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问句提出疑问,引起下文对物候现象来临因素的说明。)
2、(物候知识):下雨前阴天空气湿度大,飞虫翅膀就会沾满了湿气而飞不快,所以燕子就出来捕食的时候飞的低才能吃到飞虫。
3、智慧学习33-34《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基础梳理和研读发现。完成后家长检查签名拍照上传。
4、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过渡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花草鸟虫的规律性变化和气候的关系,透露出物候学的蕴含,引出下文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句话与上一句形成“被解说”与“解说”的关系,用具体实例说明自然界的普通现象起着预备农时的作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样看来”紧承前两句话,然后指出“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自然引出下文对“物候”定义的介绍。)
5、物候学,可以说是“研究物候现象的科学”;也可以说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6、小组讨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7、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8、由于富含冰晶的卷层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兆,所以当出现日晕和月晕的现象时,通常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发生改变,会有风雨降临。
9、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10、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专注于创作优质、同步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备课资源,热衷于分享精彩、实用的中小学语文名师意见建议。
12、(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13、⑤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形象、典雅,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14、(1)文章原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教材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增加了形象性。但是从科学的下定义角度看,绝不能说“物候学就是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科学”。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
15、 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sao一声)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16、“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就是物候”,“物候学就是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科学”……这些说法不是科学的定义,等于什么也没说。
1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与物候学。那么,究竟什么是“物候”“物候学”?细读课文第一部分(前3段),用科学的语言准确说出物候及物候学的定义。
18、基于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下文将展开对《大自然的语言》的课文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19、文章为什么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为“物候与物候学”?(引导学生逐步思考)
20、第作者竺可桢先生,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大科学家,所以文章也不乏文学性的描写。但从整体看,本文不能叫“科学小品”。
2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用生物进行物候观测,数据的作用。通过下面的事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22、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23、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24、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25、⑧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26、(3)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27、通览四篇课文,还可以发现文本之间的有趣联系:《大自然的语言》与《大雁归来》,都是讲气候和生物的关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与《时间的脚印》,也都讲到了地质年代与生物化石的关系。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在内容理解方面,要强化建立“联系”的思维训练。
28、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方位、类别、功能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29、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天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
30、(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