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在日常语言中,其实也有这种关联词游戏,比如:“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答案)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4、(34)(35)多多:《多多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8~34页。
5、实际上,在字数要求稍微宽松的骈文、赋,乃至词、曲中,虚字虚词已大量出现,包括叶维廉所反对的说明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词,具有“分析性、演绎性”的词,比比皆是:(吾将上下而求索类似的诗句)。
6、(5)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理解性默写能力。诗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其中“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人的情感。故故应填写此句。
8、从诗歌的前后文来看,“我”的这种痴迷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妄想罢了。诗人也知道情人有冷酷的一面:“为了明天的婚姻的神圣/你,在把自己储蓄起来/从你甜腻腻的脂粉下面/我嗅到了告罪的离别的芬芳……”尽管如此,这却并没有遏止“我”的感情:“那是一段短暂的时间/那是我们相爱的时间/在我们相爱的时间里/我们找到了离别的地点/那是我们离别的时间/那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在我们离别的时间里/我们找到了相爱的时间……”所谓“在离别的时间里”找到了“相爱的时间”,显然并不是指两人离别后又“相爱”了,而是指到了离别之后,才认识到“相爱的时间”为何物,才体验到相爱的那种“时间性”。或者说,只有在“追忆”中,“时间”才真正成为感情的“那种时间”,那种转瞬即逝,想要握住又握不住的时间。当我们怀着这样复杂的心绪,再来看这组诗的结尾,就感到苦涩莫名了:
9、“走得急”、“打得快”两个短语的中心语分别是“走”和“打”。都是动词,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动词词性的中心语与后面的补语如果要用结构助词连接,就要用“得”。
10、例(20贵州黔东南)地处现代都市武汉的黄鹤楼是美的,唐代诗人崔颢在其《黄鹤楼》中通过著名诗句“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缠绵无尽的乡愁;今天的黄鹤楼依然是美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逆行者”们齐集武汉,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使命,将个人的思念与乡愁深埋心底,留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将跨越时空的黄鹤楼再次定格成为一道令世人惊叹的别样风景。
11、张斌在《新编现代汉语》中指出:“一般情况下名词不能重叠,但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重叠或者复叠。一是名词量化,如天天、年年、队队....二是部分名词对举时可以重叠,两个单音节名词重叠,既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类义的。如,山山水水、枝枝叶叶....”。
1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理解性默写能力。全诗通过回忆自己坎坷的一生,在文章结尾表明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情怀,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故应填写此句。
14、(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15、读古典诗词,会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夕阳,“夕阳西下,①_______”;尽是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②_______”;尽是落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③_______;尽是斜阳,“④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旧光无所不在,无地不照,反而只有离去时最后的照影,才能勾起诗人的灵感。崔颢登楼远眺,不觉已是黄昏,凄迷之景惹动满怀心绪,不禁发出了“⑤_______,⑥_______?”的感慨。
16、例(20贵州黔西南)民谚云:“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后一句在《曹刿论战》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曹刿对其乡人曰:“_____,_____。”(《左传•曹刿论战》)
17、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山鬼》
18、(答案)①归雁洛阳边;②阴阳割昏晓;③而无车马喧;④恨别鸟惊心;⑤塞上燕脂凝夜紫;⑥直挂云帆济沧海;⑦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9、Human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20、(4)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21、(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的默写能力。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2、(20西藏)《礼记》的《大道之行也》中表达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白己的子女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湖北孝感)《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24、(2)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1页。
25、这里面,潜在的观察者其实是临邛道士,写的是他之所见所闻。但是,主语的缺失并不意味着这里的视镜是非限指性的——它依然是从特定角色出发观察出来的。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所谓“代拟体”中。可见,代词的省却更多是出于作者与读者间的潜在约定,即作者默认读者会明了诗中景象是谁看到的、谁书写的;倒不一定是在强调“‘无我’的发言人”视镜。哪怕是在李白《行路难》(其一)、杜甫《戏为六绝句》这样的直抒个人心志或者诗学观点的诗歌里,代词“我”或者“吾”也是省略的,这又与“以物观物”有何干系呢?在我们看来,叙述者或者观察者“我”的缺失,最直观的作用就是便于读者“代入”,将读者领入到诗中情境,而不是先限定一个具体的抒情主体。这一手法无须“道家美学”来做支撑,无论古代、现代诗歌中皆有大量的运用。比如废名《街头》:
26、如果你就是那个作文语言干瘪无味的同学,这篇推文你就不能不看了,从句子的基础语法讲起,一步步提升你对语言美的感知;如果你是作文常常徘徊在40分以上,但就是上不去50分的同学,这篇推文也绝能够帮到你,在语句顺畅的基础上,教你如何写出语言美!
27、 我的童年在辽西。辽西即辽宁省辽河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辽宁西部地区。在交通不便的冷兵器时代因地势平坦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那里丘陵绵延壮美,松柏长青如画,春来桃红柳绿,夏季杨柳葱笼,秋天五谷飘香,冬日银装素裹。正是这四季轮回的变幻,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也让我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业余时间喜欢写散文诗歌,尽管诗文拙劣,但志趣无穷。 村头老树的肃穆,路边花草的清新,门前小溪的流水,后山谷底的清幽,都会让我想到好多大自然的神秘。我喜欢大自然,性情开朗随和。愿意把我的喜乐寄托于山水之间,表达在文字之里。即便生活如滚针毡,针针见血,也愿意用心体会到淋漓尽致,更愿意用笔表达至入木三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9、释义: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30、(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的默写能力。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依次有:沾、藤。
31、(20湖南湘西)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家国情怀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6)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第37页。
33、律诗都要求在八(即偶数句)的尾字上押平声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4、(解析)本题考查归类型默写能力。本题要求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两首诗中找出均表现家国情怀这一主旨的诗句,也就是爱国的诗句即可。
35、(2)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木兰诗》)
36、(10)高友工、梅祖麟:《唐诗三论:诗歌的结构主义批评》,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92页。按:此书原为两位作者合作发表于《哈佛亚洲研究学报》(Harvard Journal
37、很多同学写作文时,琢磨了深刻的立意、严密的结构,但是语言干瘪枯燥,如同白开水一般,读起来让人觉得淡然无味。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作文要想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语言美是大家一定要下的功夫。
3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9、(答案)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③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40、诗人、批评家T.S.艾略特曾经这分析“诗人批评家”与一般批评家的区别:“我相信诗人之所以从事评论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诗人在内心深处——即使这不是他表露出来的意愿——总是试图为他所写的那种诗进行辩护,或者试图详细说明他自己希望写的那种诗……他总是将过去的诗和自己的诗联系起来看待:他对那些他曾经师承过的已故诗人表示的感激以及对那些目标与他毫不相干的诗人所表示的冷漠,可能都失之过当。因此说他是个法官,不如说他是个倡导者。”(60)这段话其实用来形容叶维廉的诗歌批评也算恰当,他的批评更多是在“倡导”他作为诗人所期待的那种诗歌,因此他对于诗歌史的整体观察以及具体诗作的评判也有可能“失之过当”。不过,叶维廉对于古典与现代诗歌的观察与判断虽有偏颇之处,但是其比较诗学方法本身却可以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古今诗歌语言细节与运作方式的差异,观物以及物我关系的变化,诗人主体性意识与抒情方式的差别,等等;这都是需要展开更多思考与讨论的问题。虽然叶维廉从比较中得出的结论是有待商榷的,但若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有自身偏好的诗人的“倡导”来看待,则其洞见与不察都可以理解,甚至也能接受。通过与叶维廉的观点和思路的对话,也可以看到,一种比较诗学视野下的“语言学批评”同样可以在现代汉诗中展开,就像叶维廉、高友工、梅祖麟等已经在古典诗歌研究中成功地实践的那样。我们在现代汉诗的批评中也可以立足于具体的语言细节,并从细节出发进一步考察宏观的诗学问题与思想史命题,从而使新诗批评从那种流于感观印象和“空对空”争论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也是我们从这种对话与商榷中所得到的方法论上的启发。
41、(1)大道之行也,_________。《礼记·大道之行也》)
42、划重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议论文中,引用诗词名句不能一味抒情,在这里,诗词名句的作用是用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所以要抒情与议论结合。以下为一个反面案例:
43、 ⑤《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
44、(37)这种感情的时间的“聚焦”,很多诗人都曾写过,比如:“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李商隐《碧城三首》);“而你就拼着把一生支付给二月了/二月老时,你就消隐自己在星里露里。”(周梦蝶《二月》)
45、(6)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
46、柿叶一落,槐叶一飘,京华的秋树便相继凋零了;落叶在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萧萧地下。
47、“曲曲折折”、“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这些叠词一律采用AABB式,使语言表达既对称,又富有音乐美。
48、“连星星也一样。”帷幔在熄灯之后下垂,窗外仅余一个生硬的夜。屋子里的人于失去头发后,相继不见了唇和舌,接着,手臂分别从背部与肩与胸与腰陆续亡失,脚和足踝没去的比较晚一点,之后,便轮到所谓“存在”。
49、这首《街头》也是省去了叙述主语“我”,将读者直接带入到具体情境中。不过,这首诗也不是叶维廉所倡导的“无我”诗学的体现。从第三句开始,作者的主观情绪就流露出来了,甚至赋予到对象身上:“阿拉伯数字”“汽车”“街头”乃至“人类”都充盈“我”的“寂寞”之情绪。这种感觉从具体的当下,扩展到“人类”的普遍境况。在省略代词方面,最为极端的例子是穆旦的《我》这首诗,这首诗写的就是“我”,通篇却没有使用“我”这个主语;哪怕是作为宾语,也宁愿用“自己”而非“我”:
50、(答案)(1)逝者如斯夫(注意“逝”的书写);(2)悠然见南山(注意“悠”的书写);(3)万里赴戎机;(4)海日生残夜(注意“生”的书写);(5)城春草木深;(6)千树万树梨花开;(7)似曾相识燕归来(注意“燕”的书写);(8)星河欲转千帆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