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于海德格尔,我认为人不是从非本真状态开始的,一出生确实是一种本真的状态,所有的表达都是真实的,但随着成长,人不得不去接受和学习社会化——也就是“众人”的行为方式,从而将本真遮蔽,不知不觉进入了非本真的状态。而后,才又有对于本真的回归。不过刚出生时候的本真确实是和海德格尔所定义的“本真”有所不同,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还太幼小,而无法为自己筹划。
2、这是一段针针见血的话,我想每一个思考过自己生活状态的人,应该都会深深触动。我即众人,众人即我。混迹于众人中,可以求得一种“平均”、一种安定,因为所有的事都是众人决定的,我的行为也都合乎众人。而拥有自我筹划能力的那个本真的我,却越来越远离,我们不用去自己做决定、去承担,却也丧失了独立的、独特的那个自我。如果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我,那么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有什么意义呢?
3、 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海德格尔
4、人总有天走会走,如果他走的开心,那他也没什么放心不下的了。
5、遗忘了的根本问题——关于“存在”本身的问题
6、海子也非常崇拜荷尔德林,自己的诗歌,用词,甚至自己的死亡,都摆脱不了荷尔德林的影子。对大地母亲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精神得不到依托,似乎唯有依偎在大地身旁。黑色,骷颅,麦子,饥饿,土地等字样反复运用在诗歌里面,精神如此贫瘠,只有大地才能给予丰腴的臂膀。(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7、 在笔者看来,海德格尔想表达的是:人在直接面对死亡的过程中,内心才会产生一种存在意义上的紧迫感,才会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进而尝试活出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时人才是一个“本真”的存在者,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此在”,也就是物质和精神合一的人。在“本真”的人身上,“存在”即世界本身才能真正呈现出来。
8、世间的存在者里有非常特殊的一种,就是人,因为人可以对自己做出筹划,并有所作为,而其他的存在者则不行。从存在学的角度上,海德格尔把人称为“此在”。
9、通过一套独创的概念和不同的发问方式、思考路径
10、在书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
11、不要让他们挂念就好了,你也不要伤心,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加油吧。
12、原质——关于灵魂,关于精神,你必须知道的最基本的概念
13、李开复没有得癌症之前,那个能得瑟啊,那个才华横溢啊,那个人生的真理妙言啊!当自己得了癌症,一下子老实了。
14、海德格尔指出,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这个存在者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于亡故的存在形式。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自己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在场”。所以,死的过程与亡的结果相比较,这个向死的过程更本真,更真实。
15、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主要是依据时间性和周围世界的性质来阐释空间性,空间并不具有与时间对等的地位。虽然海德格尔当时已意识到以时间性理解空间性的某些不妥,但最终毕竟还是“将此在的空间性”也“归结到时间性”上去,认为此在特有的空间性也就必定奠基于时间性。
16、在书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具体解释为: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
17、 海德格尔将“此在”定义为:期望、理解、把握、通达,都是构成存在的行为,而且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特定存在者的样式,也就是提问者向来所是的那种存在者的存在样式。
18、海德尔格非常崇拜老子,致死都想翻译《道德经》一书,最终没有如愿以偿。一个是语言不通,汉语并非母语;另一个是古今用语不同,无法直通天道;三是,道术传承出了问题,认为老子学说是无为出世学说。
19、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希望用“此在”这个新的哲学概念来替代传统哲学上“什么是人”的概念。他认为自古希腊柏拉图开始直到康德的哲学思想,都对“人是什么”没有做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如果人的本质属性无法做一个清晰的界定,那作为世界存在的存在者,他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也无法做一个根本的解释。
20、精神得不到安息,肉体只能在俗世沉沦。为什么精神这么重要呢?精神不能归人就像带着枷锁在大地奔跑一样,没有片刻宁静。而西方哲人们开出这么多方子,究竟听谁的,模棱两可不可知。物自体也好,绝对精神也好,都是语言的游戏,是描述客观世界而进行的主观表述。万物契合物自体,绝对精神而吻合万物,这个中介游戏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都是客观世界的一个方隅。
21、 男人的下半身是成人,上半身却是婴孩,他用下半身做些成年男人的事,上半身却像婴儿一样嗷嗷地吮吸女人的乳房,期望获得母性的温暖。
22、失去了某物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换一个新的视角去观照事物,在新的视角下我们才可能深刻地领悟到失去的珍贵——这便是海德格尔借着那把锤子所论述的关于“缺失”的立场。
23、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德格尔这位20世界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所对我们当代人精神上的启发。原来,整本《存在与时间》其实要表达的是这层涵义:作为物质纬度的个人和精神维度的个人,在人生的时间维度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两者对世界空间上的理解和融合的程度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在人的有限生命里,如何去超越生理意义上的局限,通过内在心灵上去直觉感悟和生命体验,在精神上去和世界和大自然的本源相融合,才是让像“人”这样的存在者获得永恒的“存在”。
24、史铁生绝对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王又平评
25、在这么多存在中,为什么只有人走向了存在者,而其他物体没有了,因为人会思考,其他物体天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非常好的生存下来,树木利用光合作用就可以很好的生存,因此不需要进化出大脑,也就不需要思考,唯有人,必须要不断思考去适应环境,运用环境以及创造环境。
26、哲学丨我信仰自己所认可的精神——宗教&哲学
27、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28、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要太伤悲,你的孝心他会感应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