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本中选录诗句时,虽不大涉及理论性、艺术性的品藻,却于诗人介绍、语词释义、诗作本事等着墨较多。如:
2、乐观一点,开心一点,生命如此短暂,别浪费时间在不值一提的事情上。
3、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比喻固执地坚持某种意见或观点,不知道变通。
4、(举例造句):杨国忠见卷面上有李白姓名,便不管好歹,一笔抹倒。★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回
5、(解释):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6、你说这事有多重要,在我看来它轻于鸿毛,根本就不值一提。
7、像高秀实这样的诗人,在当时虽也颇有诗名,可惜文集不传,以至于后人对他们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各种诗话、类书的记载。他是许顗的父执辈,在蒋山讲论元稹诗之典故、句法,不仅使之自觉腹俭,还深深领悟到作诗、赏诗的要领在于“读书多”、“出语有来处”。《竹坡诗话》中也记载了一条与蒋山有关的条目:
8、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的眼睛发亮,很有精神。
9、 从此,西夏人不敢再轻易进犯。在范仲淹的努力下,双方正式议和。由于抵御西夏有功,范仲淹被调回京城担任副宰相一职,开始在政治上大展鸿图。他联合富弼、欧阳修等人进行改革,开始实行“新政”。范仲淹推行“新政”雷厉风行,对官员的考核与任命极为严格。他亲自取来各地官员名册,一个个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员毫不心慈手软。当他发现有人“在其位,不谋其政”时,就将此人的名字从名册上一笔勾销,逐出官场,另外选拔一些比较干练的人上马。
10、司马公讳池,仁庙朝待制,温国文正公之父也。作《行色》诗云:“泠于波水淡于秋,逺陌初穷见渡头。赖得丹青无画处,画成应遣一生愁。”又黄公讳庶,鲁直之父。作《大孤山》诗云:“银山巨浪独夫险,比干一片崔嵬心。”人传温公家旧有琉璃盏,为官奴所碎,洛尹怒,令纠录听温公区处。公判云:“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彩云易散,过差宜恕于斯人。”又鲁直作诗,用事压韵,皆超妙出人意表,盖其传袭文章,种性如此。(12)
11、司马温公既辞枢密副使,名重天下,韩魏公元臣旧徳,倍加歆慕,在北门与温公书云:“多病寝剧,阙于修问。但闻执事以宗社生灵为意,屡以直言正论,开悟上听,恳辞枢弼,必冀感动,大忠大义,充塞天地,横絶古今,固与天下之人叹服归仰之不暇,非于纸笔一二可言也。”又书云:“音问罕逢,阙于致问。但与天下之人钦企高谊,间有执鞭忻慕之意,未尝少忘也。”又书云:“伏承被命,再领西台,在于高识,固有优游之乐,其如苍生之望何?此中外之所以郁郁也。”(13)
12、vt.使熟悉,使了解ThisbookacquaintsthestudentswiththeancientculturesofEurope.这本书帮助学生了解欧洲的古代文化。
13、从此,西夏人不敢再轻易进犯。在范仲淹的努力下,双方正式议和。 由于抵御西夏有功,范仲淹被调回京城担任副宰相一职,开始在政治上大展鸿图。他联合富弼、欧阳修等人进行改革,开始实行“新政”。范仲淹推行“新政”雷厉风行,对官员的考核与任命极为严格。他亲自取来各地官员名册,一个个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员毫不心慈手软。当他发现有人“在其位,不谋其政”时,就将此人的名字从名册上一笔勾销,逐出官场,另外选拔一些比较干练的人上马。
14、(4)许顗《彦周诗话》,《历代诗话》本,388页。
15、于是,在承认的同时,也就一笔抹杀了自己的不真诚。
16、此书录诗大体不出吕氏族人及其亲友、江西宗社诗人、苏门弟子三大群体。如开头十馀条依次选录了晁载之(苏门)、晁咏之(苏门)、高茂华(苏门)、汪革(江西诗派)、洪朋(江西诗派)、林敏功(江西诗派)、范仲温(其表叔)、吕知止(其从叔)、吕大有(其从叔)、赵才仲(其外弟)等人诗作。相较于《彦周诗话》《竹坡诗话》《风月堂诗话》的“辨句法”之精,《紫薇诗话》对于遣词造句的分析玩味,诗人技艺的高下品评并不深入,往往只是介绍性、引用性的总体评价。如:“杨念三丈道孚克吕氏重甥,张公文潜之甥也。少有才思,为舅所知。年十五时,在鄂渚作诗云:‘洞庭无风时,上下皆明月。微波不敢兴,甚静蛟蜃穴。’(17)”
17、我坐立不安,我四下走动,我探头探脑,我漫不经心,我无聊至极,我孤独寂寞,我单调乏味,我不值一提,我的生活支离破碎。
18、(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所以天降奇灾,北拳南革,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为奇的事。”
19、再者,除记录轶诗外,谈论古今诗之异同沿革,则可视为“备古今”的“升级模式”。《彦周诗话》开篇提出作诗理论——“诗壮语易,苦语难,深思自知,不可以口舌辨”后,接下来数条皆论宋前诗人及其诗作,“先古后今”的编排原则非常明确,如谈送别意象之古今祖构:
20、通知,告知Acquainthimwithyourplans.把你的计划告知他。
21、(23)周紫芝《竹坡诗话》,《历代诗话》本,第343页。
22、纵观北宋一朝的诗话编撰,从欧阳修“集以资闲谈”开始,就奠定了其笔记体的性质。在此后的发展中,陈师道《后山诗话》拓宽了文学批评的范畴,王立之《王直方诗话》中大多条目具备了“版权意识”,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叶梦得《石林诗话》多次使用“互见法”处理同一素材,然而并没有改变诗话作为“文学笔记”的宿命,诗话作者对其的定位依然模糊。在编撰体例方面,虽然司马光的《续诗话》开创了“以人为纲”的模式,但在北宋后期的诗话中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继承和发展。而“以事为纲”也只零星出现在《临汉隐居诗话》、《西清诗话》中,并不足以形成固定模式供后人取法。宋室南渡之后,短短十数年间,诗话却有着井喷式的发展,不仅数量增多,尤为重要的是对诗话的本质有了明确的界定,这是诗学批评自我觉醒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不管此时定位是否准确,至少它从“名义”上赋予了诗话与其他文体分庭抗礼的地位。
23、(22)许顗《彦周诗话》,《历代诗话》本,第388-389页。
24、望尘莫及:指只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词。
25、如果说部分“纪盛德”的条目还能勉强算作“论诗及事”的话,那么大多数“录异事”条目似乎就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了。在许顗、周紫芝等人笔下,各种光怪陆离、荒唐怪诞的异事皆被引用记载,不知是否与时人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局限性有关?再者,两宋志怪小说发展繁荣,作品迭出,诗话作者们也许受此风气影响,故将一些和诗有关的天方夜谭式的异事作为素材,写入诗话。例如《彦周诗话》里引录了一件异事,作者竟信以为真:
26、一笔勾销:指把账一笔抹掉。常用来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或再也不提往事。
27、实际上,胡适对这件事并没有这么超脱,几年后,毛主席的《诗词十九首》出版,胡适也得到了一本,看完后,在日记中写道:“看见大陆上所谓‘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共九叶。真有点肉麻!其中最末一首即是‘全国文人’大捧的‘蝶恋花’词,没有一句通的!”
28、可见,胡适对自己在大陆的遭遇还是很在意的,字里行间,都是“报复”的语气。
29、此外,在《彦周诗话》中,也有多条有诗无评之例,如“李义山赋云”、“杨炎歌云”等。然比《紫薇诗话》更进一步的是,许顗在载录之后往往会点明该诗妙在何处,明确提出收录标准。如以下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