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公历6月5日左右,农忙已经进入高潮时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播种要这一时间段完成,过了这个节气,农作物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关于下雨的农谚或俗语)。
2、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下雨谚语
3、 这句俗俗语,说入伏这天,如果下雨,接下来的伏天,能把健壮的公牛晒死!预示三伏天晴天少雨,容易出现伏旱。类似的农谚俗语还有“雨打头伏,晒死芋头”等,都在说伏头这天宜晴不宜雨。
4、谚语还说:雨水有雨,一年多水。雨水节气的雨水多少,影响这一年的雨水多少,当雨水节气出现降雨,那么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5、可以看出,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相差6个月,180天,正好是半年,谚语预兆比较长远。如果冬至出现毛毛细雨,则夏至将会出现瓢泼大雨,甚至是洪水发生。
6、下句俗语说到了处暑节气当天下雨的情形,而万千农民为此很发愁,为啥发愁?因为处暑节气下雨,预兆后期会有密集的雨水,而秋收农作物这个时候需要多点晴好天气,否则秋收不利。这就是预兆的“陈谷烂米贵如金”。说明秋收水稻作物没有好收成,农民稻谷不足,而家里的陈谷烂米都很吃香了,就是陈谷烂米都还贵如金的价格,这是说明稻谷没有丰收,收成不好。
7、在路上你看到了成群的蚂蚁搬家、看到大白天的蛇出洞在路上游走,那么可能过不来多久就要下雨了,这是因为动物对自然有与生俱来的感应。
8、有的谚语还说:雨水有雨春水好。看来雨水节气这天出现雨水,阴雨绵绵不绝,是个不错的预兆,这样的话,整个春天风调雨顺,雨水滋润,万物复苏,更适宜春耕春播和粮食作物健康生长。
9、这句话说的是早晨如果下雨的话那么当天就回晴天,意思是下雨时间长不了;不过如果是晚上下雨的话一般就会下一晚,雨水会下的比较久,不同时候下雨下雨的时间就不一样了。
10、我们看看雨水节气出现雨水,是不是个丰收年呢?看看谚语所说。
11、谚语说:“有了雨水水,才有春分水”。这是预测春天雨水情况的谚语,雨水节气非常重要,只要有了雨水节气这天,阴雨连绵,那么到了春分时节,才会出现降水,春雨绵绵。
12、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13、这句农谚里面的“若还”二字说明,处暑节气之前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降雨了,所以用上“若还天不雨”,说明这个时候非常需要及时雨来缓解旱情。另外一层意思是说,处暑这天不降雨,有“定旱涝”的意思,如农谚说:“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14、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15、字面含义为伴有鸡叫的雨,下雨时有鸡叫。下一句为下不长。此为谚语,来自民间。鸡能感知气候,如果雨只能下一阵,鸡会有感觉,只要鸡鸣叫了,肯定一会雨就停啦。此谚语多用作形容短期的,不能长期进行的事。
16、我们还是来看看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钱永兰是怎么说的。
17、我们知道,到了深秋时节,多是西北风盛行,空气寒冷干燥,雨水偏少,往往是风高云淡,万里无云,天气干燥寒冷,甚至连小雨都难以降临。
18、总之,今年“雨水”节气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没有雨,但根据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钱永兰的判断,今年春播期间,南北气候都有有利于和不利于春播和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各地要抓住时机做好春耕春播工作和田间管理,保障今年粮食丰收。
19、俗话说:“雨水节,雨水代替雪”。阳历2月19日,正好是雨水节气,节气的名字“雨水”,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天气的特点,天气逐渐变得暖和,雪花减少了,而雨水慢慢增加。那如果雨水节气这天,出现雨水会有什么预兆呢?老祖宗的农谚有答案。
20、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下雨谚语
21、送月雨,后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22、我查了一下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一周天气预报,2月19日“雨水”这一天,全国各大城市和地区大多数无雨或无雪。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雨水节这一天都是无雨。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吉林(大连)、沈阳”三省“雨水节”这一天也没有雨雪。
23、农谚:“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处暑这天有降雨,那么,后期的天气变化走势,大概率会阴雨绵绵。这对于秋收的作物来说,收割回来也无法很好的晾晒,堆积起来又容易霉变腐烂,所以有此说法。
24、可是,谚语的前提条件是“水上田”。大家考虑考虑,什么是“水上田”呢?如果是小雨降临,或者是秋雨绵绵,那么地里很难存住雨水,多是渗透到土壤里面,不会出现水上田的情况。除非,天降中到大雨,大雨爆发,这样的话,往往造成雨水淹没田地,雨水横流。
25、有农谚说:“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说的同样是处暑节气来临时有落雨,那么,这个秋天的降雨就比较多。可想而知,秋季雨水多,并不利于秋作物成熟丰收,也不利于各种农时农忙活动。
26、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 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
27、处暑即将要到来了,意味着秋季的立秋节气就要结束了。进入处暑节气后,说明秋天的凉意更浓了,我们期盼的秋凉正昂首阔步的向我们走来了,盛夏的酷暑已经接近尾声,暑热要开始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