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布恩迪亚家族所有人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失败,最后一个个都以不同的方式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无法摆脱“百年孤独”的循环命运。马尔克斯在解释人物的孤独性时说:“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揭示人物孤独的精神状态,是为了寻找出路,摆脱孤独。作者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香蕉公司工人罢工“是我们历史上要求解放,寻求联系,获取沟通的一种努力”。他以积极的心态思考着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原因和结束苦难的途径,正如作家莫言所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他站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充满同情地鸟瞰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
2、 乌尔苏拉一生命运坎坷,她是第一代阿尔卡迪亚的妻子,一直担心因近亲结婚会生出有猪尾巴的孩子。向往文明社会,富有开拓精神的丈夫带着她和村民离开家乡开辟了马孔多小镇。在封闭的马孔多,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带来了新的技术,以至于阿尔卡迪亚一天到晚沉醉于科学实验,最后还疯了,被捆绑在栗树上直到孤独死去。而操持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乌尔苏拉身上,文中对她有这样的叙述:
3、书名的“百年”是作家在描写布恩蒂亚家族和马孔多的百年历史时,把历史和生活构想为循环反复的过程。这一百年,从零开始,又回到零,走了一个大圆圈。这种循环论的构思贯穿在全书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描写之中,其用意显然是为了说明,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并没有摆脱贫穷落后和愚昧的困境。
4、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5、 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他的故事创造了一个他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微观世界。在其喧嚣纷乱、令人困惑但却令人信服的确定的现实中,它反映了一个大陆及其人们的财富与贫困。
6、有趣的是,《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架构,甚至是生死,也都是循环往复的,比如说作为一个有先知能力的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本人在书中是死了生,生了死。让人搞不清楚,非常的神秘,而他所写的羊皮卷是用他自己的母语梵文书写,家族人一直不能完全解锁。每翻动一次的预言只能体验,不能解释,但是到故事的最后,当家族的最后一个孩子正在进入死亡时,羊皮卷的预言正巧同步显现完整。
7、马尔克斯是一个左翼知识分子,他的写作扎根于拉美的历史和现实,是对拉美人民苦难和创伤的深刻体认。但80年代中国文坛对拉美文学的“拿来”恰恰是通过“去政治化”或“非政治化”的方式来完成的。寻根文学没能处理好文学的社会使命、政治功能及其与艺术形式的创新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多是“催发了80年代中期的小说文体革命”。
8、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而神圣的母亲,也有扛不住的时候,但她无处可说,她只能孤单一人静静看着落在秋海棠上的雨水,有时会去找那个被绑在栗树上如同植物人一样的丈夫,跟他诉说最近发生的操心事,尽管丈夫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也无法给予她任何回应和安慰。
9、“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这是《百年孤独》中的一句话。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这本书里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小镇百年以来的孤独史。这个家族的历史仿佛冥冥之中就注定有悲剧的结局。最后的第七代继承人虽是作为爱的结晶出生,但他却长着一条猪尾巴,并且一出生就被蚂蚁吃掉。随即整个小镇也因飓风而消失不见……
10、赵四和表妹(玉田娘)结了婚。赵四表妹怕生下长有猪尾巴的孩子,不肯和丈夫同房。邻居谢广坤嘲笑赵四不通人道,两人决斗。谢广坤被长矛刺中咽喉,顿时毙命。从此,死者的鬼魂缠着赵四一家。夫妇俩只得远走他乡,村里一些年轻人也跟着去了。他们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了两年多,终于在人烟绝迹的一条小河边定居建村,并取名为象牙山。
11、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12、1982年,瑞典文学院认为,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因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13、《百年孤独》的重要主题就是书名提到的孤独,孤独的一个特征就是生活总是无限循环,这在百年孤独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家族中的很多人都在日复一日地做重复的事情,有的不断地炼金制作小金鱼,有的不断地为自己缝制寿衣,还有的昼夜不停地修理门窗,放眼整个家族七代人,这种循环也是随处可见。
14、之前我记得有次讲不同小说欣赏的乐趣,讲到《百年》用了一个词叫做“sumo”,就是终极的。就是说,这本小说出场人物又复杂又难背,故事有时间艰涩艰冗,有时候像爬山,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这样一本小说?难道只为了感受一种前所未有的写作手法?当然还有人建议,先读马尔克斯的其他短篇比如《霍》,《没人付信的上校》等,然后再开始看《百年》。但是我觉得看《百年》,是要掌握一些方法,如果掌握了,我们再看这部小说,能感受到一种“终极”的乐趣。中学时我看红楼梦,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看大观园里的种种轶事,发现怎么那么乱,每天就是莺莺燕燕,错综复杂,人物像流水席一样,上一个还没品尝到味道,不见了,撤掉了,下一个又出场了。第一遍读就想把书扔了。但是读进去后,发现原来有这么多意味在里面。我们读百年这样的作品,很多时候第一遍很头疼,看不懂,觉得太乱了。想把书扔掉。但是读进去后,就发现有这样的一种“终极”的乐趣。
15、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16、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被作者,被书本,被拉丁美洲。20年来,我在孤独中体会其中的孤独,并饱受折磨。为了排遣孤独,我不断地向我的朋友推荐《百年孤独》,分享孤独,理解孤独。孤独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
17、这些人物之上,还要加上他们的配偶,以及他们的其他亲戚。才能构成整个一个家族的图谱。比如小JAB的老婆Reb(Rebecca),AB上校夫人RM,AR的老婆SS(圣索菲亚),AS的老婆是FC,最后AmaU的原配是G(Gastón),后来听说和侄子ABa乱伦,就独自跑到了英国。
18、《百年》是1956年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闭关18个月写成的,但是书中最重要的地点——马孔多,确是以作者马尔克斯家乡:阿拉塔卡拉(Aracataca)。马孔多虽然是个虚构的时空,但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在之前写作枯枝败叶的时候,马尔克斯就第一次用到了马孔多这个地名。18个月对于写成这本巨著时间不算长,可看做马尔克斯之前已经有了长期的酝酿。
19、《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20、而马尔克斯的外祖母也确实如同乌尔苏拉·伊瓜兰一样,特别的能干。对于书中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其一部分经历也取材于他的外祖父,因为他的外祖父真的参加过哥伦比亚内战,并在战争中担任了上校,甚至于,马尔克斯的一位姨妈,也确实提前预知了死亡,并为自己编织了寿衣,甚至美人蕾梅黛丝被床单拉着上了天的故事,也是取材于马尔克斯邻居一位老祖母说的故事……可以说这种种的传奇,都取材于马尔克斯的真实生活。
21、 初读本书的读者,会进入一个魔幻的世界。读第一遍的时候,被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弄晕了,根本不解其义:读第二遍的时候,试着把七代人进行了排列,终于使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读第三遍的时,甚至连同《百年孤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进行了了解。
22、故事概述: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23、 整部小说还存在着一个圆形循环的时间结构。小说开头写乌尔苏拉的姑妈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叔父近亲结婚,生出了带有猪尾巴的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遇到吉卜赛人获得羊皮手稿。小说最后又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破译手稿,生出长着猪尾巴的婴儿结束。循环式的叙事手法,大大增强了小说整体的魔幻色彩。
24、“一道血线从门下涌出,穿过客厅,流到街上,沿着起伏不平的便道径直向前,经台阶下行,爬上路栏,绕过土耳其人大街,右拐又左拐,九十度转向直奔布恩迪亚家,从紧闭的大门下面潜入,紧贴墙边穿过客厅以免弄脏地毯,经过另一个房间,划出一道大弧线绕开餐桌,沿秋海棠长廊继续前行,无声无息地从正给奥雷里亚诺·何塞上算术课的阿玛兰妲的椅子下经过而没被察觉,钻进谷仓,最后出现在厨房,乌尔苏拉在那里正准备打上三十六个鸡蛋做面包。”
25、这个铁腕人物是谁呢?就落到了铁腕实权d法尔·努涅斯身上,当时马尔克斯还没出生。1886年,法尔·努涅斯的政府颁布了新宪法,史称1886宪法。在这部宪法里,规定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调控经济、政治各个领域,这d人称为保守d,在小说中出现多次。和保守d相对的就是自由d,自由d是谁领导的呢?就是当时大地主出身的政治家吴里维·吴里维,这个人虽然是大庄园主出身,但是是信奉自由d,他们信奉经济不要用政府插手,而是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企业社会主义和工会,给社会以更大的自主性。
26、马孔多另外一个深深萦绕的词就是遗忘,小说里写布恩迪亚家族得的那种嗜睡症。每到发生悲剧性事件的时候,家里就出生一个得嗜睡症的人。我认为嗜睡代表遗忘,代表不对过去的错误进行总结,进行清算。这多像哥伦比亚的政治,一个d派上台,犯了错误,另一个d派上台,还犯同样的错误。就一代一代这样遗忘上一代的经验教训,无法超脱。
27、这些都是星星点点的出现,给人以模糊的印象,只有布恩迪亚家族的那个家,孤独的矗立在那里,看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伴随着家族的结束被飓风吹去,似乎结束了这个延续百年的孤独。
28、马尔克斯童年时期,自由d在第二代领导人阿丰索·普马雷荷带领下,逐渐巩固住了地位。他们开始推行保护个人资产,加强工会,保护劳工。这样的政策受到了外国资本的欢迎,很多欧美公司就回到了哥伦比亚,带来了新的机器,前所未有的垦殖技术,各种新奇事物。就如同小说中吉普赛人梅籍亚德斯带来的那些奇巧淫技。包括小说中提到的香蕉园屠杀,就是反映了1928年,美国公司进入哥伦比亚后,发生的真实的屠杀香蕉园工人的那场杀戮。当时因为工会势力大了,工人罢工,政府“管教”不了,于是干脆发狠屠杀了很多手无寸铁的工人。而当时正是自由dd政,他们却做出和他们打败的保守d一样的事情:屠杀工人。自由d上台了,并没有带来国家的稳定发展,外国公司来了,又成长为了新一批的大资本家、大庄园主。自由派上台了,沦为了新的保守派,《百年》从始至终就是这样的一种悲剧色彩,写乱伦,写猪尾巴,写跟随这个家族天生的一种“恶”,循而复始,永不消磨。B-U家族就是哥伦比亚社会的缩影。所以过了百年,才破解了梅的羊皮卷。
29、但是真正更贴切的原因是:这就是马尔克斯自己的经历啊!可以说第一代的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伊瓜兰都源自马尔克斯外祖父外祖母的名字,其他的很多名字,也真实取材于马尔克斯的家族。
30、 死亡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创造和发现的世界中,也许是置身幕后的最重要的导演。他的故事往往围绕一个死人-一一个已经死亡、正在死亡或即将死亡的人。一种生命的悲剧意识体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特点--一种命运至高无上和历史残酷无情破坏的意识。但是这种死亡的意识和生命的悲剧意识被叙述的无限而机智巧妙的活力冲破了,这活力代表了现实与生命本身的既使人惊恐又给人启迪的生气勃勃的力量。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喜剧与荒诞可能是令人痛苦的,但它也能演变为一种给人抚慰的幽默。
31、 果然,雨停后不久,乌尔苏拉变回一个小小的婴胎,然后死掉了。她带着爱和希望离开了,而他的子孙,一代又一代守着祖辈的"实验室"不停地做着"小金鱼",研究着先知留下的那份羊皮卷,直到第六代奥雷里亚诺从外面回来发现孩子已被蚂蚁拖到洞穴里吃掉。这一刻,他恍然大悟,他终于破解了早年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留下的、关于他家族历史的梵文“羊皮书”手稿:“家庭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就在他全部译完羊皮卷的那一刻,蜃镜之城的马孔多被一阵充满古代天竺葵的飓风卷走,消失于大地......
32、当然,在诸多人的阅读中,他们愿意把《百年孤独》的创造初衷,理解的更加高大上一些,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套“降龙十八掌”招式名称取自《周易》一样,学者们同样把《百年孤独》中的情节做了一个分类标注:
33、老二奧良诺生于马孔多,他能预见未来,整天埋头在实验室里做首饰。 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先后与17个外地女子姘居,一共生下了17个男孩。
34、而从历史背景来看,《百年》里面多次提到的内战,在哥伦比亚的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马尔克斯出生于1927年,在马尔克斯出生前20年,也就是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哥伦比亚当时总统拉法尔·努涅斯领导了革新运动,这个时期,哥伦比亚经过独立,逐渐拜托了欧美列强的影子,成为了一个联邦国家,但是成立不久,羽毛还不丰满。这时候需要一个铁腕的人物,用强有力的手腕,领导这个国家向前。
35、《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