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曲采用作者惯用的重词叠字手法,善用数词人曲,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给人以回环复沓,一咏三叹之感。全曲情景交融,用典用对,贴切自然。
2、李白的诗里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慨叹,也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他既清高傲岸,又有着出仕为官的诉求,他不仅文采斐然,又习得好剑术,所以呀,他的一生虽有不得志,却始终活得自在洒脱,与盛唐的大气一脉相承。
3、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4、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到了春末夏初了。濛濛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地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风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
5、点评: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位宋代可人,褪去了以往的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读诗,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的确堪称抒情名作。
6、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7、语浅情深,言短味长。所谓白诗“妇孺都解”也。
8、后世评价说:四句浑浑说去,而世运之盛衰,年华之迟暮,两人之流落,俱在言表。而这首诗也被认为是杜甫七绝的压卷之作。
9、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0、穿越时空,我们看到了大唐的盛世,闻到了街边的茶楼客栈不断有酒香饭菜的味道。踏马而来,听到宋朝的莺歌燕舞,柳永在烟花之地挥笔写下“施朱傅粉……荣泰尽天真”的千古绝句。顺着时光飘逝,看到了元朝时期,窦娥在抗诉命运的不公!
11、今天,一起读读这9首诗,劝君切莫负春光,须惜少年时。共勉!
12、点评:高有高处苦;低有低处苦。作者借自己难以摆脱名缰利索的痛苦,告诫世人,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为功名所困!
13、孤雁远去。满怀兴致回来有意探春,却尽是离情别绪、感人伤怀。官道旁的柳树低垂着金黄色的枝条,仿佛在为我叹惜。我骑马归来时天色已晚,秋雨绵绵,纤纤雨丝打湿了衣襟,落满了池塘。那令人伤怀断肠的院落啊,风吹柳絮,满院狼藉,那门帘上也落满了随风飘飞的柳絮。
14、李白用上帝视角描绘了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或许只有杜甫和孟浩然偶有几句,可以与之媲美。
15、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绘制了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16、公元858年,李商隐去世。次年大唐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巢攻破长安,大唐名存实亡,宦官与宰相争权,大唐进入末世,风雨飘摇。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大唐灭亡。
17、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抒发内心苦闷郁愤之感,与《谏迎佛骨表》诗文双璧,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18、点评:作者以劝饮为题,用豪放的笔调,写出他旷达的情怀。在这首曲里,没有醉生梦死、醇酒美人的庸俗情调,别具一格。
1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20、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21、而这样一个”天涯倦客“的形象,其实也可看作是作者马致远自己。
22、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3、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