西的时候,总是拿便桶作为非难的对象。便桶在文学中变成监狱的象征,屈辱和污秽的象征。咦,全是无知妄说!难道便桶是囚犯们的灾难?它是狱吏们最仁慈的发明。一切可怕的情景是从监室里没有了便桶的那一瞬间开始的。

12、苏联不缺原材料,不缺人口,缺的是资金,那会也没有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跨国银行,想要获取发展资金殊为不易,只能依靠自己。于是斯大林将农民全部赶入集体农庄,以温饱为生活基线,其他时间全部免费劳动。用农产品出口的利润来换取先进的机器,用多余的农产品免费供应城市发展,与此同时,在工人阶级中刮起一股“义务劳动”风,说白了,就是把人当机器,用低廉的工资,换取超额的劳动。

13、《人间有味》作者:汪曾祺。汪曾祺先生和老舍先生一样,都是爱生活的人,在这本书里,汪曾祺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全国各地的美食和风土人情,既是一本散文集,又是一本食谱,其中还收录了著名的《端午的鸭蛋》。

14、索尔仁尼琴,并非生来要做反对派,卫国战争时期,他是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他给朋友写信,信里有“那个络腮胡子的人”“主人”“老板”等词语,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据此认为他做了反苏宣传,逮捕了他,并流放,送到劳改营。

15、  作品出版的命途似乎和作者的命途相映照,也许这是很多伟大作品的共同之处。《古拉格群岛》的面世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苏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因其政治性为西方资产阶级攻击苏联提供了绝妙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古拉格群岛》的巨大成功与其说出于其文学价值,毋宁说是其政治倾向性所致。

16、那些去担任警卫的人,通过兵役局征召才能进去。

17、正如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突然抛出《个人崇拜的后果》这份秘密报告时,所引发的原子弹爆炸般的思想震动那样,所谓揭露、指责、批判、仇恨,这些太激烈的情绪,是既有冲击力,也格外迷人的,但口号背后的真相往往存疑。我在开始阅读《古拉格群岛》时,就提醒自己,这是一本文学作品,这是制度受害者怀着刻骨仇恨写下的主观控诉(作者索尔仁尼琴1945年在前线因和朋友通信中批评斯大林,被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这是一种情绪和偏见大于理性和思辨的误解。在阅读之前,我告诉自己,我不受蛊惑,我不受赞美褒扬的主义论者的蛊惑,也不受粗体字般批判的老愤青的蛊惑,我不左也不右,我选择“打酱油”。

18、二战以后,纳粹德国遭到毁灭,德国人从废墟中重建,此后他们兢兢业业,专心做好产品,最终成为欧洲工业的代表。而苏联却一条道走到黑,继续在计划经济的老路上狂奔,最终被美国拖垮。

19、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阵营中不乏被迫流亡异国他乡的和被开除国籍或加入其它国家国籍的,其中之一便是有着“俄罗斯的良心”之誉的索尔仁尼琴。

20、传统的逮捕——还有发抖的手为被带走的人收拾东西:替换衣服、一块肥皂、一些食物,然而谁也不知道该穿什么,可以穿什么,怎样容更好些,而行动人员却在催促着,阻止着:“什么也不需要。那里会给吃饱的,那里是暖和的。”(都是谎话。而催促是为了恐吓。)

21、“优酷”网上,有一部《苏共亡d亡国启示》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是怀着前车之鉴、心有余悸的态度摄制的,纪录片以一种沉痛的口吻,总结了苏共消亡的历史教训,将之归结为对舆论、媒体的失控,归结为所谓“普世价值”的宣扬,归结为意识形态的沦陷,归结为西方“民主自由”思潮的侵蚀,归结为类似《古》文出版对政d形象的负面影响。

22、1969年11月,索尔仁尼琴被前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会籍。但瑞典皇家学院却于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金。当时,前苏联官方认为这是“冷战性质的政治挑衅”。自然,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去领奖。

23、加上索尔仁尼琴的语言比较繁琐,而且这是一部比较沉重的历史性题材,所以读起来既压抑又难受,但是反过来想,历史不就是这样的吗?哪是经过修饰的样子?全部是赤裸裸的真实!历史一步一步到今天,不也是这样沉重、压抑的过来的吗?

24、当“五四”遇到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长大青年这样过……

25、更何况,干活的成本极为低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6、当时德国海军也穷途末路,只安排两艘鱼雷艇陪同它一起撤退。

27、早在1941年11月,苏联“亚美尼亚”号 医院船被德军鱼雷机击沉,估计有5000人死亡,只有8人幸存。

28、这是刺耳的夜间门铃声或粗暴的敲门声。这是夜间执行任务的行动人员穿着不擦干净的靴于雄赳赳地跨进门来。这是在他们背后跟进来的吓得发呆的见证人(干吗要这个见证人?——遭难者不敢想,行动人员记不得,但按条令应当这样做,于是,为了签名作证,他就必须通宵坐以待旦。而且为这个从被窝里被拽出来的见证人设想,一夜一夜地走来走去帮助逮捕他自己的邻居和熟人,这确实也是活受罪人

29、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新世界》杂志发表了索尔仁尼琴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据《文学报》报道,它是“在苏共中央赞同之下发表的”①。著名诗人、《新世界》杂志主编特瓦尔多夫斯基为这篇小说写了“代序”,说它“意味着一个新的、独特的并且是完全成熟的巨匠进入了我们的文坛……它说明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领域或现象不能给予真实的描写”②。赫鲁晓夫也夸奖这部小说是“从d的立场反映了那些年代真实情况的作品”③。小说即刻轰动了整个前苏联,在文艺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继它之后,前苏联文坛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流放地。囚车和监狱的作品便大量产生。索尔仁尼琴也于1963年连续发表了3部这类主题的中短篇小说:《克列切托夫卡车站事件》《马特辽娜一家》《为了事业的利益》。1963年,他加入苏联作协。

30、而且一旦虚假被驱散,那么赤裸裸的暴力就会立即显露出它的一切丑恶——暴力也将变得老朽、衰亡。

31、书籍这种东西其实是很强大的存在,因为它代表着不同的思想。在集中营里,还能让看不同思想的书籍,我认为只有两种原因——图书管理员无知、犯人马上要死。我们应该怎么去考虑这件事呢?

32、《古拉格群岛》让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另一本“光辉灿烂”的苏联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句名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我还可以闭目成诵。两本书,都是写的苏联,都写了苏联成立之初的那段时间,到底哪个苏联更真实呢?稍微对照一下两本书,似乎可以管窥出一些苏联时代的端倪: 

33、这是使人眼花缭乱的。从此,现在就变为过去,而不可能的事却成为现在,这就是逮捕的含义。仅此而已。

34、 《喧哗与骚动》Le Bruit et la Fureur, de William Faulkner 威廉•福克纳 (l897-1962) 上海译文2012年6月出版 李文俊 译

35、激战到4月,柯尼斯堡的10多万德军接近崩溃,城市也被盟国空军几乎炸毁。

36、在我们之前就已重复过千百万次的这个问题,从来也没有得到过答复。

37、被苏联潜艇击沉的德国客轮“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死亡人数高达9343 人。

38、那么是否可以把《红轮》归类于历史书籍呢?虽然据索翁自己所说,书中"所有出场的历史人物,均冠其真实的姓名,并采用其生平业绩的全部准确具体细节,对历史人物概述的章节及其叙述大事件的段落,无一不是坚持与严格的事实为根据"。但是作者企图复原的真实的时空关系和历史讲述,也并不等于说它就是一套历史研究的大部头专着,若从历史学的方法论上看,《红轮》对整个俄国20世纪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不同解说没有辨析,不涉及任何不同的观点,也没有引文注释、没有档案来源、参考文献,没有考证、分析、论证、总结之类的常规研究套路,完全像是索尔仁尼琴对俄国历史的"个人叙事"。令很多读者纳闷的是,到底应该如何读这部作品呢?把它作为历史来读还是作为小说来读?它是小说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小说化"? 

39、但是,对于那些以抓人为专职的捕手来说,被捕人的惊恐惨状不过是习以为常、腻烦厌人的琐事,他们对逮捕行动的理解要广泛得多。他们有一大套理论,不要想得天真,以为这种理论是不存在的。逮捕学——这是普通监狱学教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坚实的社会理论基础。逮捕有依各种特征的分类法:夜间的和白天的;家中的、工作地点的、路上的;初次的和重复的;分散的和成群的。逮捕可以依照所需的出其不意程度、依照预期的抗拒程度(可是在几千万个场合根本没有预期会发生任何抗拒,而且确实没有发生)来进行区分。还可以按照预定的搜查的严重程度,按照是否要作查抄物品登录,是否查封房间或住宅;是否要随丈夫之后并把妻子逮捕而子女则送到保育院去,或者把剩下的全部家属发送流放,或者还把老人们也送去劳改营等等来区分逮捕。

40、他把《古拉格群岛》称为"文学性调查初探",而《红轮》则被称作关于俄国战争与革命时代的"全景历史"。尽管从文学角度讲,这两部书也展示了杰出的语言技巧。他娴熟地使用大量从古典到民间、或雅至生僻、或俗至"粗野"的丰富表达方式,在嘻笑怒骂间抒发了他鲜明的价值观、人生态度、政治立场和对众多重大问题的看法。然而,与借"文学形象"间接表达作者思想的文学作品(包括像《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这样他本人的作品)不同,索尔仁尼琴虽在其中"创作"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汇或旧词新义,诸如"群岛"、"土著"、"下水道"、"水流"、"癌扩散"、"犄角",乃至"古拉格群岛"与"红轮"这两个书名,如今都已作为新的政治-社会词汇而流行,但这两部大书并未塑造什么"文学形象",既无"主人公"也无离奇情节,它们都使用真实的人名、地名、时间、空间与事件,直截了当地对实际发生的历史过程展开讲述和评论,并在其中融会贯通了他对俄国与西方、过去与现在种种思想文化传统的褒贬与取舍。实际上,这是两部思想内涵丰富、表达方式生动的史论-政论性作品。那种为时代立言的气慨,令人想到我国宋儒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志,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1、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堪与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并列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为加速前苏联的民主化、“公开性”进程,推动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2、此时的苏联社会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种极权社会,而在这种极权统治的高压之下,整个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怖之中,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古拉格”。

43、自由只属于那些有勇气追求自由和捍卫自由的人,自由从来不会自动降临到那些企图“守株待兔”的人身边。

44、斯大林更多的把它用来作为一种象征,作为断定其他人是否忠诚的一种方法,但它并不是这些人身体力行的一种理论。

45、而当这样的缄默,使得整个历史不再被人从整体上予以理解时——就将是整个人类的灾难。

46、从来就没有人能够解答出这个我们已重复过千万次的问题。

47、 《玩笑》La Plaisanterie, de Milan Kundera 米兰•昆德拉 (1929- ) 上海译文2014年8月出版 蔡若明 译

48、而到那里去死亡的,读者朋友们,像我们这样的人进去的唯一方式,就是被逮捕。

49、  但是,无论是最聪明的,还是最笨的人,脑子一旦糊涂了就没办法理解这种天崩地陷的变化,在这个时候都会茫然不知所措,于是只能从自己的所有的人生阅历中拼凑出这么一句话来:

50、它们虽说运用的媒介都是语言,但学科著作的语言贵在条理清晰;而文学作品语言贵在文质彬彬。

51、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症楼》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

52、索尔仁尼琴是谦逊的,他歉意地表示无法“看到一切、想起一切、猜到一切”,但他几乎超越了个人讲述的极限。他热切、激动、愤怒,最重要的是,他冷静、理性、严谨,他通过缜密的思辨,严丝合缝的逻辑推理,雄辩地堵住了所有企图逃避罪责、企图翻案、企图辩护者们所有退路。他在用一本书,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以及制度所有的帮凶,所有沉默的纵容者们宣告:忏悔吧,你们所有人都是有罪的,也包括我自己。

5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9T52IYU_5PO2kWxzn0Tgg提取码:OCVW 书名:癌症楼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

54、致敬劳动者|优秀校友、杭州湾跨海大桥总工吕忠达与他的大桥故事

55、我的朋友们,我之所以相信,我们能够在世界的白热的时刻帮助世界,其原因也就在此。而这并不是靠着为不拥有武器制造借口,不是靠着使我们自己沉溺于一种轻浮的生活——而是靠的是参战!

56、德国媒体这么写: 伴着剧烈的爆炸,“古斯特洛夫”号开始向左倾斜,人群一片恐慌,但德国人的素质值得钦佩,持枪官兵只允许妇女和儿童上救生艇,一些企图强行登艇的男人被无情地推下大海。

57、在我们生活的漫长曲折的道路上,我们时常沿着一些围墙,围墙,围墙——烂木头做的,土坯做的,砖砌的,混凝土的,铁的,……那里正是古拉格之邦开始的地方。

58、对于逮捕后留下的人,日后将是漫长的被搅乱了的空虚生活,尝试去递交东西。但从所有的窗口听到的总是狗吠般的声音:“名单上没有这个人,”“没有这个人!”在列宁格勒大逮捕的日子,要走近这样的窗口甚至得排上五昼夜的队。只有经过一年半载,也许被捕者本人会发出点回音,或许从里面会传出一句话:“该犯没有通信权。”而这就已经意味着——此生休矣。“没有通信权”——这几乎无疑地是说:已遭枪决。

59、所谓“古拉格群岛”,“古拉格”是“劳动劳改营总管理局”的简称直译,代指苏联时期的劳改集中营。实际上苏联并没有古拉格群岛这个地理名称,它是索尔仁尼琴的一种比喻说法,索尔仁尼琴把整个苏联比作海洋,在这个海洋上处处皆是监狱和集中营的岛屿,他把这些岛屿称为“古拉格群岛”。 

60、不能浮出水面,不能公开发表作品,不能用一支笔去影响周围的生活,尤其不能去影响成长中的青年一代——而是把他们白白拱送给敌人去毒化、去“培养”。

61、在文化上,更是加紧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控制,使整个社会文化处于贫乏状态,科学停滞。之所以热衷于意识形态的控制,无非可以起两种作用,一种是作为一种象征,一种是作为一种理论。

62、《洛丽塔》Lolita,de Vladimir Nabokov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Владимир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Набоков 1899年4月23日-1977年7月2日) 上海译文2005年12月出版 主万 译

63、说实话,160万字、卷帙浩繁的《古拉格群岛》,在写作和叙述技巧上并不高明,反而有些笨拙。罗列式的事件与“太史公言”的个人评论交叉进行,结构有些凌乱甚至重复,被作者在文章中加了注点和粗体的段落,也让我阅读有种被牵着鼻子的感觉。作者在副标题上写着“1918—1956文艺性调查初探”,但更准确的或许应该叫做“苏联集中营制度资料实录和报告文学”之类吧。我吃惊的是,正是这种貌似笨拙的笔法,既对苦难细节完成了还原,也对苦难全貌完成了全景展示。

64、 《等待戈多》Enattendant Godot, de Samuel Beckett 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1906-1989)湖南文艺2013年12月出版 余中先 译

65、逮捕!它会让你的整个生活发生急转剧变?它是对你当头一击般的晴天霹雳?还是那种不是每个人都能习惯而且往往让你不堪忍受而失去理智的精神震撼?

66、夜间,“乌鸦车”在这条柏油马路上来回穿梭;白天,年轻人举着旗帜和花束,唱着欢快明亮的歌在这条马路上迈步前行。但是,那些以抓人为专职的捕手对被捕人的惊恐害怕早已见怪不怪了,因为他们对逮捕行动的理解更广泛。他们有一大套理论,你不要想得天真,以为这种理论是根本不存在的。

67、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

68、 《魔山》La Montagne magique, de Thomas Mann 托马斯•曼 (1875-1955) 上海译文2006年5月出版钱鸿嘉 译

69、阅读《古》格外有一种切肤之痛,不是因为地狱般的苦痛文字,而是因为古拉格群岛的所在地——苏联。那曾是我们的理想、模范和样板,曾经是我们关于乌托邦的现实图景。它几乎就是伟大、光荣、崇高的代名词,它是中堂画上的马恩列斯毛的标准像,它是斜上方45度眺望远方的红脸膛,它是婉转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而现在,索尔仁尼琴告诉我们,苏联,是一个古拉格群岛,是充满肃反、充满欺骗和告密、充满压迫和奴役,充满折磨与杀戮的地狱。也许,他的叙述只是一种印证吧。苏联是一面镜子,它所有的荒诞,我们这个国度都曾经发生;它犯过的错和罪,我们都犯过。索尔仁尼琴的批判,没有让我看轻俄罗斯这个民族,相反,一个勇于剖析和批判自身的民族,是值得尊重的。只是,苏联有了索尔仁尼琴,我们有吗?(或许有或许没有,只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勇气发现属于自己的索尔仁尼琴)看着醉心于宫闱秘闻、领袖八卦、英雄传记的所谓历史戏说,我们所有的写字人,都该在这部作品前感到羞愧。

70、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二战时的苏联炮兵连长,因勇敢获得二枚勋章,1945年因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萨克8年,此段经历后来成为他作品的主题。他1962年出版反映集中营生活的作品,被吸收进作协,1968年因作品《第一圈》无法在国内出版而在境外发表,被开除出作协,随后获得1970年诺贝尔奖,随后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国,到美国后毫不留情地批评自由主义,苏联解体后又大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毁了俄罗斯,立场让左右两派都无法与之相处。他死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71、这是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作品。“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记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

72、用知识分子的话来描述这些就长了,而民间是这样描述搜查的:什么没有找什么。

73、如果要获得进步就要看励志的书,自古英雄出少年。要学习古人成功的经历,失败的教训。这才行。然后取得进步。这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看书不可明白的道理啊。看书一切有意义的书都可以看。有句话说行万里路,看万卷书。就是这个意思。看书要多,但是我觉得要精读,而不要泛泛的读,精华的读才能获得精华知识。大家说对不对啊。

74、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畔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75、除了羞愧和悲哀之外,阅读《古》确实有一种观念的颠覆感。当然,说这部书对我是一种启蒙有些太过了,在这个多元而开放的时代里,政d和主义之类的名词已褪下了神圣的光环。但我还是没有意料到,意识形态对信仰的控制是如此强大,对真相的蒙蔽是如此深厚。起码,在阅读之前,我对一些称呼还是充满好感、充满亲切感的。进入阅读后,我深切地感受到,我的感觉被颠覆了。一些所谓苏维埃、所谓布尔什维克的人物被作者抽丝剥茧,死死地钉在了耻辱柱上,这些高尚的称呼原来也还存在不为人所知的罪恶、欺骗、压迫和奴役的渊薮。

76、卫国战争时期,他应征入伍,当过炮兵连长,并因作战有功,两次获得勋章,后升至大尉军衔。

77、索尔仁尼琴的创作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在创作中注重继承与创新。以他被逐出境的1974年为界,可将其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成就较高,早期创作有较高的艺术性。

78、“进入”古拉格的人们面临的生活是超强度劳动和无端地被虐杀。不发床垫的床铺、衣不蔽体、烂菜汤、超强度劳动、被毒打、莫名其妙被扣上各种罪名。在这种条件下,大批的劳动者死于非命。

79、 《鞑靼人沙漠》Le Désert des Tartares, de Dino Buzatti 迪诺•布扎蒂 (1906-1972) 重庆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刘儒庭 译

80、“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81、最后引索尔仁尼琴的一段话结尾,让这段沉重的历史再次冲击到你,让你时时刻刻想着“老大哥”盯着你的眼神!

82、《高卢英雄历险记》 (法国最成功的长篇漫画)Astérix le Gaulois, de René Goscinny(Scenario), Albert Uderzo(Dessins) 勒内•戈西尼(脚本),阿尔伯特•乌德佐(绘画) 新星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十册套第一册 蒯佳 译

83、于是,在到5月8日,德国不惜一切又撤退了15万平民。

84、 《秃头歌女》La Cantatrice chauve, d’Eugène Ionesco 尤金•尤涅斯库 (1909-1994)

85、在一个极权社会中,统治者描绘出一幅理想化的社会蓝图用以麻痹人民,把人的思想禁锢在统治者所圈定的牢笼之内。在他们反复洗脑下,最终所有人“信以为真”,甚至所有人认为即使他们“被奴役”,但他们依然生活在最幸福的国度。

86、整篇索尔仁尼琴语言犀利、思想深刻,让我读了好几篇,不由得感叹一个经历过那时期的写作者,亲身经历者的文笔,也只是尽力去写出那时候的状态,而那时候到底是怎样的恐怖,或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87、索尔仁尼琴知道新世界总是试图让新生代陆续忘掉历史上荒诞的事情,

88、二十多天的时间,终于把这部当年的禁书读完了,期间停了好几次,说实话这不是一本小说,这是纪实性传记类型的长篇,厚厚的三大本,接近2000页,140多万字,群众出版社出版的,不过现在也已经绝版了,听说是当年“仅供内部批判阅读的”。

89、 《上帝之美》(又名《魂断日内瓦》)Belle du seigneur, d’Albert Cohen 阿尔伯特•科恩 (August 16, 1895, Corfu, Greece – October 17, 1981)

上一篇:人间喜剧文案汇编12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经典句子

  • 索尔仁尼琴代表作文案汇编54句
  • 索尔仁尼琴作文素材文案汇编58句
  • 索尔仁尼琴俄罗斯的良心文案汇编78句
  • 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文案汇编98句
  • 俄罗斯良心索尔仁尼琴名言文案汇编86句
  • 索尔仁尼琴说人民就是个jb文案汇编68句
  •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名言文案汇编23句
  • 索尔仁尼琴的名言年轻人文案汇编73句
  • 经典句子相关栏目

    推荐经典句子

  • 葬爱家族网名文案汇编81句
  • 深夜电台情感独白稿子文案汇编52句
  • 两字词语及解释200个文案汇编20句
  • 外甥打灯笼是什么生肖文案汇编15句
  • 关于夏天的句子10字文案汇编62句
  • 5一10字的拟人句文案汇编46句
  • 简短可爱的小故事文案汇编73句
  • 三年级感恩老师的贺卡文案汇编60句
  • 最新经典句子

  •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文案汇编90句
  • 人间喜剧文案汇编12句
  • 让子弹飞经典对话台词文案汇编52句
  • 环保用语有哪些文案汇编14句
  • 暖心留言10字以内文案汇编8句
  • 非主流情侣网名两个字文案汇编6句
  • 用犹如如同造句文案汇编39句
  • 舆论的意思文案汇编6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