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朝梁代彭城有位名叫刘令娴,是当时南北朝著名的才女,有赋,颂,论等十多篇作品著名。其兄刘孝绰是文学家,官至秘书监。后被罢官归故里,心情苦闷,便自题联于门上曰:
2、“有容堂”杯第三期二等奖获得者湖北李家桥谈创作心得
3、上联:一心读遍圣贤书,三心二意无益处,四书五经励我志;
4、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5、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6、上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联: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上联:忆往昔,卧薪尝胆,几度春秋踏寒暑,相顾茫然
8、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9、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10、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11、下联:诚信其行恢宏其志创和谐伟业俱是雄才。
12、下联:出门一笑待桂子三秋。奋斗励志对联3上联:鱼翔浅底;
13、 余教授答:对联这个东西从小我就知道。我启蒙读书的学校是一所庙宇,里外就挂了好几副木刻的对联。金光闪闪的字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我的研究确实是从1979年底开始的。触发的原因既偶然又令人难以想象。1969年9月,当时正在文革期间。我在长沙市一所中学被“隔离反省”劳动改造8个月之后,“解放”到长沙县一所乡村中学教书。其时该校的大门,一边写“大海航行靠舵手”一边写“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七十年代初有一天,有两人在门边说,“这副对联内容是好,就不知道为什么一边多两个字。”我听了笑了笑想:“怎么对联跟口号都分不清楚?”就这么一个偶然的原因使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中国文学史我从先秦学到当代,对联这个一千多年来使用非常广泛的文体,竟没有一章一节进行讲述。是否有人进行过研究?”我工作的学校离长沙有几十公里,要步行六七公里才能到镇上去乘汽车。带着这个疑问我利用星期天早出晚归,到长沙的图书馆和书店寻找有关对联的书籍和资料。跑了几次,发现对联尽管资料不少,却没有一本系统研究的书,于是唤起了我研究的欲望,也开始了初步的探讨。
14、 余教授答:首先,在此书写完之后尚未定稿时,我就打印了20余本请联界一些在楹联方面修养比较深的朋友征求意见,虽然得到的反馈比较少,但毕竟有一些。比如刘太品先生就给我写来几千字的文章表达他的对联史观,张绍成、王家安等人也给我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对我都有启发和帮助,能采用的我都采用了。这里我想借此机会对那些曾经支持和帮助我的人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本书能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我感到很高兴。我没想到这本书还能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局作为第二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0本基本图书之一向全国推荐,这说明国家对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很重视,我既感到荣幸,也很受鼓舞。今后在楹联事业上,我还会做一些事情,进一步推动楹联文化的发展。
15、秋瑾牺牲后,吴芝瑛又在绍兴秋瑾的故居题了一联:
16、文征明听后,知道小姐自比花神,将他比作司马相如,有意试探他,便面带微笑手指月洞门外的一片竹林巧妙地对出下联:
17、上联:德操如帅智体如军问精进诸生谁为健者;
18、 潇湘妃子问:您是什么时候想到要建立对联这门学科的?为对联学科的建立,您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19、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20、借小才女名行文抄公实——各路联家谈周璐瑶炒作现象
21、上联:九重天上旌书贵;下联:千古人间义字香。
22、 “诸葛亮身居茅屋却胸怀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靠的是什么?是读书、读史,熟读群书,博古通今。
23、 2000年我们在中南大学举办了“楹联文化与楹联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学科构建的思路得到大家的肯定,认识也得到提高,这对我无疑又是一个激励。又经过多方的准备,2010年冬,我想对30年来的对联研究做个总结,也对对联学科根据我的认识认真做个构建,于是开始写《中华对联通论》。当时有人劝我去北京发展,说北京平台更大,也可以多赚些钱。由于对此书的写作无法割舍,我没有去。历时五年,修改两年,八易其稿,终告完成。
24、 第加强对非汉语汉字对联的发掘和培植。我国有至少十余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创作过对联,用自己的文字书写过对联。但是不仅搜集整理工作没有什么人做,也没有人在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帮助这些地区把这方面的对联质量提高。有些民族的语言文字正在消失,这是一个迫不及待的事情。因其他民族用自己的语言创作用自己的文字书写对联都是受汉语汉字楹联影响的结果,做这件事情对维护民族团结和中华大一统亦有好处。
25、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6、头悬梁,锥刺骨,巾帼挥毫书奇志;三更火,五更鸡,须眉仗笔写华章。
27、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28、 几十年来,中华大地无论楹联研究与楹联创作,都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这与中国楹联学会和地方各级学(协)会的领导和工作是分不开的。现在中国有百万楹联大军,楹联活动的开展风起云涌。但就研究与创作比较起来,研究方面相对薄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有个别年轻人比较执着,但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理论的开拓与上升需要长期的积累,理论的形成也需要一个艰苦的反复探索的过程。我真诚希望能给有志于理论研究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支持,多一些帮助,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条件,使他们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学术环境,茁壮地成长起来,为楹联理论的发展不断作出贡献。
29、 潇湘妃子问:您觉得诗词、书法对对联的重要性在哪里?
30、上联:求做到:暖春,炎夏,清秋,寒冬,四季季季悬梁锥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