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可夫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获得过四次苏联英雄称号。2005年5月9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式设立“朱可夫勋章”,嘉奖今后卫国战争中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
2、1944年朱可夫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协调组织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1945年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率军攻克柏林,于5月8日深夜主持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并代表苏联签字;同年6月24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胜利大阅兵中担任检阅首长。
3、当赫鲁晓夫在确定已然稳定了军方势力之后,就召开了苏共中央委员会全会,将朱可夫罢免撤职。朱可夫的政治生命由此彻底结束。
4、诺门罕战役由于远离欧洲,当时不被人注意,但实际上意义重大。挨了朱可夫痛打的日本从此放弃了“北进”,使得苏联在二战中避免了腹背受敌的局面,不经意间改变了历史进程。在这一仗中,朱可夫表现出高超的指挥和组织能力。他善于协调各兵种,大胆实施迂回包围,集中使用坦克的理论也在实战中受到印证。朱可夫因此役成为了“苏联英雄”,1940年朱可夫又晋升大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这时国际局势已趋紧张,朱可夫主要任务进行改编工作,加强对德备战。
5、朱可夫的母亲叫乌斯季妮娅·阿尔捷米耶芙娜。她出生于邻村——乔尔纳亚河附近的格里亚齐村一个很穷的人家。她也是在那里长大的。朱可夫的父亲和母亲结婚时,母亲35岁,父亲已经50岁了。他们两人都是第二次结婚,都是在第一次结婚后不久就丧偶的。
6、赫鲁晓夫的设计再加上朱可夫的行动力与威望,这使得计划顺利的进行,贝利亚被逮捕。赫鲁晓夫则利用军方的力量取得了斯大林逝世后第一次d内斗争的胜利。(朱可夫)。
7、在战争结束20年后,到苏德旅游的人都会在建筑工地或者其他传统上由男性担当的工作岗位上看到相当多数量的中年妇女,这就是男性数量严重不足所导致的结果。希特勒向德国人民许诺了一个千年帝国,但是由他自己发动的战争却使这个国家成为战败国,陷入分裂。
8、1953年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后,马林科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长)、赫鲁晓夫(苏共十九大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等人都想上台执政。
9、1957年6月上旬,以马林科夫为首,包括莫洛托夫等人在内的高层人士趁赫鲁晓夫率团出访芬兰之机,制订了一个完整的“逼宫”计划。赫鲁晓夫出访一回来,就被告知要召开一个主席团会议,内容是讨论“庆祝列宁格勒建城250周年”。可是,刚一坐下,马林科夫却率先开炮,批评赫鲁晓夫的内政外交政策。紧接着,其他几位也纷纷出击,全盘否定赫鲁晓夫倡导的各项方针政策,攻击赫鲁晓夫违反集体领导原则,独断专行。当马林科夫等人提出罢免他的第一书记职务进行表决时,赫鲁晓夫抗议:“中央主席团无权罢免第一书记,只有中央委员会才有这个权力!”
10、苏联元帅朱可夫8岁时,朱可夫进了一所教会小学。他背着用粗麻布缝的书包,和附近几个村里背着洋书包的小朋友一起去读书,刚开始他有些自卑,但不久,这种自卑感便烟消云散了,因为朱可夫聪明且勤奋,所以在同龄人中显得出众。朱可夫学习成绩拔尖,另外由于他的嗓音很好,于是被吸收到了学校的合唱队。他的老师名叫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雷米佐夫,教书很有些经验,从不无缘无故惩罚学生,也从不提高嗓门训学生,为人很好,同学们都很尊重他。朱可夫在成人之后,常常以十分感激的心情怀念这位老师,因为正是这位老师引导自己热爱读书的。
11、为了让台风作战计划取得绝对性胜利,德国军团召集了中央部队军,调来了最尖锐的部队。其中包括三个集团军和三个坦克集群。还调动了第二航空队,总共的兵力超过了78个师的规模,人数超过了180万人。
12、后来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的朱可夫,又遇到了一个叫做亚历山大罗夫纳的女军医来照顾他。因为交流变多了,再加上朱可夫眼中的这个女孩,善良热情,体贴温暖。所以两人的感情也升温了。1950年,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朱可夫)。
13、其实,战神同志私藏些许战利品其实不算什么,但贝利亚罗“深明圣意”,强行列举了大量罪名,包括“朱可夫将二战胜利的全部功劳归于己身,与d的精神相违背。”
14、因为苏维埃共和国当时非常年轻,政权也受到了打击。朱可夫保卫着这个年轻的政权,他奋斗在抵抗国内外敌人的最前线。越艰苦的环境越激发着朱可夫心底的斗志,他凭借超常的爱d精神,火速成长为优秀指挥员。
15、不过这些装备只能通过滇缅公路运输进来,当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以后,就只能通过“驼峰”航线空运进来。当然,日美战争爆发以后,美国的援助也是真心实意的,即使只能通过“驼峰”航线空运,美国也坚持了3年,牺牲3000左右飞行员,损失1500多架各式飞机。
16、1915年8月,朱可夫应征入伍,进入骑兵部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7、11月中旬,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发起大规模进攻。但德军由于补给线太长,人员装备供应不上,在严寒的气候下,部队大量减员,士气下降,十分被动,苏军转入反攻的条件日益成熟。1941年12月6日,朱可夫的西方面军开始反击,进攻发展顺利,德军遭受严重打击,希特勒被迫下令在整个苏德战场上全线转入防御。但是此时的德军连防御也不行了,被迫“一路向西”,狼狈逃窜。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被粉碎,苏联各报刊纷纷登载胜利的消息和苏军将领的照片,朱可夫被排在头版最显著的位置。莫斯科会战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朱可夫这个“救火队员”功不可没。
18、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19、6月18日,朱可夫被苏军统帅部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到任后,马上集结兵力,储运军需,开辟野战军用机场与日军争夺制空权,经空战后,苏军完胜,取得战场制空权,并与斯大林联系,迅速增加兵力兵器。
20、另外,朱可夫的另一个罪状是,在没有得到中央主席团同意的情况下,朱可夫擅自成立了一所敌后袭击特种学校,并招收了2000多学员,这所学校直接隶属于国防部。对此,赫鲁晓夫表示:“敌后破坏,鬼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鬼知道他们会实施什么样的破坏行动。”言下之意是,朱可夫可能利用这个特种学校来搞军事政变。
21、朱可夫先生虽然军事能力无可指责,但在政治斗争中却是个十足的墙头草,那边风大那边倒。这也直接导致了朱可夫的“晚景凄凉”。
22、朱可夫判断局势,认为贝利亚实力最强,就答应了。
23、救了赫鲁晓夫反被赫鲁晓夫拿下不过,顶峰也意味着下降的开始,朱可夫这位在政治上不甘寂寞的老帅也不例外。
24、贝利亚游说朱可夫,希望他在斯大林时候掌握军权,支持贝利亚做主席。
25、魏延有反骨,就是老叛徒的意思;冯玉祥是反复无常,做人虚伪的典型。
26、 9月列宁格勒,德军合围形成。兵力推进至莫斯科外围地区,苏联西部战场的旧式坦克与飞机损失殆尽。德军意图夺取了列宁格勒并同芬军会合,从东北方向迂回打到莫斯科,那样莫斯科将岌岌可危了,闪电战的威力达到了最高峰,此时的苏联将如何应对呢?
27、对于朱可夫来说,奠定他地位的主要是三场战役,第一场是诺门罕战役,这一仗奠定了朱可夫在斯大林心中的地位,和拖泥带水的苏芬战争不同,诺门罕战役比较干净利落,虽说苏军的伤亡人数要大于日本人,但是苏联人达到了自己的战争目的,在整个苏德战争中,苏联的远东地区能够保持平静,就是朱可夫让日本人明白,日本人认为一个日军师团可以顶三个苏军步兵师这种比例是荒谬的,日本人经过诺门罕明智的把这个比例降低到1:也就是日军的一个步兵师团和苏军的一个步兵师相当,也就是说日军想要进攻苏联,必须兵力上占有优势,而苏军在远东始终保持100万人的兵力,虽说装备不如欧洲的苏军,但是和当面的日军差不多,所以日军始终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没有朱可夫让日本人明白苏军不是1905年的沙俄军队,日本人是敢于进行冒险的。
28、战后,由于战功显赫和自身性格的缺点,朱可夫遭到斯大林的猜忌。1946年索科洛夫斯基接替他任驻德苏军司令,朱可夫就任苏联陆军总司令。
29、1939年5月,按捺不住的关东军决定首先发难,企图从诺门罕地区开始攻击,实现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6月18日,朱可夫被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朱可夫到达战场后,开始集结兵力,储运军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贝斯(今乔巴山)等地开辟野战军用机场,战斗机开始升空与日机周旋。
30、“当时我们大家都担心一个问题,苏联军人在小地能否经受住考验。关于这一点,我们想向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征求意见,但他偏偏远在小地,那里正在进行激战。”
31、朱可夫骑着白马,带领士兵渡过乌拉尔河,将敌军哥萨克白军逼退至山林。想要夹击朱可夫的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的白军与他交过手之后,也都陆续举了白旗。除了平定这些地方叛乱之外,朱可夫还活跃在消灭土匪的战斗一线,较为著名的就是安东诺夫帮匪的投降事件。
32、尔后,指挥苏军完成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使苏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在战略反攻阶段,又直接组织和协调实施了白俄罗斯战役、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和柏林战役,直到最后捣毁法西斯巢穴柏林,代表苏军最高统帅部接受德军投降,走上军事颠峰。
33、4月30日,绝望的希特勒把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
34、一生好强的朱可夫当然不肯在竞赛中落败,为了打好柏林战役这一历史性战役,他进行了异常周密的准备,派出侦察机对柏林进行了多次空中侦察,制作了柏林地区的精确模型,进行了协同动作演练,调动部队和运输作战物资采取了极其严格的保密措施。为了出奇制胜,朱可夫打破常规,在天亮前2小时实施夜间出击,突破了德军的外围防线,4月21日,朱可夫的3个集团军从东、北面突入柏林,科涅夫的部队从南面突入,合围德军20万人,随即以多路向心突击战术强攻市区,逐街逐屋进行争夺战。27日,朱可夫的部队开始攻打国会大厦,30日9时50分,第150师将红旗插上国会大厦圆顶,希特勒在绝望中自尽。5月2日,德军柏林卫戍司令魏德林率部投降。
35、1939年9月,日军在哈拉哈河地区进行武装挑衅,远东形势紧张。朱可夫被任命为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对日作战。他在短时间内成功地组织和实施了哈勒哈河战役,以阵亡失踪9000人的较小代价,歼敌5万余人。
36、朱可夫一动身,赫鲁晓夫马上中断了在克里米亚的休养,返回莫斯科。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基辅军区。在那里,赫鲁晓夫不断地用各种方式,向军人们暗示他准备罢免朱可夫。稳定了军队后,赫鲁晓夫从军区回到莫斯科,在1957年10月19日主持召开主席团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苏联陆、海军d的政治工作的决议》。然后,迅速在各军区、舰队,及各加盟共和国和地区召开的d的积极分子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决议》是冲着朱可夫而来的,这一点已不言自明。
37、但他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后被夺权不算,而他的家人们也卷入了政场漩涡中。即便是他去世之后,三个女儿都被他的上级领导下了一个长达17年的残忍命令,导致这三位无辜女性的人生故事都充满了悲剧。
38、柏林攻克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战斗也即将结束,但朱可夫在卫国战争中多次临危受命,挽救败局所谱写的军事史的神话却永远留在了史册,他赢得了人们永远的崇敬。
39、第一个例子是以赛罗夫斯克高地强击战,在这场战斗中俄军一个营的兵力对德军的一个碉堡发起了进攻,结果俄军营长在进攻中死去了所有的连级指挥员,最后那只原有700多人的俄军营只剩下了不到100人,而碉堡中只有两名德军机枪手,其中的一个机枪手已经疯掉了,因为他受不了面前堆积如山的俄军尸体。
40、朱可夫心灵手巧、聪明过人,1年之后就成了徒工里技术最好的一个。同时,他和与他年龄差不多的老板的儿子亚历山大关系不错,亚历山大借书给他看,还常常帮助他学习俄语、数学、地理,有时他俩在一起读科学读物。
41、仿佛冥冥之中,老天自有安排,刚入军营,就被分配到骑兵部队,初涉战场几经考验,在一次侦察时,踏上地雷,同伴重伤,他被爆炸气浪从马上掀了下来,昏迷一天一夜,导致其听力受损,困扰终身。
42、作为赫鲁晓夫的盟友,朱可夫自然也青云而上,1955年,赫鲁晓夫提名朱可夫出任国防部长。1956年苏共二十大,朱可夫被选为中央委员、主席团候补委员。
43、真正奠定朱可夫位置的是莫斯科保卫战,别说什么朱可夫人少了不会打仗,莫斯科保卫战之前苏军投入兵力是125万,德军是180万,而开战没多久,苏军又被合围消灭了60万,在这种情况下,朱可夫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最终顶住了德军的进攻,而且还组织象那么回事的反攻,把德军向西击退了100-150公里,而莫斯科保卫战也使德国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彻底失败,再加上之前朱可夫保住了列宁格勒,都是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达到了苏联人的目标就是保住了两个重要城市。
44、作为骑兵连长,全连100多人,在坦波夫省这次战斗,他遇到2000余名哥萨克骑兵——100余人对2000余名作战,朱可夫临危不惧,连续坚守了7个小时,打退了对方6次进攻,守住了阵地。
45、朱可夫判断局势,认为贝利亚已经占劣势,再次同意。
46、此时,包括柏林守军在内的整个防线上大约集结了100万人,有很多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和五六十岁的老人。由这些人在战壕里拿着反坦克手榴弹和近距离反坦克火箭炮与苏军的坦克部队作战时,还是能给苏联造成很大破坏。
47、他们生了两个女儿,但是由于后来朱可夫被斯大林夺权了后,朱可夫被下放到偏远地区工作。而他的妻子留在了莫斯科,没有陪伴着共同前往。所以两人的婚姻在那时起,已经慢慢走了下坡路。
48、1941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德军从西部迂回,直奔莫斯科。10月10日,朱可夫奉命任西方面军司令员,担负保卫莫斯科的重任。朱可夫知己知彼,料定墨守陈规的德军还将采用强攻两翼、分进合击的战法,因此,他格外重视两翼的防守,同时掌握部分兵力在紧急时从正面支援侧翼。11月15日,德军以51个师180万人向莫斯科发起总攻。朱可夫指挥若定,沉着应战,只以一线部队抗击敌军而不动用预备队。守旧的德军果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两翼部队苦战之时,正面的部队却按兵不动,从而使朱可夫得以把正面兵力机动到两翼抗击德军。12月13日,红军击溃德军两翼,使希特勒损兵折将50万人,打破了法西斯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战争进程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基础,朱可夫也从此名扬天下,连和朱可夫打过仗的德国人都承认他是苏俄将领中最大的天才。
49、正是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朱可夫顺势异军突起。1955年,根据赫鲁晓夫的提名,朱可夫接替布尔加宁出任国防部长。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朱可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50、1957年10月25日,苏共中央主席团通过决议,准备在3天以后召开苏共中央全会,讨论如何加强苏联陆、海军的思想政治工作。接到通知的人都明白,这是准备罢免朱可夫。10月26日,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参加了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后来的苏共中央全会对他提出了严厉批评。赫鲁晓夫发言称:“在对待朱可夫的问题上,应当采取坚决的措施。任何人,如果不服从d的利益,d是不会宽恕他的,不管他有多大的功绩。这应当成为d的生活中的一条法则。”最后,按照既定的程序,免除了朱可夫的一切职务。
51、▲斯大林的不惜一切代价命令,缺乏对士兵们生命应有的珍惜
52、另外,朱可夫的另一个罪状是,在没有得到中央主席团同意的情况下,朱可夫擅自成立了一所敌后袭击特种学校,并招收了2000多学员,这所学校直接隶属于国防部。对此,赫鲁晓夫表示:“敌后破坏,鬼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鬼知道他们会实施什么样的破坏行动。”言下之意是,朱可夫可能利用这个特种学校来搞军事政变。
53、1908年夏天,朱可夫小学毕业了。为了谋生,他告别了父母,离开家乡去莫斯科,到他舅舅米哈依尔•皮利开的毛皮作坊里当了一名学徒工。
54、对于朱可夫而言,俘虏希特勒的意义甚至大于攻占柏林。
55、他说朱可夫的见解总是能够引起很大的争论,因为朱可夫似乎站在了比别人更高的位置上,看到了别人好像看不到的问题。而他又总能够以新奇的逻辑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得大家不得不对他佩服。
56、在4月16日至5月2日总共16天的战斗中,苏军付出了10万多人战死的代价。德国方面的死亡人数也大致相当,包括平民和士兵。
57、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赞颂的那样“有一天肯定会有另一种俄国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个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58、此时,由于战利品面临丧失的危险,朱可夫在4月18日早晨向他的指挥官们下达了一条充满威胁口吻的命令:苏军将在4月19日12时发动最猛烈的进攻,到那时,他们的部队将得到重组和增援。如果新的进攻仍然不能取得突破,他们将承担个人责任一一那就是说被降为列兵,送入惩罚营(在那里,他们将极有可能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排除地雷时阵亡),不能渡过奥得河的人将被处以死刑。
59、这样就是为什么斯大林听说中国的淮海战役,中国以60万兵力战胜了美械装备的80万国民d军队,其中还歼灭55万时,高呼这简直就是东方奇迹,因为他们崇尚压路机式的战斗,与中国人灵活机动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斗方式还存在较大差距。说句不好听的,朱可夫的这种依靠比敌人付出更多的伤亡代价方式取得胜利,在中国早就被当做败军之将了!
60、10月10日,斯大林给朱可夫打来电话,正式通知他,最高统帅部决定任命他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
61、赫鲁晓夫指责他:是在军队里培植对自己的崇拜;削弱d对军队的控制。是军事与战略上的谬误。搞波拿巴主义。
62、叶捷缅科看不上朱可夫,但是自己也是黑历史一大堆,基辅大口袋,古德里安就是从叶捷缅科的中央方面军打开了缺口,而叶捷缅科一再向斯大林保证古德里安的攻势没事,这才让斯大林有了坚守基辅的勇气,而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朱可夫非常清楚叶捷缅科的实力,所以极力建议从基辅撤退。
63、朱可夫幼时出身贫寒,但却凭借优秀的军事素养当上了苏军的陆军参谋长,诺门罕一战朱可夫初露锋芒,第一次在战场上成功试验了大纵深的战术,后来朱可夫临危受命,先后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出色的指挥成功的击退了两次德军全力进攻,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一举歼灭了保卢斯的德国第六集团军,成功扭转了苏德战场上的不利形势。接下来朱可夫又先后指挥了列宁格勒破围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最后朱可夫指挥三个方面军的苏军率先拿下柏林,结束了欧洲战场上战斗。可以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朱可夫,哪里有朱可夫,哪里就有胜利,朱可夫也亲切的被苏联人民成为“战场上的救火队员”,被斯大林誉为“胜利的象征”。
64、历史有时也是一团迷,有人说朱可夫失去斯大林信任,但是1949年朱可夫又回到了斯大林身边。有人为朱可夫打抱不平,但朱可夫回忆录里却对斯大林充满了尊敬之情。
65、1953年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后,马林科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长)、赫鲁晓夫(苏共十九大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等人都想上台执政。但由于斯大林在世时树立了个人权威制,任何人不经他允许,不能插手其他部门的工作,这样就造成了某些权力机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像克格勃就被贝利亚垄断。贝利亚可以随时调动克格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要是想搞掉马林科夫他们也不难。为了夺权,赫鲁晓夫决定动用军队先搞掉贝利亚。此时,他想到了早在战前,在他担任乌克兰第一书记时就已熟识的朱可夫(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是布尔加宁)。实际上,朱可夫与贝利亚早在斯大林在世时就有矛盾。当时,贝利亚怕朱可夫威胁到自己,将朱可夫列入了一个“军人阴谋集团”。但斯大林并没同意打倒朱可夫,他对贝利亚说:“你不要找朱可夫的麻烦了。我了解他,他不是叛徒。”斯大林此言救了朱可夫,但从此朱可夫就与贝利亚结下了仇。
66、1957年6月上旬,以马林科夫为首,包括莫洛托夫等人在内的高层人士趁赫鲁晓夫率团出访芬兰之机,制订了一个完整的“逼宫”计划。赫鲁晓夫出访一回来,就被告知要召开一个主席团会议,内容是讨论“庆祝彼得格勒建城250周年”。可是,刚一坐下,马林科夫却率先开炮,批评赫鲁晓夫的内政外交政策。紧接着,其他几位也纷纷出击,全盘否定赫鲁晓夫倡导的各项方针政策,攻击赫鲁晓夫违反集体领导原则,独断专行。当马林科夫等人提出罢免他的第一书记职务进行表决时,赫鲁晓夫抗议:“中央主席团无权罢免第一书记,只有中央委员会才有这个权力!”
67、德军在奥得河和柏林的部队装备包括10400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但是在其前线的很多地区,弹药的储备却仅够维持10-14天的激烈战斗,而燃料的储备不足也大大限制了坦克的调遣,并仅够飞机发动一次攻击。而且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大炮都是由高射炮组成。
68、原来他就是朱可夫,他出生在1896年的卡卢加省的农村家庭。朱可夫的父亲是一位修鞋匠,妈妈在农场里干活。朱可夫其实还有一个姐姐,但因为房子不够大,他们只能挤在一个24平米的木屋里生活。回忆这段过往时,朱可夫还曾经自嘲的说,挤死总比冻死强。
69、朱可夫同志于1941年10月11日18时开始指挥西方方面军。
70、1943年7月5日凌晨,朱可夫当机立断,命令苏军炮兵提前对敌实施炮火反准备,迫使德军将发起冲击的时间推迟3小时。德军进攻进展缓慢,不久便转入防御。7月12日,苏军转入反攻,并于8月23日解放哈尔科夫,胜利结束了这次会战,这次会战堪称苏德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
71、于是,两人顿时势成水火。朱可夫曾两次动用军队帮助赫鲁晓夫巩固政权,这无疑是他的功劳。但是在战胜了敌手之后,赫鲁晓夫也感到了恐惧。因为赫鲁晓夫也明白,朱可夫也有可能帮别人打垮自己,因为他有这个实力。就这样,赫鲁晓夫对威望日增、权倾一方的朱可夫开始不放心了,这是他要解除朱可夫国防部长职务的根本原因。
72、无论说谎者是谁,这次搜查都令朱可夫一家感到极为气愤。
73、1917年11月,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之后,朱可夫又一次响应号召加入了莫斯科起义兵第1师第4团。也正是在这一时间段他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认知了什么叫做苏联共产主义。于是他参加了布尔什维克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74、1930年5月他担任骑兵第7师第2旅旅长,年末调任骑兵监察部助理,参与了一些条令的编写,也有幸深入接触图哈切夫斯基,对于大纵深作战理论有了初步的概念,“骑兵监察部所编写的新的战斗条令和各种守则,都考虑到了实施纵深战役和纵深战斗的基本原则”。
75、朱可夫也因此被晋升为元帅,并且三次获得“苏联英雄”的称号,甚至在d内的威望和声誉也极高。这就让斯大林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甚至想在d内掀起第二次大清洗,将朱可夫和他的势力彻底铲除。只是这个时候的斯大林已经不是10几年了,他可以轻松凭借基洛夫事件掀起大清洗运动。
76、这个事情在当时成为全军的新闻,"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事情,但是有几件事情,会成为其人生的转折点。"
77、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斯大林认为朱可夫在政治上不可靠,不值得信任,试图将他逮捕。
78、因此,当朱可夫再三向他建议西南方面军放弃基辅,主力全部撤过第聂伯河时,他大为不满训斥朱可夫:“怎能把基辅交给敌人,真是胡说八道。”而刺头朱可夫也毫不客气:“如果您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那还要我干什么。我请求解除我总参谋长的职务,把我派到前线去。”
79、为了准备对日军的反攻,按照朱可夫的记载苏军运送了8万吨炮兵弹药、0.65万吨航空兵弹药、5万吨油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