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总会不远千里追寻自己心目中的幸福,于是城里人找到了幽静的农场,而农民却找到了繁华的城市。有一句话:“不管你到什么地方,总会有人,身处偏远清静之地的感觉,唯有朋友才可以给予。”有怎样的感受,并不全然取决于环境,而更多地取决于你的心。
2、 1840年7月,爱默生出版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轮自然》,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作家。
3、1840年7月,爱默生用化名出版了他在1836年9月创作的第一本小品文《论自然》(Nature)。(爱默生主要作品)。
4、尽管爱默生呼唤人们用一种新目光看自然,要人们从自然中寻求精神和自我,但他对自然的态度并非盲目的崇拜。他对自然采取了一种有节制的态度,保持着一种守望者的距离。安·罗纳德(Ann Ronald)认为:
5、他在《论自然》中如是说。在智慧之美中,爱默生指出了美的标准及定义。他认为宇宙中的完整与和谐就是美。美的标准是自然形式的完整的循环——自然的全体;任何单个的东西都不是特别的美,只有在完整中才有美。“美”他概括道,“在其最博大、最深远的意义上,是对宇宙的一种表现。”
6、在标准曲目的所有战马中,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很少经久不衰的佼佼者。在我的收藏品中,既有无价之宝的历史性演出(像弗里茨·克莱斯勒、阿尔弗雷多·坎波利),也有振奋人心的近期佳作(如希拉里·哈恩、珍妮·杨森)。但我听得最多的是内森·米尔斯坦1945年和纽约爱乐乐团的这一版本,还没有其它版本能够像它一样让我听得头发直立。
7、宗教剧《以利亚》并不完美。相对于那雄心勃勃的总谱,作品方方面面显得有点累赘。但是门德尔松音乐中那忧郁之美还是打动了我,特别是1986年由拉斐尔·弗鲁贝克指挥的录音,几位无与伦比的独唱演员让这张大碟别具一格。像1933年出生的英国次女高音詹妮特·贝克、年轻的威尔士戏剧女高音格温妮丝·琼斯(1936年)、男高音尼科莱·盖达以及男中音菲舍尔·迪斯考。一个相当强大的演出阵容。
8、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部绝对完美的作品。它是一个奇迹:古典主义的优雅和浪漫主义的激情、音乐品位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炫技、中规中矩的结构和跌宕起伏的情感等,无一不向人们展现了高超的平衡艺术。而这一切,仅仅在25分钟内完成!
9、我的书应当散发着松柏的芳香,回响着昆虫的嗡鸣。
10、 1803年5月25日,爱默生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普通的基督教家庭,父亲是一位论派牧师,虽然在爱默生很早就去世,可他对爱默生的影响却是终生的。从哈佛大学毕业后,爱默生成了一名神学教师,后来又遍游欧洲,结交了威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和托马斯·卡莱尔等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为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产生重要影响。
11、今天,当我们聊一些社会问题时,“浮躁”、“物欲膨胀”、“速成”这样的字眼总是占据话题上风。我们好像处在一个你追我赶、弱肉强食的环境下,每个人内心都充满强烈的生存危机和自我危机感,甚至于虚无主义已然弥漫在人们心中:身体疲乏,精神空虚。人们努力地去生存和追求,却依然困惑于幸福与快乐不可得,最终沦为“积极废人”。
12、《弦乐四重奏》;《弦乐八重奏》;其它作品。爱默生弦乐四重奏组(DeutscheGrammophonB0003888-0fourCDs)
13、在爱默生的理解里,诗歌的目的是道德,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诗歌与哲学同诗歌与科学互补,诗歌的力量直指社会改革与个体的生活准则。在西方诗学史的视域中,诗歌与哲学、诗歌与科学以及诗歌与社会的关系尤其值得关注,爱默生当然没有忽略这些问题。在诗歌与哲学的关系上,他接续了欧洲浪漫主义思想家们的思考,力求将这二者融合起来;在诗歌与科学的关系上,他糅合了启蒙思想家和浪漫思想家的观点,认为诗歌和科学互为补充,诗歌需要科学的理性,科学也需要诗歌的诗性;在诗歌与社会的关系上,爱默生一直高举道德改革的大旗,主张诗人和诗歌对社会改良的促进作用,他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爱默生的诗歌理论既是实用论,也有摹仿论和表现论的成分。爱默生试图用直觉和超验的视野去融合情感和理性,用道德和超验去解决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张力。
14、选定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样一部单一的作品,事实上并不太容易。20世纪80年代时,这部作品的光盘已经到处可见且各有其长。到21世纪为止,基本风格的差别并不大。但珍妮·杨森的录音却以那充满能量的生机勃勃、清晰的音色以及如水银般的神韵成为人们最喜欢的一张碟片。杨森女士以一种甜美、歌唱性的音调完成了单弦独奏,即使是在慢乐章里,她也让音乐摆脱了阴郁之感。
15、《爱默生随笔》该书的作者爱默生是一位塑造了美国人心灵的思想宗师、散文家和诗人,被尊为近代“美国文艺复兴”的旗手。他那种对大自然的挚爱和对精神的推崇,恰恰是今天的大多数人所缺乏的;他注重亲身体验,倡导凭直觉认识真理,足以让我们这些早已被理性与教条禁锢的地球村村民茅塞顿开。他尤其强调人的自助,这种曾促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理念,至今仍不乏现实意义。
16、诗人。生于马萨诸塞州黑弗里尔镇。自幼务农,曾在一专科学校肄业一年,但读书甚多,深受英国文学尤其是苏格兰诗人彭斯的影响;1831年出版的诗文集《新英格兰的传说》,描写新英格兰农村淳朴的生活和历史传说,便表现了这种影响。1849年出版散文作品《玛格利特·史密斯日记片段》,以清新的笔法描绘了早期新英格兰的生活及人们的心理状态。
17、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曾译介爱默生的散文,这是她一生著作中真正的异数,有人推论,这是在颓靡之风中浸淫日久的张爱玲,在借爱默生的作品“补气”,毕竟,正如与爱默生同时代的一位作家所言:
18、●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19、《爱默生随笔——用心聆听世界》:“美国文明之父”人生哲学代表作;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奉他为精神导师。俯拾皆是的慧语金句,无数读者的人生座右铭。谈言行风度,谈人文修养,谈社会规则。
20、门德尔松有哪些值得我们去聆听的作品?《纽约时报》古典音乐评论员们推荐了以下其各自认为最好的门德尔松经典唱片。
21、活跃在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爱默生,依然葆有着对道德的坚定信仰以及对永恒的‘一’的渴望,这使他成为了一个古典的浪漫主义者。雅克·巴赞(JacquesBarzun)曾经这样定义浪漫主义:
22、原话你的善良必须要有点锋芒――否则就等于零。出自于《爱默生随笔》。
23、他尤其喜爱7月间康科德河面上的景色:一簇簇蓝紫色的小狗鱼草在欢快河流的浅滩上争相怒放,黄蝴蝶在上面翩翩飞舞,由此而感叹:
24、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于纽约。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喜爱文学,喜爱漫游。1804年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一度想成为画家。1806年回国后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这时他与律师霍夫曼的女儿玛蒂尔达订婚,她于1809年早死;后来他虽有过几次恋爱,却一直过着独身生活。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
25、《论自然》中所探讨的另一问题是自然与美,或者自然与语言。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哲学家及文学家,爱默生并没有就美学专门写一篇论文,而是在《论自然》中插有《论美》一节。在这一节中,爱默生将美的形式分为三类:自然的形态之美、精神之美及智慧之美。
26、朗费罗晚年创作不辕,备受尊祟,牛律大学和剑桥大学曾分别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75岁生日那一天,美国各地的学校都举行了庆祝。1882年3月24日朗费罗逝世。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
27、在丛林中有着永久的青春。……在丛林中,我们重新找到了理智与信仰。
28、我是听着鲁道夫·塞尔金那非凡的门德尔松钢琴协奏曲录音长大的,当然也有很多其它优秀的录音。我特别欣赏的是2001年发行的法国钢琴家让·伊夫·提鲍德和赫尔伯特·布隆斯泰特指挥的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合作的这张门德尔松作品集。提鲍德先生赋予了这些充满活力的作品生机勃勃、高贵优雅和无懈可击的技巧特征,再加上他那特别透明的演奏传神地再现了这些曲子精巧的对位法写作。门德尔松是巴赫的热爱者,这张碟片中包括了提鲍德先生才华横溢的门德尔松两部独奏作品:《庄严变奏曲》和《随想回旋曲》。
29、选自《爱默生生活哲思录》,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0、嫉妒等于无知。若不在自己得到的那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一粒富有营养的粮食也不会自行送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