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以镜头语言少了弯弯绕绕,有的只是一块块肉串起来,一炉炉炭火烤起来。单刀直入,直指人类最直接最本能的快乐,让屏幕前的你大呼过瘾。
2、有意思的是,给这种人间烟火带来加持的恰恰是具有亚文化气质的B站。这个以聚集了核心二次元用户闻名的社区,在近两年成为了各种小众纪录片的推手。除了《人间一串》,《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重器》、《五年规划》、《超级工程》等一系列看似不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纪录片在B站都有比较好的播放量。2016年12月14日,在广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纪录片推动者大会”上,B站获得“中国十大纪录片推动者”称号。2017年,B站在中国国际纪录片节公布了纪录片“寻找计划”,将为用户“寻找”更多优秀纪录片内容,同时为创作者进行全产业链的扶持。
3、交代完背景后,紧接而来的四句话,拉开了第一集的大幕:
4、分集导演张岳明和一部分同事承接了这些田野调查,任务的难点在于由于烧烤摊的“人迹罕至”,老板们往往没有宣传需求,因此沟通拍摄就成了一个需要耐心和技术的活儿。老板们大多嗜酒,昼伏夜出,导演们至少得花上三两天功夫同进同出才能取得信任。
5、片中那些说笑间五味杂陈的人生百态,绝大多数都是真实的抓拍。
6、运气好的时候,摄制组还能碰到专业的食客,来一段专业的食评。(人生一串)。
7、具体落笔到每一个烧烤摊的作用和意义时,字里行间里,满溢出的,都是那种浮萍人生里,难得安稳的况味:
8、总导演陈英杰在B站的评论区就记录了自己第一次踩点的经历:要感谢老婆和儿子,没有她们,不少烧烤店会把我们当骗子,蹭吃蹭喝那种,真的,很多烧烤摊根本不相信我们,不相信有人拿拍电影设备去拍他们,觉得不可能。
9、“我们没有想做一个推荐店的节目,如果做成一个生活美食服务类节目就错了,所以未必是本地第一或者全国第一。只要是当地人觉得还不错,那其实就已经OK了。”在剧组看来,吃无第毕竟最好吃的可能永远是你家楼下烧烤,最重要是留存那份日常之中的烟火气。
10、而在这一季的最后,以这样的幽默而充满情绪的文案结尾:
11、烤羊球的徐州老王,被问起为什么干这行时,夹着一支烟,悠悠讲起了18年前的一件事儿。
12、这些粗糙土味的冷笑话,和撸串一样,一口下去,嚼着倒是很有滋味儿。
13、社区氛围和弹幕或许是B站与优秀纪录片产生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弹幕将原本单向的信息传递转变为双向,一定程度上扩张了内容的边界。而B站倡导的“bilibili干杯”这种分享、陪伴的精神,在穿越次元壁之后,与三次元的烟火气其实有某种意义上的重叠。
14、看眼前这肥硕矫健的蚕虫,就是山上现摘的“绿色食品”,挤掉脏腑,留下蚕皮三条一串;等到秋天,躲过一劫的蚕蛹又会被处理干净做成烤蛾子。
15、在看视频的是朝九晚五兢兢业业公司打卡的芸芸众生之给人们以美食慰藉的节目组其实也不过是在挣扎的大千世界中的一员。
16、本来一个接地气的事情,一下就变成一件标榜自己品味的选择。这也是这部片子的核心卖点。
17、◐◑他22岁拿下博士,26岁成为斯坦福终身教授,拿遍数学界所有奖项!华尔街10倍高薪挖他和学生,他却说……
18、分集导演张岳明和一部分同事承接了这些田野调查,任务的难点在于由于烧烤摊的“人迹罕至”,老板们往往没有宣传需求,因此沟通拍摄就成了一个需要耐心和技术的活儿。老板们大多嗜酒,昼伏夜出,导演们至少得花上三两天功夫同进同出才能取得信任。
19、食材选用当地最好的黄牛肉,年龄要小,3岁最佳。肉要切成细条,在特制的卤汤里浸泡入味,上桌前撒上一把干辣椒,给个天王老子也不换!
20、从目前已经放出的4集来看,摄制组的足迹跨越了中国东南西北的多个二三四线城市。
21、对于那种污污的烤猪鞭,食客还会在旁边说道:
22、比如第一集打头阵的小二哥,其实有着优良的“烧烤血统”:他父母都是东北人。
23、每天收摊休息后,才有闲暇坐下来讲讲冷笑话的东北老板小军。
24、豆腐鱼有很多名字,但用豆腐这个比喻最为传神。去除了鱼头和内脏,嫩豆腐一样的身体只有一根主骨支撑。但这跟主骨十分柔软,并不给力。
25、《人生一串》第二季是由哔哩哔哩和旗帜传媒联合出品的国内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专题纪录片,以展现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烧烤文化为主题,把镜头从庙堂拉至寻常摊铺,真实地去展现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
26、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从云南昭通的牛肉小串,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红柳烤串,再从广西百色的炭烤猪眼睛,烧烤摊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且极具地域特色。
27、和此前那些聚焦在精美高端食材的纪录片不同,《人生一串》瞄准的是中国人的深夜食堂——形形色色的烧烤摊。第一集开篇就是生猛的凉山小猪肉,老板小二哥把大块肉用小米椒、蒜、盐简单腌制,半小时后放到架子上一烤,兹拉声中香气四溢,西昌人民的夜生活也开场了。
28、也许是为了安抚观众,片子随后又为素菜拍了一集。
29、烤全羊的酱料是阿不都父亲留下来的,13种料搭配调和,其中不见鸡精、味精的身影。
30、就像老三的串儿,扬州中学的周密,从1995年吃到了2017年。“味觉的记忆很持久。”纵使之后吃过多少种味道,唯独这一种,幻化成四溢的香气,沉淀在记忆最深处。
31、腌制过程去繁从简,只加入盐和辣椒,最后倒入菜籽油一同搅拌,放至半钟头即可上火开烤。
32、历时4年翻译筹备NeilFrench亲自作序
33、几扎啤酒、三五好友,再加上过瘾的肉串,快意人生就在当下。
34、想必,做美食不仅要用上好的食材和长久的功夫,更要有一颗无比真诚的心。
35、在家和父母说东北话,在外说四川话,小二哥练就了流利的“双语技能”。你现在再倒回第一集看,肯定能发现他的普通话里,还夹杂着一些东北话的影子。
36、为什么这么火?很多人都会提到一个词:烟火味足。
37、最近,B站制作团队精心打造了一部大众美食烧烤专题片——《人生一串》,视频一经发出,已经在朋友圈掀起不小的“波澜”,不知道你看了没有?
38、导演说,他想把镜头聚焦于市井美食、人生百态和草根英雄。
39、天南地北的各色烧烤,让屏幕前的福州人齐刷刷地发出饥饿的哀号。然而在《人生一串》最后一集《朝圣之地》篇中,嗷嗷待哺的我们,终于等来属于福州本土的烧烤摊!阿龙烧烤是在《人生一串》中登场的福州本土烧烤摊,在福州,可以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靠着一辆跃进小虎(货车),阿龙烧烤可以把香格里拉大酒店附近的任何一个街道,都变成自己的烧烤战场。不可否认,这种街边的烧烤,比在店里的烧烤多了 一丝的烟火气 ,也多了 一丝“江 湖”的味道 。更难得的是, 这样的烧烤摊往往还隐藏着福州人个性中的可爱 ,这从它独一无二的 品牌故事 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40、对吃这件事颇有思考的王海龙正是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总制片人,这个片子最近在B站火了,播出4集之后点击已经过了一千万,豆瓣评价直接上了9分。
41、相信看到最后,你也会忍不住在弹幕区打上一句:
42、李欣频2018新版《广告创作》限量发售中 ★★★★★推荐再读许舜英|在意识形态之外,你可以学会的文案套路
43、最为暗黑的是烤蚕蛹,你可以目睹着蚕在炭火上扭动,然后一口咬下去咯嘣爆浆。
44、这部豆瓣评分0的片子,被戏称为“中国人的深夜食堂”。除了那些诱人的滋滋作响的画面之外,最吸引人的就属片中略带着江湖气息的旁白文案了。
45、你想吃的时候,别人会告诉你,「它会爆浆哦」「你不要烫的时候吃哦」
46、在北京闯荡几年后,回到滇南建水老城的90后女孩,静下心来做起了豆腐西施,每天卖着酥脆包浆的文火烤豆腐。
47、这些意想不到的食材通通会出现在小摊的菜单中,让人又意外又好奇。
48、烧烤重口味,能吃到一起的,都是难得的缘分,敢一起尝试的,都是过命的交情而充满诱惑的那一口暗黑滋味,则是烧烤和夜晚,永恒的默契。
49、《人生一串》火了之后,王海龙和他的朋友们也开始琢磨着第二季要拍点啥了,虽然还没有确定主题,但应该还是发掘平常生活中那些被遗忘的主题。播出了4集,片子里提到的店已经火爆了起来,连暗黑系食物烧烤蚕蛹都多了六桌客人。
50、和此前那些聚焦在精美高端食材的纪录片不同,《人生一串》瞄准的是中国人的深夜食堂——形形色色的烧烤摊。第一集开篇就是生猛的凉山小猪肉,老板小二哥把大块肉用小米椒、蒜、盐简单腌制,半小时后放到架子上一烤,兹拉声中香气四溢,西昌人民的夜生活也开场了。
51、他不是公司里唯一一个对吃有思考的人,在提到第五集拍摄的凤爪、烤排骨、羊蹄的时候,陈英杰将吃这些食物的过程感性地形容为“专注地去啃”和“注意力非常集中”,而在看到食物的残骸的时候,张岳明说会有一种“成就感”,那是一种放松和释放。
52、还有这位东北爷们,酒后诉衷肠,一句“硬核真言”里,满满的都是人生的硬道理。
53、生蚝原是海鲜届的无名之辈,正因为烧烤才得以名扬内外。
54、然后,重口味派和小清新们发起了激烈的辩论。前者着重讨论诸如蚕宝宝、蛾子这类食材,到底应该先洗干净,还是不沾水以保酥脆;后者则表示要弃剧,并对这种暗黑食材投以鄙夷。
55、但是对好这口的当地人来说,这些食物不但拥有十全大补、促进生育等神奇功效,味道也美妙得难以描述。有位大姐甚至用“初恋的感觉”来形容烤猪眼睛……
56、高慧雯:论传统饮食文化与汪曾祺散文的关联,安徽大学
57、“凉山小猪肉”一定要带皮烤制,猪皮细嫩,且含有丰富胶原蛋白。
58、大概正是节目里的这种烟火味,使得《人生一串》开播以来人气迅速走高,看过节目的人很可能不太会记得哪一道菜,哪家特色烧烤,但一定不会忘了节目里传达的烟火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