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识分子的道准则应以诚信为根本。——王小波
2、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3、——谚语(西班牙)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
4、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5、哪里有理性、智慧,哪里就有尊严。——马丹·杜·加尔
6、生命的尊严使普遍的绝对的准则。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池田大作
7、 每个公民的诚信创造了社会的可持续生产力。
8、为人粗鲁,意味着忘却了自己的尊严。——车尔尼雪夫斯基
9、感悟:如果想要别人尊重自己,那么得先自己尊重自己,即重视和懂得去维护自己的尊严。
10、 正如屠格涅夫说的:“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这句话使我们懂得了这篇课文的意义,也让我们知道了——自尊自爱多么重要!“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句卢梭的话更让我敲醒警钟:人性是尊严的!
11、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12、幽默乃是尊严的肯定,又是对人类超然物外的胸襟之明证——罗曼尼·葛瑞
13、国家的尊严比安全更为重要,比命运更有价值——托·伍·威尔逊
14、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
15、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在那时,“生”字与“性”字互训。告子代表当时流行的看法,常识的看法。告子说,人性如河水一样,引向东方则东流,引向西方则西流,都是由外在环境和条件决定的。孟子则提出了与当时流行看法迥然有别的有关人性的新看法。他指出,水可以向东向西,但水总是向下流,虽然人们可以把水引上山,但向上流却不是水的本性,而是外力使它这样的。人也是这样,人性本善,就像水向下流。而人的不善,不是由他的本性决定的(《孟子·告子上》第2章)。也就是说,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例如牛山草木繁盛,但因人为的破坏变成了秃山,这不是说牛山的本性不能生长树木。同样,人在事实经验上的不善,并不能证明其本性不善(《孟子·告子上》第8章)。
16、 尊严还是一个个感人肺腑、惊心动魄的故事里主角倔傲不屈的身姿。尊严是那位视高官厚禄如淤泥静坐垂钓不为楚国相位所动安享自由的先哲庄子静穆风中桀骜千古的身影。
17、感悟:此话无非是说不论贫富都应该清清白白,当我们身处贫困不能因为见到一点能改变我们处境的蝇头小利就丧失我们的原则,而当自己显赫的时候要劳记自己出发的目的是什么。相比贫困,富贵的忘乎所以更加恐怖。
18、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持久和平》
19、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0、司汤达。原名马里-亨利·贝尔“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是他的笔名,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著作为《阿尔芒斯》、《红与黑》(1830年)、《帕尔马修道院》(1839年)。
21、大意: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22、大意:(道所在的地方),即使有千军万马也要到那里。
23、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24、 1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25、 开诚心,布公道。《三国书·蜀书·诸葛亮传评》
26、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7、自尊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佚名
2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劝报亲恩篇》。释义: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29、 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惠能
30、 1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莫里哀
31、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
32、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
33、 1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杰罗尔德
34、 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35、 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孟子
36、大意:没有圆规与尺子,那么就画不出标准的方形与圆形。
37、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唐纪》
38、 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俄)列夫.托尔斯泰
39、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桑塔亚那
40、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41、敬重的基础是偏爱,一律敬重,等于一个人也不敬重。
42、 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富科
43、 上好礼,*不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镪负其于而至矣。《论语·子路》;
44、孟子之性善论肯定内在于人的生命中的超越的禀赋,是人行善的根据。但人是否真正发挥其禀赋,就在乎每个个体是否有修养的工夫。所以,他提出了一系列“存心”、“养气”、“存夜气”、“求放心”的存养方法。
45、 惟读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
46、孟子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第21章)“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离娄下》第8章)“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孟子·告子上》第8章)李明辉解释说,这表明孟子认识到“道德法则系出于道德主体”;“所谓‘仁义之心’,即是能决定仁义礼智之心,亦即能为道德立法的本心”。也就是说,心为道德法则的制定者。
47、 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48、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
49、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陈家琪
50、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先泰)《墨子·修身》,《墨子·闲诂》
51、 孔子又说:“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其所以辟世、辟地、辟色、辟言,即为了保持人格的尊严。孔子自己不赞同辟世,但实行“辟地、辟色、辟言”。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辟地、辟色、辟言,努力保持人格的尊严。
52、 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杰罗尔德
53、 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资治通鉴·晋纪》
54、孟子提倡弘大刚毅、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操,崇尚死而后已、无所畏惧的任道精神。在生死与道德发生冲突时,“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第10章)。这种冲突,实质上是人的自然生命与人的德性尊严之间的冲突。孟子所倡导的道德选择表现了超乎自然生命之上的善的价值之极致,表现了人为人格尊严而牺牲的殉道精神。孟子笔下“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大丈夫”的行为标准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第2章)这种任道精神和崇高人格曾激励了我国历史上无数的志士仁人。
55、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56、大意:假如人没有理想,那么将与禽兽没有区别。
57、国家的尊严比安全更为重要,比命运更有价值。——托·伍·威尔逊
58、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托姆
59、 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60、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61、大意: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二样不能一起得到,那么只好舍弃生命而救义。
62、 10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63、按孟子的看法,善性良知是天赋予人的,是先于经验的,是人区别于他物的类特性、类本质,在人之类的范围内是具有普遍性的。他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听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告子上》第7章)不同的人,有诸多的差异,但口对于味道,耳对于声音,目对于颜色,又有共同的好恶,都欣赏美味、美声、美色。同样的,人的心也有其同一性,都爱好仁义礼智。我心对于理、义的愉悦,就像我口对于牛羊肉的喜好一样。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比普通的人先觉悟到人的道德的要求,懂得人的这种普遍性(“心之所同然”)。理、义是道德理性,人喜好之,如同感官对于美味、美声、美色的喜好一样。这个比喻很危险,但在孟子看来却很正常,因为道德的认识与实践,是与人的整个生命,首先是与身体联系在一起的。
64、大意:富贵奢侈的生活不能引诱他堕落,贫困卑贱的生活不能让他改变志向,强悍的武力不能使他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65、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