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而,对于那些顾虑孩子已经初中、高中了,父母才开始学习改进是否还来得及的家庭,这本书是我推荐书目中必推的。
2、推荐理由:《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国家,影响巨大。它所论述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被歌德称颂为"“教育的自然福音”。
3、在方圆家,儿子方一凡除了成绩不是那么如意之外,其他的不管是性格还是社交以及社会认知都非常的健康积极,父亲方圆在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上相对自由,并没有刻意逼迫儿子要考多少分。
4、本书是作者陈英医生结合自己在公立医院及港式医疗机构的十余年丰富儿科临床经验,以及对国际儿科医疗先进知识技能的不断学习,写就的集大成之作。
5、推荐理由:作者卡尔·威特,19世纪德国的一名普通乡村牧师,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将先天不足、略显痴呆的儿子教育培养成了一名有着惊人成就的奇才。
6、《让孩子的大脑自由》的作者是脑神经专家,这本书是就如何培养聪明的孩子给出了一些建议,但对于就大脑发育和日常教养如何相得益彰并没有特别的观念,其中也涉及到情绪管理的内容,所以聪明的孩子最终还是取决于日常的情商教育。其中对于孩子看电视的观点分享给大家:不要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对于两岁以上孩子,家长要谨慎选择电视内容并限定时间。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看节目,这样可产生互动。
7、这套系列丛书从孩子1岁到14岁,分年龄段来编写的,各位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应年龄段的书籍。每本都详细介绍了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学习、社交以及各种能力特点及对策、建议。家长看了很容易明白,原来孩子在自己眼中的那些“问题”其实是其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最后是对一些家有对应年龄段孩子的家长解惑答疑。
8、在西方公认的三大家教经典《教育漫话》、《爱弥儿》、《童年的秘密》三本书中,洛克的《教育漫话》发表的时间最早,也最清晰明了。
9、现在市场上家庭教育的书籍非常的多,但质量高低参差不齐,有的更是有“伪科学”的嫌疑。有的书,读的时候让人觉得头头是道、好不赞同,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茫然或者并没有预期的效果。不少家长朋友们在挑选时感到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书是真的“好的”、适合自己的。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几本,都是遵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进行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都是我自己所读过的家庭教育书籍中真正行之有效的。这几本书既有通俗易懂的科学教育理念,也有各种具体可行的方式方法,但又各有侧重、各有特色,都在我各个不同时期和阶段给过我非常重大的启发和帮助。总的来说,这几本书都体现着这样的理念:不要无视和压抑孩子的天性(心理学上的“本我”),而是用心去感受、捕捉、挖掘,然后顺应并利用好、引导好,因材施教,帮助孩子发展、建立起健康健全的个性(人格)和能力——“自我”的建立。
10、最近的热播剧《小欢喜》完美收官,在豆瓣上也收获了3的高分,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主要还是因为它贴近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普罗大众的真实生活写照,佛系精进,焦虑咆哮,鸡零狗碎,主演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11、这八本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帮助我加深理解、更全面系统的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并更灵活的运用。我个人建议,已经“为”或打算为人父母者,越早、越系统的学习了解这些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更轻松更顺畅,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建设发展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12、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亲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84米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脸上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自己的妈妈。
13、推荐理由:当我们埋头许许多多的细枝末节的教育技术时,很少有人抬着望一望教育的星空,认真想一想我们究竟要往何处去,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作为过程哲学家的怀特海敏锐地把握住了教育的基本节奏,即“浪漫-精确-综合”以及“自由-纪律”。虽然怀特海尽可能通俗易懂地阐释了自己非常重要的思想,但是要真正理解怀特海的思想,仍然有一个过程,不过一旦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思想便为成为非常有用的力量,成为我们家长思考教育问题的基石之一。
14、推荐理由: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15、这种替罪羊的机制不仅是只能维持短暂的稳定,问题不解决到最后必定会全面爆发,还将伤害了孩子,这看似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其实是父母无意识中促成的。这其中的情感羁绊和牵扯谁又能说得清呢。
16、第二本:玛玆丽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17、推荐理由: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为家长,想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走进孩子的心灵,此书不可不读!
18、延伸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著)、《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著)等。
19、在美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男主人大卫有着体面高薪的工作,妻子全职在家照顾三个孩子,原本这是一个典型的人人称羡的幸福家庭模样。却因为女主人卡罗琳跟青春期女儿克劳迪娅经常吵架,使得家里常年低压,不得已开始求助家庭心理咨询师。
20、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21、本书作者从两个女孩的故事入手,按年龄划分了女孩成长的5个关键阶段,明确告诉女孩父母每个年龄阶段孩子发展的特点以及父母们的应对之策。话题涵盖了女孩发展过程中几乎会遇到的所有问题,包括同伴欺凌、饮食失调、减肥、抑郁症等,作者结合自己养育女儿的经历和案例为父母们提供了方法。
22、推荐理由:这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深刻影响后世、不朽的教育经典,至今仍然是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必读之书。
23、这种关系维持的久了,将很难视对方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种抽象的化身。比如卡罗琳代表的是惩罚性的权威、令人喘不过气又如影随形的浓雾,而克劳迪娅则是叛逆和不知父母心不懂感恩的存在。
24、在原生家庭中,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将自己的“
25、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作为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校,为人类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那他们的成长过程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方面可以借鉴呢?
26、家长如果在0-4岁对孩子坚持书中的方法,循序渐进与孩子进行对话,将大大促进孩子语言发展,使得他们获得一种赢在起跑线的能力。
27、作者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学教授、艾德尔菲大学博士后。他将自己短短的一生献给了儿童心理研究以及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他依靠他的职明才智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他的书中、演讲中、专栏中宣传的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创新思想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获得巨大反响。
28、第三本:简·尼尔森《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
29、推荐理由: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为家长,想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走进孩子的心灵,此书不可不读!
30、●《早期教育和天才》(日)木村久一 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推荐指数:★★★★★
31、推荐理由:魏书生是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是真正从一线教师炼成的教育家,他影响了全国的班主任,他说:“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这句话不也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具备的吗?
32、《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的作者之一约翰-戈特曼是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这本书知名度也很高。从大脑情绪反应的生理科学开始阐释,非常详细举例说明在孩子各个年龄段父母和孩子应该怎样进行情绪管理,内容非常详细,年龄涉及到小孩6-7岁阶段。非常不错的一本孩子情商管理的书!
33、推荐理由: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原创家教力作之一。为解决中国空前的“母亲危机”,作者殚精竭虑砺炼十年而成的一本母教专著。
34、还有新近读过的一本书,叫《园丁与木匠》,这本书比较科学性,里面有很多科学实验的例子,用以说明儿童的发育和成长中那些因素比较重要,比如说为什么会玩的孩子比较聪明,书里的内容是比较权威,只是读起来稍显枯燥。针对这本书,我整理了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35、●《儿童的人格教育》(奥)阿德勒 著,彭莉莉/彭正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推荐指数:★★★★★
36、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旧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37、《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38、顺便提一下尹老师的另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出版于2016年8月。我没有买来看,但看了介绍、目录和评价。个人感觉,这本书以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来加以引导,案例和涉及的具体问题更多更广,也引用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的小部分事例,可读性也是很强的。
39、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目前,这是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