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以性变态与正常行为在分野上的区别,除了在避免过度浸淫影响生活以外,还在与是否影响他人,如果能以一种癖好作为自我本真追求的话也是无可厚非的,理应受到尊重,如果有所成就甚至是值得标榜的。冯·克拉夫特-拉宾认为:雌雄同体不仅局限在性器官上,还会在个体身上形成男女两个大脑中枢。弗洛伊德将“双性理论”引入到其理论中作为性倒错的一个成因,也可以作为同性恋非病化的佐证。不过在许多理论上他还是有点直男癌的,比如:认为女孩自慰是男性特征,女性具有阉割情结和阳具崇拜,这些在晚近性学研究中都被否定了。
2、弗洛伊德得出的两个结论尤其令公众震惊。其他确信神经症不单仅由正常性冲动导致,它部分也由性异常导致。他将其总结在如下言语之中加以宣称:“如此说来,神经症正是性倒错的反面。”这样的比喻源于摄影术,它说明性变态患者通过异常性行为所表现的内容,神经症患者同样可以在他们的幻想和梦境中借助想象得以实现。其弗洛伊德得出结论认为,性变态倾向并非一个异常特征,它也同样存在于所谓的常态人格之中,这点我们可以从儿童身上看到端倪:“这种包含所有性倒错因素的预设人格,只能从孩子身上显现出来,尽管所有的冲动在他们身上都表现得十分薄弱。”
3、Besetzung/cathexes:贯注——泛指各种兴趣,包括力比多和其他非力比多的本能
4、自我力比多 对象力比多:作用于性对象 自恋力比多:向外寻找对象失败后再次回到自我。
5、《花落莺啼春》1962/第3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6、 弗洛伊德认为,对性行为的限制,会大大增加一个种族的生存焦虑感和死亡恐惧感,从而影响每个个体享受生活的能力,打消他们为某个目标而英勇献身的积极性。会直接导致人们在生育愿望日趋减弱,甚至绝育。对此,我们不仅要问,我们为文明的性道德做出了如此多的牺牲,这真的值得吗?
7、《美国的弑母文化》、《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弗洛伊德性学三论名言)。
8、 乍看起来,这一特征虽为癔症的明显特征,但却常为它的另一结构特征所掩盖,那就是性本能的过分发展。然而,精神分析通过将两者的对立揭示出来——被夸大的性渴求和对性欲的过分逃避,并以此澄清令人费解的二者之间的矛盾。
9、如果我们能把歇斯底里的痛苦转化为寻常的不愉快,收获就相当可观了。
10、不要去了解女人,因为女人都是疯子。——《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11、针对“性对象造成的性异常”,弗洛伊德将同性恋、恋童癖和恋兽癖等其他各种形式归人这类性倒错的行列。他认为这些性倒错都系人类后天获得,而并非像人们之前认为的那样属个体天生或者固有特征。然而,如果同性恋是个体性心理发展的演变结果,我们不得不问是什么因素促成有些人将同性作为选择对象,正如有些人将异性作为选择对象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弗洛伊德援用了双性恋概念,之前弗利斯在人类胚胎发育基础上曾提出过双性恋倾向普遍存在的假设。不过,如果说是弗利斯指明了双性恋的生物学基础,那么弗洛伊德则是首位将其应用于心理学的学者,他同时还假定每个人自童年时代起,男性倾向和女性倾向就同时并存一体,而最终的对象选择将由处于优势地位的倾向决定。
12、 精神分析要消除癔症患者的症状,必须以下列假设为基础,即这些症状是替代物(如同文章的副本),与一系列心理过程、期望、欲望保持着情绪性联系,由于特殊心理过程的介入(压抑),它们无法在意识的水平上予以心理上的宣泄。于是,这些心理过程便在潜意识状态中依据其情绪的重要性寻求表达——宣泄。在癔症中便以身体症状予以表达(通过转换),形成癔症症状。若将这些症状系统地变成情绪性观念(借助特殊技巧),即意识性观念,那么,就可准确无误地认识原先潜意识心理结构的本质与根源。
13、SM中的受虐癖的名称就来源于《穿裘皮的维纳斯》原作者奥地利作家马索克Masoch的名字,由克拉夫特·埃宾最早将引入学术界,也包括萨德侯爵的S
14、《巨婴国》是武志红对国人心理状态的思考总结,在书中他提出了“巨婴”的概念,即人已成年,但心理上却是婴儿,并提出国人大多是“巨婴”,中国即“巨婴国”,通过举例说明国人的种种“巨婴”表现。
15、虽然弗洛伊德的升华理论说性冲动可以上升到更有价值的精神生活,衍生美学和艺术,但他也肯定除了少数的天纵奇才外,大多数人难以达到。当压力蓄积过久也就有了上面的种种性变态精神病。姜文曾在和窦文涛的聊天说:“你仔细想想,往深了说,这个世界有正常人么?”此言不虚。
16、性变态先天还是后天?变异(degeneration) ——“神经症”Neuroses先天
17、任何宗教,即使是自称为博爱的宗教,对于那些不属于它的人们,也一定是冷酷无情的。
18、 你的眼睛疲倦了,累了,闭上你的眼睛。《梦的解析》
19、如果只是内容肤浅的话,还不至于被下架,毕竟市场上烂书满地都是,真正让《巨婴国》下架的,还是它的内容。《巨婴国》全书七个章节,严格按照总-分-总结构展开,第一章介绍巨婴心理,最后一章总结,号召用爱去回应他人,并适当宣扬个人主义。
20、 我们始终节制着自己,以便保持我们的纯正,这种对自然本能的不断压抑,给了我们某种优雅的气质。
21、1873年秋,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学医学专业,这一阶段,他受到了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1881年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从学校毕业后,弗洛伊德先后任外科医生、内科实习医生、精神病治疗副医师、神经病理学讲师。
22、在《苦月亮》和《蓝丝绒》中两位导演都加入了第三方视角的介入,通过偷窥这种好奇心和性欲望驱使的行为,性学这门学问可以说本身就是对人性的一种偷窥。以普通人(正常性行为者)介入性变态者的世界,从而对异常行为者产生同情和理解,并结合自身达到共情、共鸣。观众也随之看到人性中更为复杂的性心理,而不是普世价值下简单的性关系、童话般的爱情。
23、gender 性别研究 女性主义 朱迪斯·巴特勒
24、 如果无法影响上帝,我就要搅动地狱。《梦的解析》
25、 10大多数梦者的精神强度都比较低下,因为它们都在等待睡醒的时刻。《梦的解析》
26、被“打入卑贱(beabjected)”的个体不仅丧失了“正常”者应有的“值得过的生活”(liveablelife),社会中还广泛存在针对这些群体“可理解的”污名指称,甚至各种规范性暴力(normativeviolence)/“可理解”的暴力。在这种意义上,gender是按照一种社会规范的方式在运行,如巴特勒在《消解性别》中所言,“性别规范制造的现实领域构成了性别概念的表面形式的背景”,它作为某种常态化的机制,既是主体建立的标准和先在条件,还具有各种不曾言明的惩罚与“悔改”机制,比如针对两性兼具者的性别矫治手术:通过对手术接受者进行外生殖器整形,使其至少从外观上似于典型男性或典型女性的身体形态,然而其代价可能是使接受手术者丧失绝大部分的性快感以及生育功能,其目的不外是要努力符合二分的gender范畴对身体的规定——也可将其视为规范性暴力的另一形式。
27、(《中国文化深层结构》+《自体的分析》+《自体的重建》)*0.01=巨婴理论
28、1913年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出版发行,这本书里,弗洛伊德通过对乱伦恐惧、情感矛盾等许多特征的研究,声称自己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儿童具有性爱意识和动机。
29、(重返弗洛伊德)《性学三论》|性倒错者的性对象与性目的
30、双性理论:心理雌雄同体男性性倒错的性对象不是同性,......更像是两性的结合:性对象必须具有男性的身体,但具有某些女人的气质,由此与自身双性倾向形成呼应。”
31、弗洛伊德的著作——“当今人文领域阅读榜首”
32、 针对现代社会对性的压抑和道德上的牢笼制约,弗洛伊德进行了强有力的抨击,他直言不讳的指出:太多经验和事实表明,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本身都不适应禁欲。
33、在人的潜意识里,人的性欲一直是处于压抑的状况,社会的道德法制等文明的规则使人的本能欲望时刻处于理性的控制之中。
34、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35、甚至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我们已经能找到类似gender含义的表述。恩格斯在书中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母系社会图景:女性享有宽松的性自由、拥有较高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扮演重要家庭角色并且以母系血缘确立社会继承方式。之后,恩格斯以经济结构变化为主要解释因素,描述了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取代这一“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过程:女性失去经济政治地位、财产继承权力乃至人身自由与性自由,最终受到男性的控制。他试图说明,男女两性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庭角色、社会分工的差异和不平等是变化的,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与身体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并无必然联系。有学者认为恩格斯是最早讨论性别分层的学者。
36、田朴珺和王石的爱情:描述现象→分析心理机制→其实这是巨婴的表现
37、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38、 对于成功的坚信不疑时,常会导致真正的成功。
39、巴特勒进而指出gender和sex应有的关系:
40、1938年纳粹占领奥地利后不久,弗洛伊德离开维也纳去往伦敦,一年后在伦敦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