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
2、(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3、 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
4、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5、(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6、(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8、(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9、(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0、(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1、(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2、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3、(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释义: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事后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何不这样说,他这个人,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
15、(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6、(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17、(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18、(解释):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19、(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21、(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22、(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23、(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24、(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25、(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6、(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27、释义:子贡问推行仁政的方法,孔子说:“工匠想要顺利完成工作,必须先把工具磨锋利。居住在一个地方,必然选择这个地方有贤能的大夫为师,结交有仁德的士人为友。”
28、(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9、(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0、(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31、(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32、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