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片两句,示今昔之感,只是直说。其下两句,千古传名,实亦羌无故实,刘继增《笺注》所引《野客丛书》,以为本于白居易、刘禹锡,直梦呓耳。胡不曰本于《论语》“子在川上”一章,岂不更现成么?此所谓“直抒胸臆,非傍书史”者也。后人见一故实,便以为“囚在是矣”,何其陋耶。......“恰似一江春水流”,后主语也,其词品似之。
2、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3、可是就在这对比之中,往事知多少?我们在讲李后主的那一首《相见欢》小词,曾说“林花谢了春红”,还曾说“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今天的花你如果不好好欣赏它,明天这一朵花落了,你再想找这朵花,就永远没有这朵花了,你说明年的春天再来,明年花还会再开,但是明年开的那个花,不是今天你所见的这个花了。所以上次引过王国维的两句词:“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你看今天树头上的花,不是去年枝上的那一朵了。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6、《虞美人》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7、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8、 一碗浓稠的汤药在眼前冒着热气,让本来就正值溽暑的天气更加闷热了几分。
9、 宋太宗正在殿中纳凉,见到密报之后,立即将手中镶金嵌玉的茶盏摔到了地上,猛烈的破碎之声让旁边的宦官吓地匍匐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一般,“官家息怒,官家息怒。”
10、 李煜对着此情此景,做下一首《虞美人》,不消一盏茶的功夫,这首词立即就到了宋太宗的手上。
11、俞平伯(1900年1月8日—1990年10月15日),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浙江人,出生于江苏苏州。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
12、《虞美人》中李煜以“ , ”两句表现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痛,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13、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
14、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15、 “笙歌未散尊前在”,在过去当皇帝的岁月里,在他酒杯前的,是为他的家国奋斗的臣子们,大家在冰雪未消的春节里商量着如何保卫国土,为国而战。而现在,回天乏术,他却被囚禁在这看似富丽堂皇的宋朝宫殿里,几个月间,满鬓白发,往事经不起这样的回忆呀!
16、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8、 李煜倾尽心力写完了《虞美人》,也算是告别了他心中的虞姬,告别了他曾经的各种美好生活,用诗词来书写了自己的另一种传奇。
19、 国土更姓,山河变色,雕栏玉砌的宫室早已经成了赵家的园囿。“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此番感慨,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人生短暂,变化无常,一切逝去的美好,无从追忆、更无法追回,只剩下长逝不返的深切哀痛。
20、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21、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此词即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该词显得阔大雄伟。
22、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3、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