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些轻度智障的人,想在一间私人大厦附近建一个活动中心,结果附近的居民全都反对,很粗鲁地反对,完全不考虑他人的处境和需要。他们觉得这会让他们的居住环境变差或者造成楼价下跌。
2、深受本土喜剧片的影响,麦兜系列的剧情呈现出了无厘头和反高潮的倾向,二者一迭加,戏剧张力尤其惊人。在电影中,各个角色之间,往往并不能够很清晰地解读出对方想法,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满误解与不确定性;并且,在天赋阙如的前提下,不论麦兜及其同伴怎样努力,总难免会功亏一篑,一切归零。从这些地方来看,麦兜电影里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典型的遵从影视套路化设定的乐土,反而与现实世界颇有接壤。马太效应肆意蔓延,把这里变成了“反童话”的重镇,却偏偏以儿童感的动画方式表现出来,形式与内容间的强烈对照,更显晦暗辛酸。
3、长江三峡,考古学家掘出庞然巨物,手工奇劣,一看竟是麦子仲肥又一废物出土!麦子,名兜,字仲肥,是我国一位吃饱撑的思想家、发明家。正当大家不知如何处置这大而无当之物,一位怀疑是麦子十八代后人的小朋友,麦兜,正与妈妈麦太一起在香港发呆。
4、麦兜(Mcdull),中国香港在全球知名的卡通动漫形象。这一只可爱的卡通小猪,由麦家碧绘画创造,由谢立文撰写故事。自2001年首部电影《麦兜故事》上映,十几年来,麦兜这只可爱的动画猪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国民萌物。
5、麦兜才没有大人的偏见,他很高兴地接受了屎捞人,还用卫生纸为屎捞人做了围巾,用便盆给它当帽子。
6、春田花花幼稚园出现严重经济困难,面临歇业危机,校长身兼数职努力维持经营。为挽救幼稚园,校长召集校友召开筹款晚会,只是春田花花的校友今日未能飞黄腾达,筹款寥寥无几,(麦兜系列电影)。
7、 麦兜很慢,很乖,很钝,被评定为多元低智能。麦太也好不了多少,半辈子乱冲乱扑,却都在扑空。为了自己,为了麦兜,麦太决定带麦兜来内地闯天下。到了武汉,麦太忍痛先把麦兜送到山上一武术学校“太乙春花门”寄宿。山上生活清苦,掌门道长(黄秋生/张立昆配音)呆头呆脑。麦兜无心习武,最大的乐趣是跟小同学偷入炼丹房煮方便面;值得庆幸的是,麦兜的身边还有一位可亲的助教“熊宝弟弟”,不时照顾麦兜。
8、想做奥运冠军是受了香港帆船运动员李丽珊获得奥运金牌的感召,为此他还亲赴长洲拜师学习帆船技术,结果却学会了失传多年的“抢包山”,这一乡土特种运动的过时绝技完全不合时宜。想去马尔代夫旅游,妈妈却只能带他去香港附近的山头看看。
9、《麦兜菠萝油王子》是由袁建滔执导,林海峰、吴君如、刘德华等人配音的香港动画电影,是“麦兜”系列的第二部电影,电影《麦兜故事》的续集。
10、长大之后看,依然觉得好笑,但更多的是被这只猪感动到了。这感觉跟看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差不多,小时候看到的是无厘头搞笑,长大以后,经历过些事,明白了些道理,再去重温的时候,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欢笑间夹杂着泪水,没等泪水风干又会燃起温馨。
11、这种以香港特有的街景来展示香港特色的做法,比任何其他艺术手法都来得具体,都更容易为香港观众所接受。
12、我最喜欢吃鸡,我妈妈最喜欢吃鸡,我最喜欢和我最喜欢的妈妈一起吃妈妈跟我最喜欢的快快鸡。
13、能够短暂逃离喘不过气的都市空间,去个假的马尔代夫也是好的
14、然而等小猪麦兜呱呱落地,他并没有成为发哥和华仔,却始终是个资质平平且机灵不足,憨厚有余的小人物。从小就是草根阶层出身的他也幻想自己的命运能有所转机,生活能过得更精彩。因此麦兜的梦想很多,其中得奥运会金牌和去马尔代夫旅游是他最大的梦想。
15、《仲有最靓噶猪腩肉》改编自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莫扎特的《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是一首单独的进行曲小品。本曲全称为《“土耳其进行曲”主题变奏曲》,这是一首以“土耳其进行曲”为主题而驰名世界的变奏曲。实际上,本曲的主题本身并非具有纯正的土耳其风格,正如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一样,只是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一种“东方风格”,而在现代人看来,本曲几乎没有什么东方味道。但是由于它具有十分通俗而流畅的旋律,故与莫扎特的同名作品齐名,成为不朽的古典小品。这是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原曲旋律流畅动听、节奏轻松活泼,经过重新编曲之后的童声合唱版中,则变得十分呆萌。很努力但仍旧跟不上节奏的麦兜,实在是萌化了O(∩_∩)O~
16、看完这段的小编表示你一定会叹服吴君如和黄秋生的台词功底。
17、拿着包子,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丸,没有粗面,没去马尔代夫没奖牌没有张保仔的宝藏,而张保仔,也没有吃过那个包子。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会失望。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也并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气。有力气,也不一定行。拿着包子,我忽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要面对这个硬邦邦,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么样呢?
18、你可以顿悟人生,但是顿悟之后,你依然是你。
19、在麦太的细心呵护下,麦兜的童年单纯而快乐,就算有点笨、有点慢,也没有关系。
20、影片讲述了当其他小朋友都在暑假四处游玩时,家境贫寒的麦兜因为妈妈北上武汉做食肆生意,被“暂寄”在武当山的武术学校“太乙春花门”学习太极拳。武当山上没有电视、没有空调,在孤单的夜晚里,麦兜忍不住寂寞,常常独自落泪。但他仍然坚持勤学苦练,终于以一套又闷又慢的太极拳参加“打遍天下无敌手世界幼稚园级别武术大赛”,与李小龙、袁和平等人的弟子对擂。
21、它有着暗棕色圆桶形身躯,未消化的豆和菜勾勒出一个笑脸。
22、影片一直注意抑制好莱坞式地情节高潮,反对“奇迹”的出现。与好莱坞造梦神话不同,影片传达的“道”是较为残酷的真实之道,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就如同生活一样。现实残酷,未知深远,生活有时庞大如怪兽机器吞噬人心,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国人们仍是努力,在各自的位置坚守,现实不可改变,努力让我们的心与初心更加圆融,这大概影片所传递的“天人合一”之道,是我们与自己,我们与世界和解的方式,与好莱坞的“美国梦”,“达尔文进化论”明明白白是两个体系。
23、而片中实景拍摄的香港山顶、长洲、南丫岛和离岛码头、天星码头等地方,将香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空间统统展示出来。
24、在麦兜系列电影中,身在唐楼的麦太心中所向往的,是公屋的意识型态,亦即大众所说的“香港精神”——草根向中产爬升的向上,这精神同时暗合着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麦太外表看来温情,但观众往往看见麦太与资本市场的结连,例如在《麦兜故事》中的创业精神,这在《麦兜响当当》中有北上的延续;又如在《麦兜当当伴我心》中炒股票。但是,最能代表麦太与资本主义逻辑相关的,并不是这些片段,而是《麦兜菠萝油王子》中少年麦兜的说去:“我妈妈只想着以后不晓得哪儿。”麦太的将来是十分资本主义式的,不断向处于现在的麦兜要求向前,向上,在阶层上爬升。是以,麦太所代表的将来其实是指对现在的否定,这正是最为资本主义的,想要复制香港经济奇迹神话。而麦太讲述的童话从开始一下子跳到结局并非纯为搞笑,其实是暗合着资本主义的逻辑,以否定现在(细节)而专注于将来(结局)上。不过,麦太所代表的将来,并不是开创性的,也没有为麦太带来另一种生存的模式(ModeofExistance),却体现为麦兜系列电影的重复式笑话中。例如《麦兜故事》结尾那段笑话,麦太和麦兜在大排档中点菜,伙记不断重复说常餐=特餐=快餐=午餐=晚餐=常餐,而麦太则不断循着这个圆环逻辑来点菜,以致她永远走不出这个圆环。情况在麦太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明天不过是今天的重复,亦即昨天=今天=明天,走不出资本主义的巨大圆环。
25、比如第二部借鉴了哈利波特的式的王子历险故事,却也着力呈现了《新不了情》般的老香港风貌;
26、初看影片时,我并不很能明白这种心态,但最近重看却逐渐明了:隐藏于稚气童话情节下面的,分明是“中年危机”四个大字嘛!少年时的勃勃英气被生活磨灭之后,再多前行一步,所能见到的,也只是陷于平庸中的绝望悬崖。所以麦炳宁愿作个负心人,也要远走故国,寻回自己的辉煌往事。
27、《清明上河图》的连绵画卷,重现在《麦兜响当当》中
28、《麦兜响当当》是一部2009年的动画电影。由谢立文编剧并执导,吴君如、黄秋生、詹瑞文主演配音。是“麦兜”系列的第四部电影。
29、当麦兜终于把A拿回家,麦太给麦兜做最爱吃的快快鸡,母子二人都忍着口水找着最荒谬的借口把自己最喜爱的食物推给对方,当最后那块香喷喷鸡腿掉在地上时......麦兜把真相告诉了麦太。麦兜不是不爱吃鸡,他只是更爱妈妈。麦兜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麦太告诉儿子,“其实,妈妈在外面,也不算是一头成功的母猪。”
30、大人的世界如破败街景一般,生气阙如;孩子呢,尽管也已被无奈命运所浸润,却还是能够用满怀乐意的童心,从中看到更加明媚的希冀,这正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微茫的神秘力量。对于无所不能的麦太来说,麦兜的存在,同样也改变了她面对现实的心态。笨拙而坚忍的小麦兜,何尝不是麦太在这个世界上斗志与力量的来源,让她日复一日缠斗在冰冷现实时,依然保有内心的温柔羁绊与慰藉。种种情结的细致表达,为之感动的不仅是港岛民众,也是每一个沉浸在动画中而不可自拔的我们。
31、弄了这么多事儿,就像弄出满天星星,闪呀闪呀,闪呀闪呀,却忽然不知道是谁过来一拽,拽掉了插头儿,一切,又回到黑夜。
32、郑伊健和陈小春们在这里肆意挥霍着誓与天比高的荒唐青春(《古惑仔》系列),
33、然而等小猪麦兜呱呱落地,他并没有成为发哥和华仔,却始终是个资质平平且机灵不足,憨厚有余的小人物。从小就是草根阶层出身的他也幻想自己的命运能有所转机,生活能过得更精彩。因此麦兜的梦想很多,其中得奥运会金牌和去马尔代夫旅游是他最大的梦想。
34、没有鱼蛋或粗面的时候,所有相关的配搭都不能点。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他却永远搞不清。
35、在电影《麦兜响当当》中,还有一个温柔的解读。
36、(类型)喜剧/动画/动作/家庭 /冒险
37、要懂得珍惜守护,身边的每个人,因为前世扭断脖子的回眸,我们才换来了今生的相遇!
38、大帅哥金城武就曾在王家卫的安排下,自《堕落天使》的昏暗街巷,为一头货真价实的肥猪忘情做着身体按摩;
39、无论是早些年的《魁拔》,近些年的《捉妖记》、《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和连续4年占据春节火热档期的《熊出没》系列,都充分体现出一种效法好莱坞模式的产品设计特点,这种特点笔者称之为“三+”模式,一个强有力的卖点+高概念的商业叙事+普世价值观。
40、《麦兜当当伴我心》是由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新华展望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动画电影,由谢立文执导,吴君如、黄秋生、胡歌、许飞主演配音。是“麦兜”系列的第五部电影。
41、(剧情)一个工作不得志、爱情不如意的单身中学老师,生活中只有他的爱宠“丹尼斯”和他相依为命。当他意外被外星人选中获得超能力后,他的爆笑逆袭之旅便开启了。不论是让自己拥有八块腹肌、让垃圾自动清理、还是击退强劲情敌追求女神,都体现了这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
42、校长虽然没什么能力,但他热爱音乐,总是教学生唱好听的歌。
43、在我小的时候,是把麦兜当成喜剧童话看的。脑子钝钝的麦兜、天真烂漫的幼稚园(幼儿园)同学,很会做纸包鸡的麦兜妈妈、有着一双粗壮大毛腿的教练(校长,大叔,老板.......)还有常耐心帮麦兜纠正错误的老师 Miss chan.......就是这一群人在一起,闹出过不少笑料,小孩看到也觉得欢乐。
44、关于这首曲子,有这样一段传说: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乐谱,弹奏之后,对其赞叹不已。随后他才知道这其实正是这位朋友记下的他本人即兴弹奏过的作品。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舒伯特有着很高的即兴创作能力。这是一首天真纯洁、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带有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
45、但是提醒小伙伴们一句,千万别忘了这部被称之为“大人看的动画片”——麦兜系列。
46、我希望音乐,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唯一痕迹。而不是眼前浮华与虚荣。
47、但正因为这样,到我们长大,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心中的某处,总有首歌在窜来窜去、窜来窜去……
48、到了最后,当我们谈论起那些面目独特的香港街巷,就再必须把这些脍炙人口的影视故事也一同包含在内,因它们早已为这座建筑物密集的岛屿,开拓出了言说不尽的新鲜疆域。尽管,从地图上看去是弹丸之地的香港岛,时时都有拥挤的人群在十字路口接踵摩肩,却又互相错过了彼此:没有关系,他们期待着在影视剧的画面中将一切倒带重演,续上姗姗来迟的缘分。在那里,每一粒情感细沙都已被悉心打磨,拥有着熨帖的共鸣度,却也不免因此而落入了人间烟火的重重“套路”之中。
49、说起动漫小猪,一般人的脑海里,大概会浮现“佩奇”的名字。
50、“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蛋,没有粗面……原来愚蠢,并不好笑,蠢会失败,会失望,失望也并不好笑。”
51、就像电影的时空设定一般,麦太与麦兜永恒地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原乡——草根的大咀角。无论麦太如何挣扎,还是会有另一个麦太进占这个唐楼的空间。在此,我们看到了麦兜系列电影中时间观与空间观作资本主义式的结合:在时间上,所有时间都被商品化,是重复和可互换的;在空间上,唐楼作为原乡并没有公屋的爬升能量,而是永恒存在的草根阶层,以配合资本主义的运作模式。我们可以说,麦太所代表的是麦兜系列电影时间-空间学中的永恒-唐楼的面向
52、春田花花幼稚园的校长,说着一口山东话(在粤语原版中为潮州话。在香港,潮汕族群有相当的影响力,普通话版本中改为山东,或是为了适应对香港情况不熟悉的内地观众)。教麦兜抢包山。
53、《麦兜故事》是一部于2001年上映的香港动画电影,是“麦兜”系列的首部电影。
54、想去马尔代夫旅游,妈妈却只能带他去香港附近的山头看看。尽管这样,麦兜仍旧觉得很快乐。凭借着近乎愚蠢的执着和善良,麦兜在希望、失望的交替更迭之中,努力创造着自己美好的生活。
55、不过根据推断,可能是年龄和性别的比例都比较平均。
56、麦兜形象面世约27年,最初由麦佳碧绘画、谢立文撰稿于1990年在香港《小明周》漫画连载。2001年,第一部麦兜电影《麦兜故事》香港上映,此后至2016年陆续出了6部麦兜系列电影,承揽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具有“稚愈”特点。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