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园在宁夏银川,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设有8所幼儿园。
2、26顺从的第二个阶段是,儿童不再因缺乏控制而导致障碍。在第二个阶段,如果儿童具备了这种能力,做起事来就不会有障碍。
3、 我们成人总是“干涉”的太多,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什么事情都听从成人的安排,可不知道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过程和心理,因此我很欣赏书名中的自由两个字,以前我也只是认为自由就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任其发展,它怎么可能会和纪律以及自律相提并论呢,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控制自己呢?但通过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身受感触。首先,我觉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想要左右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们的行为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的孩子。第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去仔细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倾听和交流是最好的桥梁,也是拉近我们和孩子距离的最好方法。第成人就是孩子的榜样,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就是镜子映照着成人的言行举止,所以,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大。(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4、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泰戈尔
5、感谢鱼儿妈慷慨出借她的新书《爱和自由》给我,让我能够更新认知。
6、有些好动的孩子,有可能拿着苹果放到嘴里啃,却不愿意回应父母,哪怕给个眼神都不肯,父母就会很着急,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耳朵有毛病啊?
7、第如果特别希望孩子做出家长所期望的选择,就不要让孩子在“是”与“否”间选,不要给他说“否”的机会,而要在“是”的框架里给他一个A与B间选择。比如孩子不想睡觉,你想让他睡,不要问“现在睡觉好吗?”而要问“你打算直接睡了,还是听一个故事再睡?”总之,要给孩子一个选择,而不是给他一个命令。当然,这一招不要经常使,或者适当变着花样使。
8、书中对如何提供自由的环境,阐释了方向性的几条引导:
9、爱使孩子走向独立。如若孩子不独立,他就容易被外在的力量所奴役,整天观言察色、谨小慎微,在长久的压抑下,就容易丧失自我,成为一只迷途的羔羊。充足的爱可以让孩子走向独立,独立使精神得到发展,为智力发展提供基础。爱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细微的情感,一种心的投向和归属,但那种投向中有安全感、轻松感、幸福感,一种完整的、被解救的感觉。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拥有心灵的自由,这样才能发展的更好,这是我们所有家长希望看到的。但是往往却做不到,因为我们的童年大多成长的不好,那些不好的东西已经潜意识的积淀在我们身上,我们会用这些东西对待孩子。所以,请保持你的耐心和爱,让孩子自由,心灵不受禁锢。
10、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诠释,情绪、心理、感觉、认知、精神……多少的成长都是相似的过程,有的得到了及时的认识、宣泄,正确的梳理、解决,使儿童成长后,再经历时已因为有过完整的体验而顺利解决。而没有体验过的,就会指责别人。所以,心理医生在治疗时,多是引领患者回顾成长,找到断裂的点,从而连结疏通,这一切本可以在童年解决。
11、当时我也不懂为什么孩子这么喜欢反复地听一个故事,直到看到书中说“是在不断地从故事里先是吸收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准确的概念。”
12、如果孩子犯错时,你拉着她的手说“妈妈爱你,这个事情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这是爱;如果的工作压力过大,产生无法抑制的情绪时你说“妈妈现在有点不开心需要自己调整一下,但是这坏情绪跟你没有关系,是因为妈妈的工作。”这也是爱。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都传递着爱,我们要学会更多表达爱的方式。尊重孩子,和孩子手拉着手,让他站在你们中间;给孩子一个拥抱,感受他们把头埋在颈部的感觉。生命就是在这点点滴滴的爱中造就出来的,你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依赖于这些生活的细节,而不取决于你大脑中的愿景。
13、紧急情况下,一定要打扰时,请学会说“对不起,打搅一下,可以吗?”
14、到了小学更是不得了,必须门门而且次次考100分,要是哪次考了99分,就能把孩子训半天,让孩子分析为什么丢了1分?
15、找不到差异的原因,不理解已是成年的他人或自己不该有的情绪、心理、价值观……
16、爱孩子,表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首先,爱绝不是表现在我们的头脑里,爱表现在你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个姿态,每个想法,每个意识中。孩子犯错时“你怎么总是捣乱?”这不是爱;你不理解时“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这不是爱;需要鼓励时“你怎么这么笨,看看别人家···”这不是爱。
17、一般业内大号为了保证内容的专业度,会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研究生、博士或者资深妈妈等)来产出文章,进行严格把关,可信度相对来说更有保障。
18、《爱和自由:孙瑞雪幼儿教育演讲录(全新增订第4版)》是孙瑞雪教育机构经典图书《爱和自由》全新增订第4版。从第一版到今天的第4版,《爱和自由》已经走进几十万个家庭。千万个父母因此书而彻底改变,她们“心灵受到震撼,感动而愧疚”,并从中学会真正的爱,真正的教育。千万个孩子因此书而健康、愉悦地成长,成长为心理有力量、有强大自我、有创造品质的一代新人! 应广大父母的要求,此次增订,在保留原有全部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孙瑞雪老师全新经典讲座,向读者系统全面地阐述“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在新增的《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一篇中,全面讲述了孙瑞雪教育机构“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一一详细讲述了爱、自由、规则、平等的教育,讲解了广大父母关心的如何给孩子爱,讲解了家庭使用的3大规则,幼儿园实践中的7大规则等内容。这些在上一版中是完全没有的。 在新增的《儿童成长中的自由》这一篇中,集中讲述了儿童应当拥有的5 大自由,解答了众多父母所困惑的问题:到底该给孩子多大的自由?
19、更有些心急的父母,都想着要带孩子上医院看看,这孩子脑子是不是正常的了!其实这些都是对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存在误区。
20、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呢?在这本书里,我每一个阶段的育儿困惑,都能找得到答案。
21、记得我儿子四岁左右,特别喜欢听卡梅拉的故事,尤其是《我想去看海》这一本,真的是百听不厌,他就要求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给他听。
22、给予这些时,他至少是朝完整靠近,不近乎完善只需完整。(篇七:《完整的成长》读后感)假期再次捧起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细细品读,收获很大,对如何为儿童创设一个完整成长的空间有了更深的思考。
23、如果你平时上班比较忙,实在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去看书,那我推荐你看一些业内的大号,比如亲宝宝育儿、年糕妈妈等订阅号。
24、在阅读《爱和自由》时,我常和同事分享心得,讨论交流。有一次谈到孩子的“审美敏感期”时,同事拍案而起、恍然大悟,说“难怪,我儿子现在2岁就在这个敏感期,我给他米饼时怕他吃不完,就给他掰成小块,结果他一看就哭闹不止,就是不肯要,直到你给他重新拿一块完整的米饼。”对呀!当孩子的审美关键期到来时,他认为只有大大的、圆圆的、红红的苹果,才是苹果!孩子有自我发展的规律,我们要了解每一个关键期的到来,保护好他的成长。
25、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把孩子教好,然后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那么我还是推荐你直接去看专业书籍,比如《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游戏力》《教养的迷思》等等。
26、孩子一旦一开始就觉得差了,那对他的自信心可能会有所打击。
27、书中引入了一个概念--"精神胚胎"。儿童在出生的那一刻,或者说在孕育的那一刻,大自然就给了他们的一样东西,著名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把它称之为“精神胚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密码。如果儿童能根据自己的精神发展模式,破译内在的心理密码,他便能创造和构建一个独立的自我。
28、这本书的适用年龄跨度比较大,作者记录了自己女儿从小到大的很多生活实例,并将自己的感想和心得体会娓娓道来。
29、看书名就知道了,这是一本指导家长如何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的书籍。
30、所以,咱国内育儿专家们的好书也是很有必要看看的,比如育儿男神崔玉涛医生的这套《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说实话,这套书真心不便宜,全套10册买齐了得花近200块大洋了!
31、于是我开始一本又一本地买育儿书,有的是冲着作者的名号去的,有的是被书名吸引的,反正那几年里,我如饥似渴地吸纳着四面八方的知识。
32、25顺从的第一个阶段是:儿童能够顺从,但并非总是如此。在这个阶段里,顺从与不顺从是相互交织的。
33、虽然写的是0-6岁孩子的成长,但是对于从事小学教育的我们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借鉴的意义,让我们知道因为哪一部分的缺失,才造成了我们现在所教孩子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现在想来我们班的一个典型特征的孩子,就是缺少了早期的体验学习过程,父母是非常利落能干的人,帮助孩子解决了一切可以动手的机会。刚入学时,孩子虽然活泼,可是手部及身体肌肉的协调感差,造成了不自信的状态,更不必说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了。这些方面慢慢在学习上表现出不愿意思考,遇到稍有一点难度的题就放弃,不愿意写作业。于是我就对症下药,增加他的动手机会,并把他的任务难度系数降低,先解决自信心的问题。又经过长期的体验训练,帮助他进行内部的自我建构。终于有一天,迎来了他自豪地跟我说:“我现在的躲避球水平很好噢!”再后来,开始耐心而专注的作业。孩子,你终于完了一部分的自我建构,开始认识自己了,变成自己的主人啦!
34、28当儿童有一天忽然认识到一个成人的能力超出他的时候,他就愿意顺从了,这就是生活。蒙特梭利说,顺从应为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益处,若没有顺从,社会生活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35、说到底,育儿知识就是儿童心理学、发展教育学等一系列专业知识的集合。各路育儿自媒体博主创作出的育儿文章、视频,都是在阅读专业书籍之后,再经过自己的深度加工,结合身边的一些案例重新表述出来的。
36、10如果一个儿童正在发展他的某个敏感期,比如他到了发展触摸的敏感期,他要到处抓摸,你让他顺从、安静、坐在那儿不要动,他是不可能顺从的。
37、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都会干过这样的事情,指着苹果告诉孩子说:“这是红色的大苹果。”而孩子什么反应都没有,只是呆呆地看着苹果。
38、如果你真的把这些书都读透了,并运用到实践生活中,那我相信你肯定能把孩子养好。
39、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老师问我,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我回答“教育需要爱,爱是恒久的忍耐”如今工作三年,接触各种各样的学生,虽然告诉自己要爱孩子给孩子时间,仍有许多困惑不解,束手无策之时。读了《爱和自由》这本书之后,让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40、孩子被误解(也可能因恐惧、失落……)而哭泣,家长没有引领他认识这种情绪,使他在莫名的惶恐中多了一分焦躁,以哭泣宣泄而出,这是正常的儿童的反应。短时间的忍耐,这种哭泣没有停止的迹象,终于忍无可忍,一番训止,连疏通情绪的门也被关闭,世界里停留了一分焦躁,更没有今后面对这种情绪时的理解和解决办法,一种隐性的成长停滞了……即使多年以后。
41、这两种不正确的爱的方式,都会在家中形成一种不健康的爱的环境。如果有一个长不大的爸爸,妈妈也许就会经常抱怨,于是孩子对爸爸就会不认同。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不稳定的,时有时无,这就会让孩子陷入焦虑和恐惧中,孩子很害怕失去你的关心,所以就会表现出一种特别依赖父母的状态。
42、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是我们成长的结果,那可能是不爱。”
43、父母要尊重孩子独一无二的个性,让孩子符合人的自然发展法则成长,允许孩子独特个性的存在,才有可能造就下一个“爱因斯坦”。
44、13儿童顺从与否同他具备的能力有关,所以判断孩子是否顺从的时候,我们必须与儿童现有的能力联系起来判断。
45、尹建莉老师的这本书相信不少年轻家长都早已看过了吧,因为实在是太畅销了!
46、本书讲述儿童如何在成人创造的外在的世界中创造“自我”,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她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全是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读着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
47、要做到准备条件,我认为先要了解儿童自我发展的规律。比如说1岁以前的儿童都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不管是什么东西他都往嘴里放,这是婴儿在探究世界,他正在工作,如果我们粗暴的打断不仅阻碍儿童发展,也影响儿童专注力的形成。比如说2岁的孩子打人,父母就说“不许打人,不可以打人,你怎么能这样呢?”孩子是像成人那样打人吗?其实我们很多家长都发现,2岁多的孩子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学着用手去做,大部分情况下,孩子只是用这个动作来排解他不想要或解决不了的事情。
48、然后她观察儿子的反应,脸上居然丝毫没有做错事的表情,站在那儿思考了1分钟,一动不动,然后毫无表情地走了。
49、当孩子哭:第一步,容许孩子有情绪,容许孩子哭;第二步是给情绪命名;第三步是分析情绪背后有什么。让孩子把那个情绪说出来(或者我们试着帮孩子说出一些),这三步是准许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情绪就会发展,走向理性。
50、孙瑞雪园长的这一观点,我是很赞同的。本来嘛,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世界上,对什么都好奇是肯定的,既然好奇,那么肯定要去探索,口、手、脚等身体部位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的不足,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顽皮的行为。如果是真的爱孩子,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完善,岂不是更能塑造孩子!
51、30蒙特梭利讲,顺从是意志发展的最后阶段,儿童达到的顺从水平如此之高,因而最终成为成人的榜样。
52、宽容是这个世界的润滑剂,世上有多少痛苦和悲剧是不宽容造成的。而一个人不宽容性格的形成,很可能就是从婴孩时期的一些小事上开始的。
53、自由的结果。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会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孩子就愿意遵守,就有了自我控制力,孩子才会成为自己的主人。内在的智力越发展,孩子内心越平静,也越守纪律。自由,让孩子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是治疗神游的最好办法。作为家长,我们要避免抑制孩子的自发活动,在行为上要给孩子自由。
54、最后,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并给他足够的耐心。成人习惯了使用权威,而孩子需要通过漫长的实践去自己建立规则。我们应该尊重成长的自然规律和法则,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尽量不要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去代替孩子做事情。控制情绪,学会理解。
55、15想操作这个教具,就必须进行自我控制,那是他心中的规则,那么这种能力是儿童能够达到的,他就遵守了,他也顺从了这一规则。
56、14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在零至3岁以前是不可能顺从的。本能冲动与你的命令正好一致,他顺从你,如果不一致,儿童就绝不会顺从你。他根本听不明白你所讲的,除非惩罚代替了说教而使儿童恐惧,他才会顺从。儿童在3岁以前是不可能顺从的,除非他接受的命令与他的冲动相一致。
57、闲娱时间朋友们出去玩、吃饭,在饭桌上有位朋友尽然说:“我不会用筷子。”天哪!不是吧,你都25岁啦。原来是小的时候奶奶常追随于喂饭,自己吃饭的时候很少,那使用勺子、筷子的机会更少。
58、正是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孙瑞雪把她在各地的演讲稿整理出来,把她的实际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先后四次出版成就现在的这本书。
59、(第56期·教学)《与朱元思书》教后杂感/d娟
60、一个来自白圈的人向属于篮圈的孩子讲话,他可能会说:“不要贪权钱色,这可能会导致罪恶。”而孩子会说:“我们不喜欢权钱色,我们喜欢真善美。”很显然,来自白圈的教师只会降低儿童的水平,而不会带领他们走向完善。
61、妈妈们常上的网站,如摇篮网和一些大网站,如新浪的育儿频道上,孙瑞雪的教育理念被奉为育儿圣经,首届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上,孙瑞雪是全国幼教领域唯一的大会发言人。
62、一个朋友说,她在卫生间洗脸的时候,她的孩子拿着她洗脸的毛巾放到嘴里,另一只手又拿了一把梳子,小孩不断地用嘴咬咬毛巾又咬咬梳子,反复地做着。她把这当做一件趣事同我分享,但我想到的是这是孩子在感觉“软和硬”,遗憾的是妈妈并没有及时把“软”和“硬”这两个概念同儿童的感觉连接起来。词语捕捉住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明晰的属于他的对象。蒙特梭利说,这个东西就叫“智力”。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
63、暑假里,我把她带到姥姥家,因为姥姥家里有年龄相仿的好几个小朋友,女儿可喜欢他们了。她的大姨喜欢她,独独邀请她做客,她不肯,声嘶力竭地哭,完全失掉了乖巧的形象,勉强去了一次,就再也不肯去了。后来,大家就常常拿这件事逗她玩,只要说:“送你到大姨家。”她就大哭,屡试不爽。女儿不是太爱哭,再因同样的原因又哭了一次后,我试着询问:“你喜欢大姨吗?”她含泪点头。“你不想去是因为舍不得戚珩哥哥吧?”女儿大眼晴里珠子就断了线啦,小嘴儿一撇,又要哭,看来这就是她的伤心处了吧。我接着说:“你看,妈妈就是你肚肚里的虫虫,什么都知道,那么,我们就暂时不去大姨家了,要是去的话,妈妈和你商量,好吗?”她破涕为笑:“我以后再上大姨家。”好像,类似的哭就少了呢。
64、仔细想想,我们只有小心地检查自己,尽力克制我们的偏见、弱点、较低的意识层次,尽可能以我们最好的举止和语言面对儿童,才可能谈得上客观。
65、我们现在的父母最注重孩子的什么?毫无疑问就是学习成绩,从孩子刚会说话就开始教孩子认字,甚至不到三岁就让孩子写字。
66、宝宝出生后,新爸新妈们哪怕忙到再不可开交,这本书也一定要抽空多看看。这么说吧,如果你没太多时间看育儿书,那就看这一本好了,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