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100字)。
2、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得到人们称赞。杨时少时在将乐含云寺读书。十五岁时,在邵武游学有名声。二十一岁,赴礼部考试。下第,补太学生。
3、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他们是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4、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5、有一天,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在窗外看到老师在屋里打坐。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他醒来。可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站在雪中。等程颐醒来后,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这时,杨时和游酢才踏着一尺深的积雪走进去。后来杨时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也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传为学界佳话,由此演变成了成语“程门立雪”。
6、(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7、除非孩子主动向您分享,否则一定不要向孩子提问这个故事讲了什么,有什么心得等问题。相信故事的力量,相信我们的孩子。
8、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9、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10、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着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11、程门立雪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12、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侍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
13、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译文: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14、释义:尊敬授业的人,重视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15、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16、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
17、程门立雪,读音chéngménlì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8、(汉语拼音)( chéngménlìxuě )
19、南宋理学家朱熹是二程的四传弟子,他以二程学说为本,兼取诸家之长,最终集理学之大成,完成了对旧儒学的改造。自二程到朱熹经过众多弟子的传播和发挥,终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新儒学思想体系,被称为“程朱理学”。
20、投稿请注明作者姓名,投稿邮箱:239538826@qq.com
21、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22、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形成了“程门立雪”这样一个成语,以颂扬尊师敬道的可贵精神。
23、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24、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大学问家,他的名字叫做杨时。杨时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礼貌,也很谦虚好学的人。那一年,杨时已经四十岁了,有一次他和他的好朋友游酢提前约好了一起找程颐,程颐是当时很有名的一位大学问家。杨时和他的好朋友游酢走到程颐家的时候,得知程颐当时正好在家里面睡觉。由于杨时是一位很懂礼貌的人,于是他就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老师睡觉的时候去打扰老师,即便是自己很渴望马上学到知识。就这样杨时和他的朋友两个人就安安静静地站在老师的门口,等待老师醒来。
25、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26、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形成了“程门立雪”这样一个成语,以颂扬尊师敬道的可贵精神。
27、请选择一个您和孩子都比较安静的时刻,比如睡前,放下您手头的事情陪孩子一起听故事,或者最好是您能听过故事之后,亲自给孩子讲这个故事。
28、有一天,游酢与他的学友杨时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他们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游酢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游酢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29、思想上,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他的著述颇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
30、归乡后,在含云寺读书讲学。并作有《札记解义》《此日不再得》,年登状元徐铎榜进士。
31、过了一会儿,天空中渐渐地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也开始变得很冷。雪越下越大,天越来越冷,但是老师还在睡觉。他们依然很有礼貌,没有打扰老师,而是在大雪中等待。这时候,杨时的朋友游酢因为寒冷的冬雪天气已经坚持不住了。他有好几次想要把程老师叫醒,但是杨时没有让他这么做。
32、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33、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34、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你回家了)我的学说就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立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一同(跟从程颢)学习的人。之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此时杨时已四十岁了。
35、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36、游酢墓位于含山县林头镇杨山村的车辕岭,该墓虽不高,但面积很大,坐落在蜿蜒的大青山怀抱中,阳光能一览无余的照耀在这里。在这座坟墓附近的树丛中还发现了几件残缺的石构件。
37、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请尽量不要打断或者提醒孩子,故事听完之后,也请给孩子片刻的安静时间。
38、“程门立雪”最早出自宋·邵雍《河南程氏外书·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程门立雪”这则成语,意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诚心求学。
39、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40、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41、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42、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觉。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
43、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游酢,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游酢学得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游酢为“程学正宗”,世称“豸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44、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45、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扩展资料杨时少年时,聪颖好学,善作诗文,被人称“神童”。幼时读佛学,少年攻读儒学。
46、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罗从彦、李侗、朱熹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我国的古代哲学,特别是思辨哲学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流传到国外,在南朝鲜、日本的影响很大。
47、故事梗概: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等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导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48、那么有人会问,这个故事虽然鼎鼎有名,可是它发生在河南,主人公又是福建人,与含山有什么关系呢?
49、杨时还用道家列庄、佛教华严宗、《易经》的内容来阐述他的哲学思想,并用孔孟的《大学》、《中庸》、《孟子》中“格物致知”诚“形色”、“天性”等概念来丰富、扩充自己的思想。对“理一分殊”“明镜”等学说有新的创见,还在自然观上,吸收了张载“气”的唯物主义学说。
50、游酢(1053—1123),字定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福建建阳人,少时以文章、品行闻名乡里,曾受学于理学家程颐,游酢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程颢、程颐)四大弟子,是中国古代理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51、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
52、成语出自《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53、原来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游酢曾经在含山为官,并且最终因为喜爱含山这片山水而选择安葬于含山车辕岭,也就是现在的林头镇杨山林场。因此,含山才与游酢以及其后人结下不解之缘。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下著名的理学大家游酢:
54、(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55、宋室南迁后,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二程的弟子将洛学流传推广到南方。其中对正宗洛学南传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杨时。
56、北宋时期,有两个大学者叫程颢、程颐,他们兄弟二人开办了一所疏远,前来听课求教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一个叫杨时的年轻人毅然辞去工作,千里迢迢到书院求学。一天,杨时和书院的同学游酢遇到一个难题,就去向老师请教。当他俩来到老师家门口时,只见门半掩着,老师程颐靠在厅堂里的椅子上睡着了。游酢正想敲门,杨时说:“让老师多休息一会儿吧。”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不一会儿,天上忽然飘起了雪花,他俩还是站在门口,一动不动。雪越下越大,片片雪花覆盖在他们的头上、肩膀上,不一会儿就把他俩变成了两个雪人儿。程颐醒过来,推开门看见大雪中一直伫立着的杨时和游酢,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57、出处:《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译文: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程颐,正当程颐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他妈不忍心打扰,就站在门外边等候没有离开。等程颐醒来,门外的雪已经有了一尺厚了。)
58、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程门立雪成语含义含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59、程门立雪,拼音是chéngménlì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60、程门立雪的意思: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有学问的长者的尊敬。
61、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62、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63、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64、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65、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66、这位青年学者求学坚持不懈、程门立雪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7、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68、释 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69、洛阳曾是周王朝的统治中心,有大量简册图籍、文书档案,是周王朝的文化荟萃之地。当时,老子任国家守藏史。孔子为了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前往洛阳向老子请教。
70、2006年5月,含山县文物所申请省文物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历史文化名人游酢墓进行鉴定。6月初,省文化厅组织召开“宋监察御史游酢墓考察论证会”,经各部门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并查看相关资料后,一致认定:游酢墓就坐落在含山县林头镇杨山村的车辕岭!如今在含山县当地有关部门的争取下,游酢墓已经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游氏后人正积极谋划修建游公陵园。
71、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
72、有一次,杨时来拜见程颐,但是当他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老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静静地等着他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已经有了一尺厚了;
73、成语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杨时传》。原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