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词旧名,《全唐诗》作《菩萨蛮》,与《子夜歌》为同调异名。也是后主入宋后在汴梁所抒写亡国哀思的作品。因为后期的李后主,是经历大苦恼、大悲痛的伤心人,所作之词,都是用泪水写成的,这首词写的是梦归故国和梦醒后的悲哀,字字血泪,句句哀婉,痛切之极。“人生愁恨何能免”,是说人生在世谁能免掉愁苦和悔恨之情的折磨呢?“销魂”谓因过度刺激而神情恍惚,如魂欲离体,形容极度痛苦情状。“何限”意同无限。“销魂独我情何限”,是说自已愁恨多而强烈,世上没有谁象自己这样,时时刻刻都在痛苦之中,己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是写自己境遇,梦中是一国之主,多么尊严、富贵,醒来却是亡国之君,身陷囹圄,不觉泪已满面,这梦境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国,处于极度悲痛之中。“高楼谁与上”似与上片无关,实际上则是梦醒后的延续,也即“无言独上高楼”,想当年作为一国之君武士护卫、众臣相随、前呼后拥、何等气派,与今日冷落处境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长记秋晴望”是说作者望着秋天的万里晴空,总是感到不如故国之秋那样晴朗,这是身为阶下囚的李煜内心痛楚的反映。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作者悲叹,“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以通俗之语,慨无限哀伤之情,长歌当哭,情真情深,感人至深,自成绝唱。
2、直抒胸臆,略无讳饰,表现从生活里得来的真情实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3、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4、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5、“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上阕写林花的悲剧命运似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下阕写词人自己的命运,“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悲剧的经历比起林花来又更加深入一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完全相同,“以水必然长东,以喻人之必然长恨。沉痛已极。”(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
6、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7、他最后被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后世便称他为“唐中主”。
8、他在位时期,南唐的疆域最大,但此人统治时,生活奢靡,政治腐败,百姓也怨声载道。他统治的后期,被后周侵略,竟靠着割地称臣而苟活。
9、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10、可能也改变不了南唐灭亡的命运,因为后来他的儿子从嘉,继承了帝位。而从嘉实在不算一个,多么称职的帝王。
11、据徐铉记载,李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亦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有《南唐二主词》1卷,录李煜词34首,存世有明万历四十八年墨华斋本,清代邵长光又录得1首,近代王国维增加9首。
12、有离愁,有忆旧,有写自己,亦有生活在他周围的王后、宫女、兄弟。
13、李煜词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皆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厚的语言功力;形神兼备洗尽脂粉的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出神入化的情感渲泄。
14、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
15、李煜的“几时重”的追问,其实也就是因为深知“再见遥遥无期”吧?他无法再见的,不仅仅是凋谢的林花,更是他梦萦魂牵的故国,是他深爱的故人,是他再也回不去的过去。所以,结句紧接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说明林花谢了明年还会再开,可是时光却如大江东流,载着满满的悔恨和愁恨一去不复返了。
16、李昪还是不放心儿子,在弥留之际,他紧紧握住儿子的双手,殷切地嘱咐道:“汝守成业,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
17、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写人、写景、写情,不流于空泛,使读者读来可感可触。
18、《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19、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20、至南唐李煜时期,霓裳曲失传已逾二百余年。李煜虽有收藏天下图文的雅好,他的手边,也不过区区一纸残曲。
21、且不论他的思绪是否符合为君之道,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22、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23、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对这首词,前人评价颇多,其中以俞陛云之说为精当:“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
24、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25、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26、以亡国降宋为界限,李煜的诗词,大体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诗作,主要反映爱情和宫廷生活。
27、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曾存词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虽然存量不丰,但是李煜已可以凭这些不朽词作流传于文坛了。李煜的词可分为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可以说是柳永等人柔词风格的始祖,但是当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李煜的词风大变,此变并非形式之变而是内涵之变。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时,也是这种变化最显著之作。
28、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琼殿影,空照秦淮。
29、原来是荆轲一梦。惊醒过来的李昪大为惊奇,他急忙命令侍卫外出查看。不一时,侍卫回来汇报说,皇帝的嫡长子正靠在柱子上,聚精会神地望向宫殿。
30、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31、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32、李煜的《鸟夜啼》亦是表达无限悔恨的传世之作:
33、注: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34、彼时的大宋,刚刚建国也才一年有余,他们的国势,就如冉冉升起的朝阳,而南唐的气数,差不多走到了尽头。
35、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6、但舞动霓裳曲的美女,阻止不了北宋的虎狼之师,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城投降,盛极一时的南唐,终于走向灭亡。
37、整首词可分为两段鉴赏,前三句为首,末一句为尾。且看前三句,“春花秋月”,单是这四个字已足可引发多少词人的无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词首句却直言到“何时了”,并用“往事知多少”来表达了对现时美景的不屑。次句先言“小楼”再忆“故国”,即便是报春信的东风,对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软禁的作者也不过是掠过心尖的一丝寒意,更是让他有了“不堪回首”之念。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栏玉砌”的华美宫室和秀美“朱颜”,故国无恙可叹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终生也无福消受了。前三句中,作者眼观美景思及己身,心中不免油然而生亡国之叹感慨之悲,但是仔细的分析李煜所思所念,却尽是当年避居江南割据一方之时的奢靡享乐,他所惆怅的并不是国破家亡,而是无法再享纸醉金迷的荣华。一个亡国之君身处桎枯之中感悟的不是失国之痛却是这些东西,李煜确实不是做国君的材料,若不是他在文艺上的天赋,怕是可与刘禅比肩了。
38、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候”,幽居在汴京的一座小楼内,过着日夕以眼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句是说既是“独上”又无人共语,字里行间寓意是,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也没有用。令人仿制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月夜下徘徊,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六字之中,已摄尽凄惋之神。”(俞平伯《读词偶得》)“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而是人也。“锁清秋”,被“锁”者,非“清秋”,亦人也。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人何以堪?词人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也是说这种滋味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这首词特别为后人所称道的正是对离愁的描写。词的突出特色是,写情极其自然,语言朴素,明白易懂,不见一丝一毫雕琢痕迹,正如周济所说“后主则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39、李清照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婉约派的传统手法,在词中所体现的感情是真实的。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40、李煜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入宋后的词作中,其入宋后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艺术特色,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41、些许凄凉,些许不甘,些许失意,些许无奈。彼时他已沦为阶下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42、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咨意怜!
43、于是,被宋太祖攻破城门,李煜也不得不出门投降,被宋太祖扣押在汴京,因李煜多次违抗宋太祖命令,还被宋太祖册封了一个违命侯的耻辱爵位。
44、李煜是南塘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孩子,在建隆二年其父李璟病逝,李煜被立为王。这个时期的南唐已经是四面环敌,李煜为了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开始向宋太祖示好陈臣。每日也是无心朝政,大摆酒席以便和群臣共乐。
45、首句写梦醒之后得知窗外正下着潺潺细雨,春已是残春,“乍暖还寒”,罗衾抵挡不住这春寒,这里作者用春寒喻心情之寒。再下一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是说,在梦中不知自已的身份,只得到了一时的贪欢,反衬出作者醒后的心情是何等的苦痛。“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三句相互呼应,为何要“独自莫凭栏”呢?是因为凭栏而又不见“江山”又会引起无限伤感,继而又叹到,现“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啊!“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世上万事皆成空。全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活动脉络,塑造了一个亡国之君凭栏无语、愁苦不堪的形象。
46、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47、 第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写人、写景、写情,不流于空泛,使读者读来可感可触,特别是对一些抽象而难于捕捉的思绪情怀,因为写得非常具体生动,就能触发读者的联想,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写情来说,化抽象为具体,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以可感的形象来引起读者的想象,从而体会到抒情主人公的意绪和心境。如“粉英含蕊自低昂”(《谢新恩》),“百尺虾须在玉钩”(《采桑子》),就通过自低昂的花枝和垂挂在玉钩上的长帘,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作者那孤寂的处境和慵懒而毫无生趣的心情。另一种是通过比喻,将很难表现的一种思绪,具体化为一种可感的视觉形象,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如上面提到过的以春草比喻离恨,以东流的春水比喻长愁,就是很著名的例子。
48、更不幸的是,唯一活下来的那个大哥,为人猜忌而严苛,他时刻想要弟弟的性命。
49、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50、岁月悠悠,转眼到了公元978年的乞巧节,相传李煜生于农历七月初七晚,这年七夕,双正好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的诞辰。后妃们照例还是为李煜准备了过生日的酒食瓜果,在这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夜晚,想通过为其过生日的方式,给李煜长久压抑的心情带来一丝快乐。尽管席间有管弦乐舞,可人人乐不起来,气氛愈加令人悲伤、痛楚,在场者虽免为欢笑,却也难以驱走那缠绕在每个人周围的抑郁之情。此时李煜更加品味出三年多降宋生活的苦涩,想起那不堪回首的往事,故国的雕栏玉砌,巨大的失落感使他心力交瘁,胸中有万语千言不得不一吐为快,于是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虞美人》:
51、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5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3、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5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一作:一番)
55、李煜的词特别擅长使用问句,他好像总有无数的问题,问自然、问命运、更是问自己,可是他无数次的追问却总也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这首词也是这样。“几时重”既是词人追问凋谢的“林花”何时能够再开放,实际上也是词人给自己一个否定的回答:花儿再开遥遥无期。
56、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57、关于词之原委,众说纷纭。《南唐书》卷六:“后主继室周氏,昭惠之母弟也,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昭惠感疾,后常出入卧内,而昭惠未知也。一日,因立于帐前,昭惠警曰:‘妹在此耶’,后幼未识嫌疑,即以实告曰‘即数日矣。’昭惠殂,后未胜礼服,待字闺中。明年钟太后殂,后主服丧,故中宫位号久而未正。至开宝元年,始议立后为国后。”如果所言是实,本在情理之中,即李煜在与小周后的频繁接触中产生了爱情,这首《菩萨蛮》是以女主人公的身份写小周后与李煜两人在未公开爱情的情况下幽会情景。
58、老谈,always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
59、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60、从嘉的爷爷李昪,颇为雄才大略。两年之后,李昪将国号改为唐,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南唐”。
61、过片三句自为呼应。为什么要说“独自莫凭栏”呢?这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62、世事也真是无常,李煜出生于七夕节,最终也死于七夕节。公元978年七月初赵光义赐给李煜一剂牵机药,李煜服罢身死。
63、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64、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65、有一个幸运的婴儿,出生于斯时、斯地,他简直就是含着金钥匙,来到了这个世间。
66、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67、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欢爱的词,是后主李煜在与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偷欢时写的。李煜仅存的四十余首词中,《菩萨蛮》共有三首,写的都是男欢女爱的光景。而这一首又是把两人偷欢的情景写得紧张刺激又温馨浪漫。这首词以小周后为第一人称:“花明月暗”之时,女方手提绣鞋,悄悄潜出;看到恋人,扑将上去,身上还在瑟瑟发抖这两个细节,当真是描绘得惟妙惟肖,有如神来之笔。
68、前期的作品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和男女间的欢爱和情思,题材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
69、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70、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我来倾听!
71、换言之,李煜就是天选之子,但奇怪的是,他似乎无意于帝王之位。
72、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73、不同于乃兄,宋太宗喜好诗赋,擅长书法,是一个有文化的君王。
74、李清照和李煜被后人称为词坛“二李”,堪称为我国词学史上双子星座。清初学者沈谦《填词杂说》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这是对他们的美誉,也是对他们词风格的最恰当的评价。
75、这位女子款款移动好那纤纤玉手,吹奏笙箫,虽娴于笙乐,却心不在焉,因为她与心上人己“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眉目传情了。其境界类似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境,也类于《楚辞·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之境界。或许是身份之差别,抑或是别的外在因素使二人不便接近,致使男主人公有“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之遗憾,而且这种遗憾由于宴会的结束,更成了空想,难以遂意,这里近乎李商隐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意境。从李后主这首词既可以看到其独创的一面,也隐约看到晚唐李商隐诗、温庭筠词对他的某些影响。
76、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