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苏格拉底关于伊索克拉底的预言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可以视为富人?
2、快乐的秘密并不在于寻求更多想要的,而是在于培养清心寡欲的能力。
3、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接着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4、知德意味着善是通过认识而由主体意识产生的,但由主体意识产生的道德知识并不是以知觉为依据的经验知识,而是以理性为根据的非经验知识。因为以知觉为基础的经验知识只能把握两个东西之间的类似性而达不到它们之间的统一性,相反,以理性为根据的超验知识则能够通达事物的统一性、规律性。如果说在万物的存在体系中,存在着“逻各斯”并由其制约着一切存在现象的话,那么,人作为万物存在体系中的最高存在,也必然有使人之所以为人的普遍道理。对这个普遍道理的认识就是知善、知德。知善、知德必须依赖于理性,反身内求。因为主体是善的,善是主体的品格,是内在于人自身的;而一旦意识到了善,便会产生选择,使人为善而不为恶。
5、“明白,”助手说:“您的思想光辉得传承下去……”(苏格拉底说过什么)。
6、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7、田野与树木没有给我一点教益,而城市的人们却赐给我颇多的教益.
8、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9、这些问题中的苏格拉底是真实的,为自身生命辩护时的苏格拉底同样是真实的。他的辩护基调是合理的、积极的、非逃避的,并且是严肃的、非反讽的。面对正式控告,他证明了自己的无辜。当辩护者把自己刻画为侍奉阿波罗的哲学家,把自己刻画为(不是利用毫不质疑的宗教信仰,而是使用诘问省察和人类智慧)献身于神灵的人,那么这种辩护就是合适的。
10、什么是善?善是一个普遍的共相,同时又是一个现实的东西,因为普遍的善只有通过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认知。对善的这种规定,既表明善应该从世界的总的最终目的方面,从人的行为方面来理解,也表明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与其世界观的统一性。在苏格拉底看来,每个人本质上都是普遍的“我”,因为善安息在每个人自身之中。每个人都有所向所背,每个人在认知自己的所向所背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摆脱个人的利己心,想到他人与我同为人,有同样的所向所背。认识到这个统一性,必然能摆脱人我之私,在肯定自己所向所背的合理性时,也肯定他人的所向所背的合理性,这就是中国儒家学派的“推己及人”,在推己及人中“破我执”,摆脱我与他人的对立。
11、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12、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
13、世上只有一种善,那就是知识,也只有一种恶,那就是无知。
14、苏格拉底决定去找一个比自己聪明的人,带他一起去神的面前质疑。
15、如果你能抓住死去的我,想怎么埋葬就怎么埋葬。
16、逆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高学府,难题是人们取得智慧之门。
17、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的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的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
18、客户在咨询结束后会对我说,感觉你是心理医生,和你聊一聊,心情就好了很多。我说,如果没有星图的帮助,单纯只是心理咨询,可能我们需要花上更多的时间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有了星图的帮助,我们可以很快地知道,我们的人生在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我们的人生。
19、纵使富有的人以其财富自傲,但在他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他的财富以前,别去夸赞他。
20、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罗!”
21、“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权威,如果法律失去权威,正义就荡然无存。”
22、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学生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著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23、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24、亚里士多德在评价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时曾说,苏格拉底把所有德性都看作是知识的样式。在苏格拉底时期,希腊流行着四种美德,即勇敢、公正、节制和智慧。苏格拉底清楚地认识到,所谓四德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统一性或道德规定性,这就是人的自我识见与知识。因为勇敢之为德,就要知道何为勇敢,并用在正当的地方,这是一种知识;公正之为德,就要知道什么是公正,这也是一种知识;节制之为德,就要知道依什么原则来规范自己,同样也是一种知识,由此可见,伦理道德是以理性为基础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伦理道德问题就是识见与知识的问题。
25、苏格拉底通常被描绘为世间曾有过的最伟大的教师。然而他否认自己是一个教师,针对败坏青年的控告所作的辩护就是这种否认。随之而来的难题即苏格拉底式教育问题。
26、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27、苏格拉底说:“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
28、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29、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原则改变了整个世界史的进程,这个转折表现在:个人精神的证明替代了神谕,主体的决定性代替了伦理的实在性和神谕的神圣性,礼俗、礼法的确定性、直接性在主体识见中发生了动摇。在这里,开始了主体意识对自身本质的反省与认识,伦理这个自在自为的善在人的反思中转化成为道德。道德哲学就是主体由自己自由地建立起来的善、公正等规定,由之伦理道德被转移到自身,被置于主观意识中。苏格拉底以这样一种新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使命,将道德哲学从天上带到地上,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诚如黑格尔所评价的那样,“他的哲学和他的研讨哲学的方式是他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他的哲学活动决不是脱离现实而退避到自由的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去的”。这种哲学追求与生活方式的一致性,成就了苏格拉底的特有个性。他如“一件完美的古典艺术作品”一样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智慧、谦逊、俭约、有节制、公正、勇敢、坚韧、坚持正义、不追名求利等美德,是他的生存品格与原则,塑造了一个令人钦佩的高尚的道德形象。
30、个体感受到的强烈的经验和经历,不过是人类文明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不断遭遇的共同困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科技已经如此发达,人性还是和几千年前没有什么两样。我们的身体和头脑不过是宇宙智慧的通道,我们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累世进化累积经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最终获得的是一种视野,一种独一无二的回归本源的进化路径。
31、就算是国王的孩子,如果品行不端也会沦落到第三阶层!
32、在《斐德诺篇》读书会上,知无知创始人谌洪果老师 将参与活动并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读书、思考、写作经验和相关知识。欢迎大家加入,让我们共同为美好生活而读书!
33、“那天,我看到你了。”我没有任何回应,她站起来,手指划过我桌面的书,“我看到你慢慢地倒退回去,那一瞬间,我决定再也不经过那个转角了。”
34、确实,这本书就是对柏拉图《理想国》的解读。
3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豪而不取”——是我的我要,不是我的分文不取,清正廉明的苏东坡除了诗赋吟咏,哪曾考虑过什么需求?“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6、无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行善的。因为无知的善良只有善的外衣,却缺少良的内核。无知即无德,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善意的石头铺成的。
37、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38、不靠军事暴力和政治镇压,纯粹用一种精神力量,理性透彻地了解生命,并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39、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所以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事实上,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所以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他认为“好”或者“善”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一种“神力”,这是万物所追求的目的。在自然界特别是有机界中存在的和谐、均衡、完美等等自然现象,都是由于事物追求好的或善的目的而形成的。
40、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步。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困难。
41、林安梧丨“绝地天之通”与“巴别塔”───中西宗教的一个对比切入点之展开
42、占星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宽容地对待他人和世界。了解个体的差异性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偏见。
43、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44、“你好像有心事啊?”我一连几个垫球都没接好,他停下来走向我。我看着他关切的眼神,这个我爱的男生,此时此刻眼中只有我,而我眼中也只有他,我下定了决心,打算永远都不提我看到了什么。
45、环绕苏格拉底的一系列问题中,最后一个是苏格拉底式反讽。许多人论证过,如果苏格拉底既否认知识、否认教育他人,又拥有他所否认的知识、用诘问教育他人,那么,他的这种否认必定是反讽。这是要在苏格拉底诘问式的、提升灵魂的使命中,发现反讽的合理作用。这已经很难了,但困难不止于此:苏格拉底的这些否认并不局限于诘问的情境中,还是他针对美勒托所作辩护的关键部分。如果我们诉诸反讽以求解决苏格拉底式无知和教育问题,那么,我们必须合理地解释反讽在辩护中的作用。
46、“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在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47、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至宝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他懊恼而归。
48、假使把所有的人的灾难都堆积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都会很满意地取走他自己原有的一份。
49、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50、在古希腊雅典城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神谕:认识你自己。
51、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上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52、占星学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无常。熟悉占星学以后,你会知道,同样的占星学符号可能代表着完全相反的意义。
53、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