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饭毕,老渔翁微显醉意,对李时珍说:"这里还有一种良药,能治身痒、癣疮、麻疹,你晓得不?"
2、LiShizhenwasafamousmedicalscientistinMingDynasty.Hewasbornin15Hewroteafamousbook“BenCaoGangMu”,whichisacollectionofChineseherbs.Itincluded2000Chineseherbswithmillionsofcharacters.
3、不久,又有一位医生为一名精神病人开药,用了一味叫防葵的药,病人服药后很快就死了。还有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吃了医生开的一味叫黄精的补药,也莫名其妙地送了性命。
4、在李时珍的心里,父亲是非常伟大神圣的,父亲医术非常高明可以治好很多病,李时珍觉得给人治病可比参加各种考试有趣。但是无奈,父亲一心想让李时珍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出人头地,李时珍没办法只好听从父亲的安排。长大之后的李时珍一次一次的参加考试,终于在他十四岁的时候考取到了秀才。
5、后来李时珍在采药时找到了曼陀罗,他按山民说的办法,用曼陀罗泡了酒。过了几日,李时珍决定亲口尝一尝,亲身体验一下曼陀罗的作用。他抿了一口,味道非常香;又抿一口,舌头以至整个口腔都发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阵阵傻笑,手脚也不停地舞动着;最后,他失掉了知觉,摔倒在地。
6、李时珍20岁那年,蕲州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灾。滔滔洪水如猛兽般冲决了江堤,蕲河两岸的千顷良田顿时化作一片汪洋。乡亲们流离失所,到处是一片哭声。洪水刚过,瘟疫开始蔓延,病魔无情地吞噬着无辜的生命。李时珍目睹惨景,心如刀绞,和父兄一道,没日没夜地救护着病人,不知把多少濒临死亡的人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7、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有研究,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今阳新县)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为了找到真正的蕲蛇,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人家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
8、李时珍笑了笑说:"那个老人已是风烛残年,他反复说自己病重难好,回去后必定会多喝药汁,药量轻些反倒合适,而那小孩年幼无知,刚才看他烦躁啼哭,等到大人喂药时想必哭哭闹闹、撒撒泼泼,能喂进多少呢?所以药量自然要大些。俗话说;“十个病人十个样”,可不能一样对待啊!"
9、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10、明朝中后期,百姓笃信巫术,皇帝也希望通过炼丹求得长生不老,在这样一个蒙昧的环境中,神医李时珍却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以身试毒,遍尝本草,著就了传世经典《本草纲目》。这本书不仅是中医学必读书物,更是被达尔文誉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书中在动物学,植物学,以及科学研究方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他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中,共发现新药374种,记录药方一万多则。这么多的药方,他是如何被发现并保证药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的呢?
11、有人埋怨他太冒险了,他却笑着说:“不尝尝,怎样断定它的作用呢?再说,总不能拿患者去做实验吧!”听了他的话,大家更敬佩李时珍了。就这样,又一种可以做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问世了。
12、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13、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也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14、听完,望着水面,思索片刻,忽然眼前一亮,他指着船外那种在风雨中飘飘悠悠,团聚不散的水草,对老渔翁说:"老人家,您祖孙三人的谜语乃同一谜底。就是浮萍。"渔翁点点头,连同他的孙子,都笑了。
15、6岁的李时珍那时候经常跟在爸爸身边,兴致勃勃地为药草浇水、培土。很快他就认识了许多草药:开黄花的是蒲公英、开白花的是土茯苓、开喇叭形紫花的便是牵牛花。李言闻看到儿子出奇地喜爱花草,就十分耐心地回答儿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父亲也给他讲了许多关于花草治病的功用。父亲的启蒙教育在李时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艳美丽的花草不仅好看,而且能够治病。于是,李时珍对花草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16、龙峰山有个狻猊(Suānní)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说得简明准确。
17、李时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识到本草"关系颇重",而古代本草中"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为了纠偏正误,他不耻下问,虚心向劳动大众求教;为了考察药物的形态、生长、性能,他不惜远涉千山万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18、 郎中说:“这药方是变着法子骂你家老爷呢!你把十二种药名的头一字连起来,谐音便是‘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尸上山’。”
19、说着把给父亲煎药的药罐递了过来:“喏,这就是药渣。”李时珍抓起药渣,一一仔细闻过,又放在嘴里嚼嚼,自言自语道:“这是虎掌啊!”那江湖郎中一听“虎掌”,慌忙分辩说:“我绝对没开过这味药!”
20、“那肯定是药铺弄错了!”年轻人说着,就要往门外冲。李时珍忙拉住他,说道:“别去了,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就以《日华本草》的记载来说,就把漏蓝子和虎掌混为一谈了??”“对,我开的是漏蓝子!”江湖郎中急急地插了一句。“是啊,药铺有医书为据,打官司也没用。”众人慨叹了一阵,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
21、李时珍渐渐长大了,便跟哥哥果珍和其他小朋友走出家门,到更广阔的大自然里去。李家门前的雨湖,附近的凤凰山都是他们经常去玩耍的地方。山上繁多的花草树木,湖滨各种花鸟鱼虫,都是那时李时珍认识自然的好场所。渔民、樵夫、农民都成了他的老师,李时珍从他们那里不仅得到许多丰富的知识,而且养成了虚心学习、追求真知的好习惯。这对他以后立志学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传说李时珍在以一根针救活母子两人后,许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神医。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正在柜台上大吃大喝,听说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热闹。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挤到李时珍面前,问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李时珍见此人气色不好,赶忙给他诊脉,过后,十分惋惜地说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纪轻轻,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处找。”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方才气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由此,人们更是惊叹李时珍的神奇医术了。
23、为了要研究曼陀罗的详细特性,李时珍喝了曼陀罗泡的酒,要亲身体验曼陀罗的功效。以至于最后昏迷倒地,被人灌了解毒的药后,清醒的第一时间就赶紧记下曼陀罗的产地、形状、习性、生长期,写下了如何泡酒以及制成药后的作用、服法、功效、反应过程等等。就这样,又一种能够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问世了。
24、李时珍在他长期的从医,探索研究的生涯中,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本科学原理的,切实可行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他以自己的身体做赌注,尝遍百草,一次次地试验草药的功用。在李时珍之前,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遭七十毒”,这都说明了传统医生的职业,是有高度的危险性的,有些药物是必须拿自己的身体去做实验的,去尝试的。作为一个独具慧眼的人,李时珍还懂得把经史百家,俚谚民谣,稗官野史中零碎的资料,有心地收集起来,分类判别,沙里淘金,从而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套方法,至今仍对我们有借鉴学习的意义。李时珍就这样广泛地收集古药方,博采众家之长,《本草纲目》所记录的中草药种类之全、数量之广,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像《本草纲目》一样,李时珍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他留给后世的又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学习。李时珍面对这么多浩瀚的古籍以及民间秘方,用观察和实验,分类和比较,分析与综合,批判继承,历史考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25、原来,几种古药书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吻说成是同一药物,而狼毒、钩吻毒性都很大。毫无疑问,古医药书籍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漏误。若不及早订正,医药界以它们为凭,以讹传讹,轻者耽误治病,重者害人性命。
26、在治疗上对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
27、李时珍对宋代苏颂《图经》中的老鸦眼睛草与龙葵龙珠之考证即为一例。李时珍曰:"龙葵、龙珠,一类两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可食,柔滑......但生青熟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杨慎丹铅录,谓龙葵即吴葵,反指本草为误,引素问、千金四月吴葵华为证。盖不知千金方言吴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今并正之。"李时珍的这一段叙述不仅将龙葵、龙珠作了归并,辨正了《图经》老鸦眼睛草与龙葵各立一条之误,还辨正了杨慎龙葵即吴葵之失。论述透彻、明确,使龙葵、老鸦眼睛草、龙珠、吴葵、蜀羊泉等之间混乱的名称得以厘正。
28、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
29、李时珍知道仙丹多用水银、铅、丹砂、硫磺、锡等炼取,含有毒素,于是大声疾呼:“丹药能长寿的说法,决不可信!”
30、成人药量大、小儿药量小,这是常理,反其道而行之,是一件趣事,但经过李时珍解释却趣得合理,这对那些纸上谈兵,不懂权变的医生倒有些启迪作用。
31、李时珍成功的背景故事篇3:李时珍猜谜识浮萍
32、后来,在《本草纲目》详细记述了浮萍的形状与功用,并接着渔翁的谜语诗续写道:"神仙一味去沉疴,采时须在七月半。选甚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汗。"
33、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34、李时珍从小便喜爱花草。李家后园里种满了父亲李言闻从各地收集来的药草,像牡丹、芍药、水仙、贝母、山茱萸、款冬、剪春罗等等,小小的后院差不多一年四季都开满了花。
35、传说,李时珍刚开始行医时,出过一次很大的差错,还差点闹出人命来。
36、古人有以学术报亲,那我就从医报父吧。您还是让我学医吧。”
37、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
38、一天,李时珍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死矣,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李时珍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李时珍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于是,人群欢动。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于是人们都传言李时珍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这就是李时珍开棺救母子的故事。还有传言李时珍“活人断其死”的故事。
39、不久,又有一位医生为一名精神病人开药,用了一味叫防葵的药,病人服药后很快就死了。还有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吃了医生开的一味叫黄精的补药,也莫名其妙地送了性命。
40、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
41、 柏子、木瓜、官桂、柴胡、益母、附子、八角、人参、台乌、丝络、上d、山药。
42、李时珍感其时代的中医脉学存有缺憾甚至谬误繁多,便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诊发明》及历史上其他多家脉论精华,于1564年(明·嘉靖43年)编著成《脉诀》,即《濒湖脉学》。
43、 那师爷莫名其妙,便问:“老先生为何如此发笑?”
44、 李时珍不畏艰难险阻,到各地遍寻药材,修订《本草》,为的是谁?他为的是自己吗?不,他为了所有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面对不好分辨的药材,他不是看不出就不看了,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这些药材。
45、 李时珍早就听说此人是个沉迷酒色、贪赃枉法的势利小人,有意讥笑他。诊了脉络,察了病情,就叫衙役取过文房四宝,开出一剂“十二味汤”药方:
46、有一回,李时珍经过一个山村,看到前面围着一大群人。走近一看,只见一个人醉醺醺的,还不时地手舞足蹈。一了解,原来这个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药酒。李时珍望着笑得前俯后仰的醉汉,记下了药名。回到家,他翻遍药书,找到了有关这类草药的记载。可是药书上写得很简单,只说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罗”,李时珍决心要找到它,进一步研究它。
47、李时珍一路考察,一路为父老乡亲们治病,深受人们尊敬与依赖。有位老婆婆,患习惯性便秘达30年之久,虽多方治疗,终不见效。李时珍运用从民间学来的偏方,以适量的牵牛子配成药,很快就治好了她的病。
48、 李时珍带领弟子庞宪察访药材,已经好几个月了。这天,他们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弟子庞宪发现远处有一座房屋,走近一看,是一个破败的古寺,便住下了。夜幕降临了,师徒俩找来枯杂草,升起火来,两个人坐在火边,一边啃干粮,一边喝水,吃过后,李时珍开始记录当天的寻访所得。记着记着,李时珍让庞宪拿来药筐,从里面翻出两种草药,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药性不同,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了起来。
49、鲮鲤,即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
50、《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成果,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51、李时珍读过大量的药物书籍。在他行医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药书对药物性能的记载有错误。例如药书上说柴胡和麦冬可以治寒热,可以润肺,但自己咳嗽发烧时,用这几味药并没有什么效果,还是用黄芪才治好的。可书上没有讲黄芪,这样就需要补充。更严重的是药书上还有不少的错误,以致使病人服药后死亡。这些事情对李时珍的触动很大。他深感不能再把错误的东西流传下去,因此下决心要把古代的药书好好地整理整理,把错误的知识彻底纠正过来,把新的经验和知识补充进去。
52、有一次李时珍在外出的路上碰见好多人正在抬着棺材送葬,按理说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但是李时珍发现这个棺材一直在不断的往外渗血。李时珍觉得不对劲,便立马上前去查看,他发现棺材里流出来的血全部都是鲜血。于是李时珍赶紧拦住了人们的去路,让他们赶紧停下来,说棺材里的人还没有死还能救活。
53、一旁的人都吓坏了,连忙给李时珍灌了解毒的药。过了好一会儿,李时珍醒过来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醒来后的李时珍兴奋极了,连忙记下了曼陀罗的产地、形状、习性、生长时间,写下了怎样泡酒及制成药后的功效、服法、作用、反应过程等等。
54、石头突然也说话了:石头呀石头,前来贺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来这石头就是雨湖神。
55、当时,嘉靖皇帝迷信仙道,祈求长生不老。方士看准了皇帝的心意,便大炼不死仙丹,取悦皇帝,因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炼丹热潮,但不少人服用仙丹后中毒死亡。
56、全书内容丰富,取材精审,编排有系统,是我国古代药物学、 生物学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药物学、生物学划时代的名著。
57、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58、《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到日本,以后又流传到欧美各国,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传遍五大洲。
59、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
60、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
61、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手各拿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羊看到青草,都急着去吃。这样,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
62、李时珍出生在明代一个医学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医生。他自幼也喜欢医学,长大后当上医生,并钻研医学,成为中国伟大的医学家。
63、李时珍不仅解决了药物的方式、检索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方面的新见解,以及可贵的生物进化发展思想。
64、李时珍先对棺材里的人进行了按摩。然后又在那个人的心窝的地方扎了一针,没过多久,棺材里的人就发出了一点声音,人醒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个被李时珍救活的妇女还生下了一个儿子。从这件事情之后,人们都说李时珍用一根针,一次性救活了两条人命,让人起死回生。
65、李言闻急忙赶回家,正好李时珍生下地,于是给他起名叫“石珍”。当晚李言闻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仙人铁拐李前来道喜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
66、李时珍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就这样,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积累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李时珍从30多岁动笔,到54岁才把《本草纲目》初稿写出来。
67、但是在那个时代,医生的地位很低,他的父亲并不希望李时珍从医,而是希望他能走上仕途,做大官,光宗耀祖。 这一天,父亲对李时珍说:“时珍啊,医学上的事情,你帮帮忙就够了。
68、这天,李时珍正在诊病,突然一帮人闹闹嚷嚷地拉着一个江湖郎中涌进诊所。为首的年轻人愤愤地告诉李时珍,他爹吃了这江湖郎中开的药,病没见好,反倒重了。他去找他算账,郎中硬说药方没错。让李时珍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