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行这项测试,需要用户输入姓名和生日,由此计算出每个人的性格关键词。但是从测试结果看,参数就是生日而已,不管输入什么姓名,只要生日相同,最后的结果也都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这款测试就是变相的星座测试,一共只有366种结果。你以为是多高端的大数据算法,根据我们平时发的朋友圈整理出各自的性格特征?只能说小编和大家一样想多了,这只是套路而已。
2、NI*:“没有原因是和它自己的结果同一的”
3、这种分析法是十九世纪的经济学家"维尔法度·柏拉图"首创的。目的是把一大堆数据重组,排列成有意义的图表,从而指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和优次关系,被称之为"柏拉图分析法"。
4、不要把恩惠赐予那些要求最强烈的人,而要赐予那些最能对我们感恩图报的人;
5、NI*有很多优点。它看起来是一个显然而直观的真理。在《斐莱布》27a以及《大希皮亚斯》297c1-2处,它被明确地陈述为关于形成(becoming)原因的一个规律(law)。毕竟它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原则,柏拉图已经承认型式的因果作用(role):在《斐多》100c处,他大致承认型式F(F-ness)不是它自己为F(F-ness)的原因。为此他写到:“如果任一事物是美的,除了美自身,它是美的,不凭借别的原因,正是凭借它分有美的型式(Beautiful)这个原因。”(20)
6、《会饮篇》围绕着爱若斯的问题展开讨论,众人各抒己见。菲德罗首先讲述了爱神的出身,认为爱神之所以值得人们尊敬,一是因为他出身高贵;二是由于他能给人们幸福(但他所指的幸福主要还是功成名就),爱神的英勇无畏甚至还可以用于军事目的。显然,这是非常庸俗的“颂词”,在这里,爱神成了一个老于世故的神。泡赛尼阿斯就非常反感这种对爱神毫无道德意念的歌颂,他认为人们要歌颂的爱神是天上的阿佛洛狄忒,而不是尘世的,只有位于天国的爱神才可以激起无论在国家还是个人心中真正的美德。崇高的爱即纯粹与灵魂相结合的爱,不受外因(如肉体)的支配,但泡赛尼阿斯所指的这种爱只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男性,他好像有意地要淡化爱情中性的成分。接着,厄里克希马库斯表示爱神应该不限于人与人之间的爱欲,他把爱神的情欲导向一切事物的对立与和谐运动,认为爱神是存在着“善”(和谐)和“恶”(混乱)的缪斯,宇宙的规律就好像恩培多克勒的“爱”与“恨”一样。
7、形容词αἴτιος后接属格(genitive)意味着“是……的原因”(responsiblefor)。X的“原因”(αἴτιον)是指引起X的事物(τὸαἴτιον),因此,指定该事物对引起X负责(theresponsibility/αἰτία)。如同法庭判定某人对某项犯罪负责,或者把责任归于某人。当我说“引起某物的事物”(thethingresponsible),我故意模糊了“某物”(thing)这个词的含义。柏拉图在这里的上下文中并没有对区分事物形而上学的不同种类表现出丝毫兴趣:某事物作为某些结果的候选原因,可以是某种物体(aphysicalstuff),比如火、骨头、一个算术过程比如加法、善、灵魂、理智,或者一个型式(Form)比如大的型式或者奇数的型式。决定这个候选原因成功与否与该事物的形而上学地位无关,(ii)正如我们将看到,它仅仅与该候选原因和结果的逻辑或者类逻辑关系有关。
8、说到这里,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苏格拉底被神预言为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而他本人却说,这正是因为他一无所知。这不正像极了这个爱神的说法吗?如同苏格拉底一样,爱神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一无所知却始终追寻着智慧的哲学家。
9、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性,柏拉图式恋爱才一直受到文人们的追捧,但其实我们也不该贬低正常的爱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相互依赖,相互扶持才是我们生活的写照,我们大可不必去追寻那缥缈的柏拉图,因为爱就在当下。我们不是圣人,也成不了圣人,我们只要做好一个普通人,那么我们的爱就已经足够的完美,不留遗憾,就是这么简单。
10、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完美的爱情观。感情的事没有谁对谁错。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在你的意念里,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生动而又完美的他,他对你而言是毫无瑕疵、唯一永恒的。也许他不会出现在现实,但永远存活在你的心底。
11、人们歌颂爱,是为了给永久占有幸福寻求理由。
12、几十年与配偶在一起的人最终都是柏拉图式的关系,而不是浪漫关系。但是他们在一起因为他们仍然彼此相爱,就像他们刚结婚时所做的那样。
13、按照《会饮篇》的理论而言,柏拉图式的爱情主要是指成年男子与美少年之间的爱情,而这个也和当时希腊风气相关。希腊学者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才是真正属天的爱情,异性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社会的建构。而现今柏拉图式爱情已经扭曲成精神爱情,基本上是断章取义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恋,这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排斥。
14、柏拉图摇摇头说:“开始我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归!”
15、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6、人总是在渴望爱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个人,爱情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不同。原始人的爱情大概不需要写情书,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十九世纪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过抱电话机来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二十世纪后期,人们才知道上网也可以传情达意。
17、Waterlow,S.,1982:“TheThirdMan’sContributiontoPlato’sParadigmatism,”Mind91,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pp.339-3
18、非同一性(Non-identity)(NI):“没有F事物是和型式F同一的”
19、抛开最开始同性的外衣,柏拉图式恋爱的核心是精神上的相互共鸣,这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它将人从纯粹的肉体解放,进而思考独立的人格。
20、(6)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5
21、这可能引导我们反思NI*,原因与结果的分离事实上将为大的型式与它的结果(比如你的和我的个体的大)柏拉图式的初始分离构成一个同等有力的理由。甚至在他把型式作为超越的实体(transcendententitie)而使之与感性物分离之前,柏拉图已经把它们说成是它们自己实体化的原因(比如《欧绪弗洛》6d-e,《美诺》72c)。那么,也许应该将NI*加入到我们规范地引证柏拉图形而上学中最具革命性发展的动机中,即他对分离的型式的假定。(21)
22、因此柏拉图的目的论事业并非是研究有关这个世界的全部,而是它的好(goodness)。可是这个影响了世界的好拥有巨大的因果力量。比如苏格拉底在99b-c处说,自然哲学家们荒谬地把大地在宇宙中的稳定位置归因于它停留在一个气垫上,好像空气能与“好和结合”的力量相竞争,把整个安排一起掌控住。我认为,他的意思是,好(thegood)凭借作为支配神圣理智所有活动的目标拥有这个力量。恰恰因为它对于大地的稳定是好的,神圣的理智能够被依靠来寻找能使得它如此这般的方法。
23、我远没有理解这些以及类似段落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我自信(a)我已经证明过的那个理性模型(thepatternofreasoning)如此深深地植根于柏拉图的思想中以至于既不能被解释为幽默也不能解释为他表达某些无害真理时(所使用)的特异的方法,并且(b)我们将永远不能完全理解柏拉图的逻辑和形而上学直到我们确实理解了什么把他驱使至此。我已经列举的例子中的一些,比如那些在《普罗泰戈拉》355d、《巴门尼德》131c-d和《泰阿泰德》199d处(的例子),提供了在柏拉图论证内的决定性反驳的基础。很遗憾,当代的评论家们没有认识到这个奇怪的却又普遍存在的柏拉图式的因果原则在这些论证当中起着作用。
24、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书籍和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听人提起柏拉图式的恋爱。我们一贯的认知里,柏拉图式恋爱就是提倡精神恋爱,排斥肉欲嘛,哪有什么新鲜的。如果仅仅了解到这里,未免有些可惜了。事实上,柏拉图不仅是哲学家,也是一位情感大师。他论述的爱情,也不只是这么简单。
25、我个人认为,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会让人上进的。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是空洞的,不丰富的,不上升的,那他也会和他所谓的灵魂伴侣渐行渐远。现代人的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无论你和你的伴侣结识于相似的品味,还是类似的阅读类型,歌曲等等。你们可能不是相似的人,总该有些什么是有共鸣的,也可以继续深入交流下去的。
26、见我有些发怒,小胖拿起桌上新打开的王老吉放到我面前,笑呵呵地说道:“别生气,别生气,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嘛。”他顿了顿,严肃地问道:“那么我对她的这种行为……在你们眼里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达到柏拉图式爱情的高度?”
27、(7)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
28、宇宙二元论——真理(理念)世界和由影子组成的可见世界
29、Frede,D.,1978:“TheFinalProofoftheImmortalityoftheSoulinPlato’sPhaedo102a-107a,”Phronesis23,Boston:Brill,pp.24-
30、有爱情的人一旦追求的对象到手,就会反悔以前付出的恩惠。而没有爱情的人在给予恩惠的时候是不受爱情的约束的,他们是自由的,他们会量力而行,同时也会顾及自身的利益。
31、爱情是一种把好的东西归于自己所有、并且永远归于自己所有的欲望,所以追求不朽必然是爱情的目的。如何达到不朽呢?靠生殖,以后一代接替前一代,新的代替旧的。生殖需要选择美的对象,所以美是孕育生殖的土壤。肉体的生殖就是通过肉体的结合生育子女,得到名字的久传和后世无穷的福气;还有一种生殖是心灵的生殖,他们长于生长思想智慧和其他心灵的美好品质。诗人以及各行技艺的发明者就是这一类,他们凭借心灵的子女得到不朽的英名。
32、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
33、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也许这种不求回报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最终,也只能是两条在远处守候的圆弧,留下回忆中最为美好的片段当作永恒!
34、“拿你和你女神来说,首先你爱她,一开始你是爱她身上你没有的东西,可能是美貌、自信、聪明或者智慧,你对这种美的追求驱使你去爱她。但是当你爱到她以后,也就是你获得了这种美以后,就会致使你和她产生繁衍的想法,因为在美之后,剩下的问题是将这种美延续下去,所以生育就是必须的。”
35、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36、我希望这种解读的吸引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对TMA即刻貌似有理的解释。如果我们恰当地关注因果的语言,我们将能很好地解释倒退是如何产生出来的。
37、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你去麦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在这过程当中,只允许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按照苏格拉底的话去做,很久才回来。
38、(1)柏拉图,刘小枫译.柏拉图的《会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61,68,81,
39、Vlastos(15)为了能对第三人论证(TMA)进行讨论,通过隔离两个有争议的前提来设定术语(terms)。剥离修饰,它们是:
40、“这也太过于高深了,举个例子说说。”小胖说道。
41、其实,就和《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一样,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是后人在读了柏拉图的相关言论以后总结而来的。十五世纪,意大利哲学家MarsilioFicino提出了这个名词。
42、其次,爱必须能使双方都能成为一个能爱、知爱的主体。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就如柏拉图所描述的那样,“有爱的人一定想要使被爱的人变得完全无知,完全依赖于爱他的人,以这样的方式确保自己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快乐,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对被爱者的最大的伤害。”这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情形。完全无知和对爱者的依赖就是不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不要自己的人格(不是性格),爱者不仅不让被爱者自己成为有独立行为意识的人,而且不让他接近“能使他形成高尚人格的人”。爱者的快乐建立在被爱者无知的基础上,被爱也就意味着被征服,这里只有被爱者对爱者的一味迎合和顺从,被爱者愈是成为一个被欣赏和把玩的物,爱者就愈快乐。被爱者愈是奉献和牺牲,这种类似奴役的爱就愈是动人,甚至给人一种崇高的幻象。
43、“这样很好,爱情并不是你们凡人所说的那样,你们对爱情都有误解。”小胖一边下毛肚一边说道。
44、如同在《会饮篇》里强调的,“爱若斯”并不是对个别事物或人的爱,也不是父母兄妹之间的爱,而是爱一个完整的对象,并让它成为自身所有,这注定了真正处在爱情中的人总是沉浸在一种“迷狂”(v,mania)式超越的境界中,“爱情并不是上苍为了爱者和被爱者双方的利益而恩赐的。我们要证明的正好相反,这种‘迷狂’是诸神的馈赠,是上苍给人的最高恩赐。”爱情与利益根本没有关系,人间清醒的爱大都是有条件的,即人们通常说的“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爱总是“混杂着世f的智慧和谨慎的盘算”。4‘迷狂”与疯狂不同,相反,这种被神灵附体的人迷状态完全与任何无意识的狂乱不沾边,因为“迷狂”是有对象性的,即善和美本身,故它又是没有掺杂一丝尘俗的纯粹的灵魂状态,这恰恰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意识,与那种有着丰富的经验意识而又“聪明的”博学人士绝然不同。哪里有基于利益考虑的精打细算,哪里便没有爱,这样的利益不光是物质或肉体上的,同时也包括那些较低的精神欲求。
45、柏拉图认为在爱与被爱的关系中,其实是为了传承品德及追求智慧,在这个意义下古希腊的同性爱是一种教育安排。年长者是爱者,他追求漂亮年轻的被爱者,并激励被爱者追求德性和智慧,即成长为城邦的合格公民。而当被爱者长大成人后,他也会效仿他的爱者去追求他的被爱者。
46、如果说一般的恋爱就像是相互交缠的藤条,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生长的话,那么柏拉图式恋爱就像两条平行线,不相交,但是可以携手同行。
47、柏拉图叹了口起气说:“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无奈只好放弃;于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发觉不如以前见到的好,所以我没有摘;当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原来最大的最饱满的麦穗早已错过了,只好空手而归咯!”
48、邀你一起开启人类智慧奥秘,探索神奇西方哲学。
49、凡是男人、女人被截开的都变成了同性恋者,而阴阳人被截开的变成了异性恋者。他们思恋着对方,渴望再次聚合。当他们相遇,就会发生爱情,但他们只能彼此相爱,不能融合在一起。
50、(13)我因此同意Scott(1995:67-68)的观点,后者(76b-c)显示也许只有苏格拉底知道型式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到目前为止他们正在谈论型式的整个领域(range),包括了有问题的好和美等。
51、或者,解释(explanation)(1)可能——并且经常——被怀疑是激发柏拉图的统治性概念——他要求这样一种描述,在该描述之下,讨论中的原因将显示对其结果的最大解释力。根据此要求,让我们采用一个来自亚里士多德的例子来说明:称呼对我的房子负责的那个人为“建筑工”而不是“业余的长号手”要更具有解释力,尽管这可能并不更真实。但是,对于我来说似乎清楚地是,这种类型的解释性(explanatoriness)并非是柏拉图所寻求的。苏格拉底绝不用一个相同事物(item)的重新描述来替换一个不合格的原因,比如他拒斥了骨头和肌腱作为他坐着的原因。而是他每次用一个十分不同的事物(item)来替代一个涉及物(areference)。这个不同的事物是苏格拉底在该情景里判断为最好的那个东西。无论如何,苏格拉底假定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原因必须能在这样的重新描述里依然成立(survive)。它至少需要在以下的案例中成立:他排除了一颗头颅是某人高大(largeness)的原因,其理由是,一颗头颅是一个很小的东西,这个因果解释将确保小的事物是大(largeness)的原因(101a-b)。于是那个因果的上下文看起来是指涉通透的(referentiallytransparent),并且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描述之下,因果探究的目标是为了确定需要负责的事物身份。
52、 由于本文存在多行多列表格,小编采取截图方式推送。若字体太小,请点击图片。
53、这两者中的哪一个是对原因更准确地陈述(formulation)呢?通常假定更完整地陈述一定是更正确的,但是我似乎有很强的证据反对这样的预定。在100d3-e苏格拉底首先使用了更完整的陈述类型——他假设到,“使得”(makes)事物美,是因为呈现了、分享了(或者任何其他的什么)美的型式(theFormofBeautiful)。然而,他委婉拒绝说明型式-感性物关系(Form-particularrelationship)的本质(“因为我不想如此费劲地坚持这个论点”/οὐγὰρἔτιτοῦτοδιισχυρίζομαι,d6-7),也没有将这种关于因果关系的陈述抽丝剥茧,直至得出他所说的那种严谨而不可置疑的核心:“因为(因果性与格)美,所有美的事物都是美的。”(iii)我认为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因果陈述的本质在于提名作为原因功能的事物(theitem),并且任何进一步关于某物怎么样达到它的结果的陈述是第二位的。这又可以使用一个法律的类比来说明:最终法官必须决定你是否为这项谋杀负责(αἴτιος);当量刑或者追责时,你是如何实现谋杀的——通过绞杀,饿毙,毒杀等等是第二位的。
54、它们能。知道日落因为美而美,而非因为它的颜色,这是有巨大价值的。仅当你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原因,你才确实知道你必须要调查的是什么。如果你希望理解什么东西使得日落美,就不要转移话题去调查颜色的本质。调查美是什么,换句话说,寻求通过一个定义来建立美的本质。同样的,如果你更有野心地希望理解世界的好(goodness),忘记空气、以太和类似的东西并且查明什么是好,那么你将能够从好(theGood)的本质那里追踪到一个因果链条,通过神圣的理智的内在好,下降到世界个体特征的好。但是只有抓住了柏拉图式的因果原则的人才有希望完成这个任务。
55、为你打开眼界和境界,让浮躁的生活得到一份安宁,
56、美是触发爱的迷狂的契机。一个人看见美的形体,便会对它虔敬如神,当他凝视美的爱人,那美发散出美的放射体——滋润干枯的情波,使那久经闭塞的羽翼重新复活。新生的羽翼急于高飞远举,如同新生的鸟儿,昂首向高处凝望,将下界的一切置之度外,这就是迷狂状态。正是在这种迷狂中,尘世的美成为触发回忆本体之美的契机。
57、(3)利奇德.古希腊风化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oo.8—
58、(10)苏格拉底坐在监狱里(98e)的目的论解释是“因为(a)对于雅典人来说似乎更好地是谴责我,由于这个理由(b)对我来说似乎更好地是坐在这里并且更多的只是待着和面对他们强加的无论什么样的惩罚”。在这里我假设我们可能接受:坏的情况(a)是理智(这次是人的理智)的某种失败,道德好的行为(b)是理智的成功,因为它总是向好(thegood)的。
59、“中听!这话不错,我追寻的是美!”小胖明显有些高兴了。
60、–––.G.,1969:“ReasonsandCausesinthePhaedo,”ThePhilosophicalReviewVol.78,No.3,Durham:DukeUniversityPress,pp.291-3(repr.inhisPlatonicStudie,Princeton1973).
61、有些人以柏拉图式结婚,但之后在婚姻之外建立了关系。他们想要孩子,他们宁愿与他们最好的朋友,他们关心和欣赏的人,而不是与其他人一起抚养孩子。
62、在现代汉语中,“柏”常用于外国语音译,如柏林、柏拉图。
63、(2)διά+宾格(accusative),或者因果性的与格(dative):“因为”
64、追随一个如此严格的原因概念的一个表面上更进一步的吸引力是规避某种危险的前景。休谟强调了这种危险,即所谓的因果关系将证明并不比通常的结合多出什么。柏拉图解释的一个中心推力是:对于仅仅情景性的相互关联的指涉,就像空气和以太对于大地原初的形成,或者苏格拉底的骨头和肌腱对于他坐着的行为,对于定位原因-结果关系是某种毫无希望地不恰当的方式(way)。在所有这些例子中,真实的因果性不能被展示出来,并且我们被简单地要求信任它(柏拉图的原因概念)。只有此类柏拉图认可的因果关系才是概念自明的“作为……的原因”(causing)的真实本性。
65、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所组成。理念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所以,他的著作《理想国》就是希望人们能够从现实世界走向理想世界。
66、你知道,当你听到有两个人发誓要结婚时,如果他们在35岁时仍然单身呢?那些交易确实存在。他们不仅仅局限于几部浪漫喜剧。
67、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纯精神的爱情观。追求心灵的沟通。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美幻的);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强于兽性。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68、为了稍微简化一下,巴门尼德的论证运行如下。一个型式被假设为凭借一系列事物分享一个属性而成为一个实体(entity):所有F事物是F凭借单一的型式F。这有时候被称为“一压多”原则(One-over-Manyprinciple)。说型式是分离的蕴含了这个型式,型式F,是在一系列F事物之上的某物。但是,这也给定了型式F其自身是F——美的型式是美的。比如假定这个型式仅仅添加了一个更深一层的F事物到名单中,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扩展了的F事物的集合,为此我们将不得不进一步假定另一个型式,型式F并且同样的理由将产生一个更加远的型式,型式F如此无限倒退下去。
69、“拉”的基本含义为割,用刀把东西切开一道缝或切断,如手上拉了一个口子;引申含义为闲谈,如拉话、拉家常。
70、在以爱情为主题的柏拉图对话集《会饮篇》和《斐德若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发表了许多关于爱情的见解,它们集中体现了柏拉图的爱情观。不过,在这些篇目中,柏拉图的爱情观念要比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柏拉图式爱情”拥有着更加丰富的哲学内涵。
71、《斐多》100a-b:某人是高大的,因为矮小的事物是“怪异的”(τέρας)。
72、综上所述,爱的本质在柏拉图那里其实就是生命或精神(spirit),正因为有爱,人才不至于陷入感观经验的偏见之中。就此而言,爱本身就是一种超越感官的感性,即精神上的满足感,正是具备这种无形的性质,凡人才显得和“神”有了一份关联。其次,爱还是一个与生命、存在相关的事情,它总要创造出一个不属于现象界的纯净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是生活中一件难得的事情,“如果不把真正的爱情作为一种道德功绩来理解和接受,那么在我们的物质环境中就不可能保持它。”
73、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
74、柏拉图在此将因果性陈述精简为“由于F,F事物是F”。这被宣布为绝对“安全”——不可错的。在他的对话录中,这种形式的命题经常被视为自明的真理:比如因为智慧,智慧的事物是智慧的,因为节制,节制的事物是节制的。(iv)此外,绝不仅仅柏拉图一人在这些段落中如此处理因果关系。本质相同的原则,比如同性相生(likecauseslike),能被上溯到阿那克萨哥拉(B10),并且下溯到亚里士多德(尤其是《形而上学》Z9)(v)和希腊化时期的争论中。
75、当然,几乎不能否认,发现某物的原因可能常常在解释该事物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我的警告是用来反对认为柏拉图式的原因有一个上面已经概括了的首要的认识论功能。如果我是正确的,比之于一个认识论的范畴,它们更多地构成了一个本体论的范畴。柏拉图的进路是筛选那些在情境中扮演一个角色的事物,并且问它们之中的哪一个具有使得它一直能带来讨论中的结果的特征。骨头和肌腱(2)明显不能一直带来坐在监狱里这样的结果,因为它们正好也适合从监狱逃跑这个假定的相反活动(98e5-99a4)。一个气垫同样地不能带来地球稳定性的结果(正如阿那克萨哥拉和别的人曾以为气垫能给地球带来稳定),因为,我们可以替苏格拉底说,空气让事物漂浮在上并不比其相反的动作,即让事物落在地上更加适合带来稳定性。这是上述规律3的应用。类似地关于规律如果我正握着一根木头并且拾起另一根,加法并不能被命名为在我手上现在握着两根木头的原因。加法可能已经导致在此场景中的双数,但是它不意味着其本性产生了考虑到其假定的相反者,除法,正好能产生相同的结果:我能很简单地劈开(havebroken)两根木头里的第一根。对它相反者的反思揭示出加法如此这般(assuch)并没有让它和讨论中的结果发生关联。
76、–––,G.,1987:“FormsasCauses:PlatoandAristotle,”in:A.Graeser(ed.),MathematikundMetaphysikbeiAristotles,Bern&Stuttgart:HauptVerlag,pp.69-1
77、我建议这需要以下的进路(approach)。在TMA中,巴门尼德催促苏格拉底用他(苏格拉底)的灵魂面向某个型式和受到此型式影响的感性物,并请苏格拉底注意什么样共通的型式把它们全部连接起来。通过此种方式,巴门尼德生发出他第二种形态的大的型式。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在型式-思想物(Form-thought)的段落中通过明确地把型式自身放置在灵魂中以作为对巴门尼德的回应。灵魂不能用其他大的事物能用的方式面“向”型式,并且没有第二个型式将被生发出来。“一压多”原则被设计出来与一组能被心灵通达的客观的事物相关联;如果型式反而被证明是主观的,它将不再是作为进入考察诸事物中的一个。我们现在能看清楚为什么柏拉图,预期到这后面的回应,让巴门尼德开始在TMA中强调型式的状态是客观的、精神之外的。让型式实体化比之说出它们作为原因的客观作用(role)“大的型式实际上是使得大的事物大的那个事物”是更好的方式。该客观作用是:如果它仅仅是一个人类的思想物,它几乎不能起作用。
78、现代人眼中,“柏拉图式爱情”指向一种超越时空、拒绝肉体的精神恋爱,这种爱情的对象是纯粹的“灵魂伴侣”。人们称颂这种“高尚”之爱,并赋予了这个概念以种种超凡脱俗的美好憧憬。
79、《泰阿泰德》199d:知识应该导致(cause)无知,无知导致知识,或者失明导致观看(seeing),这都是一个巨大的矛盾(illogicality)(πολλὴἀλογιά)。
80、见他听得认真,我把火关小了一点,不然牛肉丸就煮老了。
81、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
82、“那样的话,另一个大的型式将会出现,在大自身和分有大自身的事物之上,另一个大的型式产生出来了。此外,再进一步,对于所有的这些事物而言,一个新的大的型式又出现了,因为它们全体的事物(ᾧ)将是大的。你将不能再让每一个型式为一个了,而是在数量上无限。”
83、Sedley,D.,1989:“TeleologyandMythinthePhaedo,”ProceedingsoftheBostonAreaColloquiuminAncientPhilosophy5,Boston:Brill,pp.359-3
84、柏拉图叹了口起气说:“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
85、Bostock,D.,1986:Plato’sPhaedo,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86、柏拉图式的恋爱观念就是更崇尚精神上的爱慕,但绝对不排斥肉体的愉悦,和对方在灵魂共舞后,才能达到灵与肉的真正融合,触达到美。柏拉图式的爱情超越一切。实际上柏拉图的一生没有恋爱,既没有爱上姑娘,也没有爱上男子,当然更没有结婚。
87、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自由的爱情观。爱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茁壮的成长。爱,不是牺牲,不是占有。拥有爱情的时候,要让对方自由;失去爱情的时候,更要让对方自由。爱就像风筝一样,你要给它飞翔自由,也要懂得适时把它拉回来。没有自由的爱情,也会慢慢趋向自然死亡。爱需要自由,正如同爱也需要呼吸是一样的。距离和神秘感,才是维系爱情温度的好方法。
88、柏拉图形式的原因已经收到了大量坏的评论。如果你希望知道什么使得日落美,被告知“因为美”(thebeautiful)可能似乎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这些形式的原因能不空洞吗?
89、至此,关于爱若斯的赞颂以苏格拉底与阿伽通的对话基本结束。重述这些谈话之所以显得必要,是因为每个人的话恰恰构成了一段爱若斯的精神历程,从自然社会到道德伦理,从她的神话起源到完美特征。但所有这些还只是爱若斯的影像,苏格拉底最后指示了这样一条思路,即爱若斯之为爱若斯,就已经表明她自身并不是自足的,这与众人赞颂她的完美形成了一个对比。如果说前面的那些谈话是对爱若斯富有成效的探求的话,那么柏拉图也就暗示出了爱若斯应该位于完美和匮乏的中间状态,这也就为下面第俄提玛的教诲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