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2、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d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3、“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4、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我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细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细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之后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5、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我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6、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廉洁小故事100字)。
7、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廉洁小故事100字)。
8、王逵兼任提刑司一职后,为打击自认为的告发者,“追捕平民数百人”。在包拯等人的坚决弹劾下,王逵未能留任,但平移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不久又改任河东路转运使。在此两任上,王逵因“所为恣横,愈甚于前”,一度降任福州知州。
9、其实发生在我们周围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像一面镜子一样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生活的坏境更美丽、社会更和谐。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创建一个廉洁、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0、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胡质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胡质望着临行的儿子,深有感触地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为父给你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不知道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用来给你作盘缠。”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11、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皆以清廉著称于世。
12、古有杨震"暮夜却金"“四知”论名满天下。今有习近平同志“慎独慎微”要求举世皆知。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主动发扬“头雁精神”,强化廉洁自律,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13、 陆绩与艄公和家人商量,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搬上船。但船还是吃水很浅,不敢开行。再买货物吧,陆绩身上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怎么办?情急之中,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块大石头,足有七八百斤重。陆绩打听到这是一块没有主人的石头,便请人把它搬上船压船。用巨石压船还乡的事成为美谈。几个士人把陆绩运回的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今留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永为世人怀念、瞻仰。
14、不久,百姓发现,包公掷砚处隆起了一块陆洲,便起名为“砚洲”。后来,人们在端州的城楼门口刻上“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的对联,颂扬包公的清廉。
15、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16、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17、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皆以清廉著称于世。
18、一次,王翱夫人乘王翱开怀畅饮之际,婉转请求将女婿调入京城。谁知王翱大怒,拿起案上物打伤了夫人脸面。到王翱去世,贾杰也没有被调回京城。
19、 杨震后人杨氏以“四知”为堂号
20、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21、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22、“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23、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24、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25、宋仁宗嘉祐(1056年-1063年)年间,富弼为相,欧阳修任翰林学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学为侍讲,集天下之望。当时士大夫相传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26、不料张尧佐的职位不降反升。包拯3天之内又弹劾,甚至大呼“国丈”是“盛世垃圾,白昼魔鬼”。见没动静,包拯再次弹劾。但宋仁宗一意孤行,要把“国丈”提拔为宣徽使。
27、王翱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他的一个孙子因恩荫而入太学。一年秋试,这位才华平庸的孙子也想一试科场,企图金榜题名。于是他拿着从有关部门弄到的试卷告诉了王翱,王翱坚决反对,说:“如果你确有才华,我当然不阻止你一试身手;如果让你一个平庸之辈中选,势必埋没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可你却强所不能,仅仅为了博取功名。”说完就撕了考卷扔进了火炉。
28、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愧不堪言。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
29、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30、羊续不仅对下属们如此,就是对自己的至亲也是这样。他在州衙办公,妻儿希望能和羊续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个照应。羊续领着妻子、儿子到了他住的地方。妻儿见到屋里全部财产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羊续对儿子说:“我就是这样过日子,你们要到这来住,叫我拿什么供养你们母子呢?还是回乡下家中住吧。”儿子不解地说:“人家父亲当官,三亲六故都受惠,可我们借不上一点光。”还是妻子了解羊续,对儿子说:“你还不了解你爹呀。你也读了些书,对清官十分敬仰。现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么迷惑了呢?”
31、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但他坚辞不受。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
32、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33、他密奏武则天,认为一旦按此定罪,将牵连甚广,何况这些人中有许多是被迫作乱,并非本心所为,可以赦免武则天便下诏赦免他们的死罪,改为发配丰州。
34、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景,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35、他弹劾宋仁宗最亲信的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他弹劾宰相宋庠身为重臣却毫无建树;他4次弹劾皇亲郭承佑;他六弹“国丈”,硬生生把宋仁宗宠妃的伯父张尧佐给弹下马来。
36、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37、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38、囚犯们途经宁州时,宁州父老在郊外迎接,道:“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囚犯们遂相互搀扶着前往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后又斋戒三日,方才离开宁州。他们到达丰州后,又为狄仁杰立碑,以颂恩德。
39、记得两年前,妈妈因为白内障需要住院治疗,经诊断需要立即实施眼科手术。考虑到社会上传言给主治医师送红包可以让医生更尽责地为病人做手术,爸爸特地精心准备了一个红包给主刀医师送去,没想到却被妈妈的主刀医师严辞拒绝了:“你为什么送红包给我?是不信任我吗?如果收下了你的红包,我怎么能静下心来好好做手术?如果你信任我,就把红包拿走!”听到这番话,只得暂时放弃了送红包的念头。结果是,妈妈的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出院后眼睛复原得很快,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感激这位医生,同时我们也打心眼里敬佩这位廉洁的医生,有着非常优秀的职业操守。
40、为切实让d员干部及时了解d纪d规法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深刻认识严格遵守d纪d规法规是每一名d员干部应尽的义务,增强d员干部廉洁从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将推送d纪d规法规相关学习内容,方便广大d员干部及时开展学习。
41、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据说,如今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42、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作别。刘宠见老人们渐渐远去,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
43、就这样,宋仁宗总算答应了后妃之家不得任两府的建议,又批评了谏官们在殿上喧哗失礼,生怕再出现过激行为,并规定以后奏对必须先申请。张尧佐自感犯了众怒,以退为进,主动辞去了一些职务。
44、“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45、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注意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小心,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进。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从此以赵轨为榜样,注意自己的操行。
46、唐高宗前往汾阳宫时,途径妒女祠。当时,民间认为穿着华丽的衣服经过妒女祠,会招致风雷之灾。并州长史李冲玄打算征发数万民夫,另外开辟一条御道。
47、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于是欣然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去了。
48、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49、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50、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51、他身居朝堂,手握重权,但对自己要求却很严,经常穿破旧衣服。一次,明英宗召见王翱后,王翱转身走时,英宗见其衣服破损,又将他叫回问其中原因,王翱只好说是当天偶尔穿了这件衣服,刚才接到召命没有来得及换衣。
52、然而,包拯并未因此退却,他毅然接受了这一新的任命。且一改旧制,使“民得无扰”,旋被正式任命为三司使。后官拜枢密副使,再迁礼部侍郎,但辞而不受。
53、包公心想,难道船中有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触犯了神明?他把随行的人叫来查问,方知晓事情始末。包拯接过端砚,深深向端州方向拜谢,随手将端砚抛到江中,并说:“包某绝不带走端州百姓的一石一物。”霎时,风停雨收、天清气朗。
54、偶有一日,西郊友人携一黑包,颤手打开,拿出数叠百元大钞,躬身递于老杨。老杨怒视严辞:“如此作甚!”友人不解其意:“如此是为少?加之!”于是慌张从怀中再取数金,递于老杨。老杨手指条幅八字,问:“可识此八字?”友人道:“有耳闻,未知深意。”老杨复述其祖杨震之举,教导此人:“汝以钱为宝,吾以廉为宝,今吾辞其金,保吾之廉名,汝吾皆持其宝,岂不美哉。”友人大愧而逃。
55、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56、某法院有一黑、矮、瘦之人,人谓之老杨。此人相貌平平,外貌无甚过人之处。然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老杨为人之严谨,信条之坚定,让人敬佩。其所坚守的信条可概括为三个字:勤、俭、廉。
57、包拯当监察官只有5年半,却弹劾贪官污吏60余人,平均每年10多人,可谓不遗余力。他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歪曲中央政策“折变”盘剥灾民罪行的事迹,被后世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早期包公戏《陈州放粮》。
58、陆绩,字公纪,三国吴县(今苏州)人,官至郁林(今广西)太守。三国时,郁林辖境广阔。当时的郁林太守,离任时都宝物充斥,满载而归。但陆绩为官清廉,不义之财,一毫不取。任期届满,动身归乡之时,行李萧然,全部家当装到船上,也占不了多少空间。艄公一看货物太轻,便说:“就这样开船,出了乱子怎么办?”陆绩问:“怕出什么乱子?”艄公说:“船装的太轻,遇到狂风大浪,就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带的东西还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轻,得想办法增加重量才行。”
59、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60、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会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好意思开口了。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东西了。
61、王逵到池州不久,又先后被起用为福州知州、扬州知州,又升任江南西路转运使。到任后,依然“不顾条制,苛政暴敛,殊无畏惮”,包拯再次上章弹劾。宋仁宗接到弹劾后,将此事交由江南西路提刑司处理。提刑司与转运使为并列同僚,难以办理,包拯得知后又上章弹劾王逵。
62、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63、包拯为人,“天姿峭直”,从不会装出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取悦于人。他嫉恶如仇,执法不避亲d,所有故旧、亲朋的请托,都被他一概拒绝。
64、 其同事们皆知,老杨之祖先为东汉高官,名讳为杨震。此公为政时,有位下属怀金夜潜至其府上,意贿赂其长官,被杨震斥退,其下属言道:“夜深无人知!”杨震大怒:“何谓无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65、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
66、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敢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67、老杨办案多,寻其讲私情者不计其数,彼不胜其扰。老杨常说:“一生无长物,吾宝即为廉!老祖先留下八个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说着容易,做着难呀!然再难吾亦记心间。”于是以“四知”八字请人书条幅挂于客厅。
68、上至皇帝,下至百官,谁做了危害国家黎民的事情,包拯都能访闻到,或进谏或弹劾,绝不放过。最著名的莫过于弹劾大贪官王逵,史称“七弹王逵”。
69、王逵罪恶昭彰,残害正直人士,手段极为恶劣,朝廷居然听之任之,是可忍孰不可忍。包拯极其愤怒,连章弹奏王逵,且双管齐下,矛头直指皇帝:“以王逵所在残暴、猥滥之状,彰灼如是,而上下蒙蔽,曲加擢用,亦何示警于后哉?”
70、越王之乱后,武则天为惩治乱d,定罪六七百家,籍没五千余口。司刑使催逼狄仁杰行刑。但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
71、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72、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被阎立本誉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73、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尽管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品质。
74、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75、明代贪贿成风,大气候不洁,唐侃在“官以钱得、政以贿成”的官场中恪守道德,保持了节操,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
76、南朝宋明帝时期,孙谦以清廉慎行,有治干之才被提升为巴东和建平二郡太守。
77、晋武帝司马炎闻知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美名后即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二人的廉洁奉公大为赞赏,并随口问道:“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78、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景,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79、 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注意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小心,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进。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从此以赵轨为榜样,注意自己的操行。
80、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81、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洛州司马等职。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后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
82、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d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83、老杨自小立志要做杨震那样的好官。斗转星移,数载后老杨做了审案的法官,他勤勉敬业,连年被评为院内的办案能手。老杨勤俭节约,戒烟戒酒,有时三两月不见荤,每餐粗茶淡饭,然必光盘,从不浪费。人曰过于吝啬,然其帮扶贫困不惜金,资助数名交不起束脩之少年。
84、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85、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86、有人说,廉洁是一种幸福,不贪不占,遍体轻松,心地坦然,办事踏实;也有人说廉洁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和我们平常小老百姓没啥关系,其实廉洁就在我们身边,廉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演绎着大大小小的廉洁故事,给人以启迪,而我也曾经历过一些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87、生活在朝政很腐败、贿赂公行时代的包拯,却十分讲求为官清廉,即使稍不检点的行为,也不能为他所容。包拯在做御史中丞时,曾连续弹劾了两位三司使----张方平和宋祁,他们在朝廷是很有影响的人物。
88、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景,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89、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90、隋朝时,赵轨曾任齐州(今济南市)别驾,东面邻居家有桑树。有一年,桑葚熟了,又大又红的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他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给邻居,并告诫儿子说:“我并不是要以此来求取名誉,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里也会不安。”
91、王逵,进士出身,为官贪虐,民愤颇大,但其善于结交朝中权贵,屡贬屡任甚至不断擢升。此人在任湖南转运使时即刻剥百姓,“酷法诛求财利”,致使“一路之民,例遭枷锢,逃移死亡者无数”。在大臣的弹劾下,王逵被贬为池州知州。
92、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93、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94、 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我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细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细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之后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95、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我的操守。
96、在原则面前,王翱对家属是寸步不让。王翱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在京郊做官的贾杰。王翱夫人十分喜爱这个女儿,经常接女儿回家省亲。每当妻子临行前,贾杰就在她面前埋怨,“岳父把我调回京城,易如反掌,还哪里有这么多麻烦。”女儿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97、张方平在执掌三司使大权时,有一个开酒坊的富翁刘保衡,因拖欠官府小麦,折合一百多万钱,借贷无着,只有变卖家产,以偿债务。这时,张方平便廉价收购了刘家的宅院。这桩不名誉的事被包拯知道后,上奏仁宗,罢免了他的三司使职务,贬为滁州知州。
98、包拯和皇帝面对面理论。在争执到达最高潮时,包拯一激动,站在宋仁宗面前滔滔不绝,唾沫星子溅了皇帝一脸,皇帝拂袖而去。回宫后张贵妃问消息,宋仁宗冲她发了一通脾气:“包拯向前说话,直吐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御使乎?”
99、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100、中国共产d全体d员和各级d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d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d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01、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102、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之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103、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104、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105、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d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106、陆绩与艄公和家人商量,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搬上船。但船还是吃水很浅,不敢开行。再买货物吧,陆绩身上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怎么办?情急之中,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块大石头,足有七八百斤重。陆绩打听到这是一块没有主人的石头,便请人把它搬上船压船。用巨石压船还乡的事成为美谈。几个士人把陆绩运回的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今留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永为世人怀念、瞻仰。
107、老杨每讲至此处,神情肃穆,吾等也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有人打趣道:“汝以杨震为祖,有何凭据?”老杨振振有词:“有凭据,都姓杨。即使无血源,他‘四知’之言,吾一脉相承,亦为吾思想之祖先?”吾等不禁抚掌称是。
108、狄仁杰道:“皇帝出行,有千乘万骑扈从,风伯为之清尘,雨师前来洒道,还怕什么妒女之害?”李冲玄遂停止征发徭役。唐高宗得知后,叹道:“狄仁杰真是个大丈夫啊!”
109、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时任该县县委书记的d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
110、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111、经过一番权衡,他决定让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代理三司使。可是,“命下之日,外议喧然”,许多大臣都不理解,以为这样会有“取而代之”之嫌,就连曾经极力举荐过包拯的欧阳修,也认为包拯这种做法有“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的味道,是“罚已重矣,又贪其富”,做得太过分了。
112、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113、1042年,包拯在端州3年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端州的砚工心里过意不去,为了对包拯表示感谢,精制了一方端砚,嘱咐包拯的书童收好,待回到京师再送给包拯。谁知,包拯乘船出羚羊峡,突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电闪雷鸣,暴雨从天而降,乘船万分危险。
114、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和女儿到市场买菜。我们在一个蔬菜摊位前开始挑菜,女儿不经意地发现身旁的一个阿姨在付钱时不小心掉了一百元钱,她自己却一点也没感觉到。这时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发现了,用脚踩住钱,蹲下来,假装在系鞋带。当她刚把钱拾起来时,就听见女儿大声说:“阿姨,您的钱掉了!”当掉钱的阿姨正疑惑地看着地面时,女儿指着中年妇女说:“阿姨,您的钱掉了,是这位阿姨帮您捡起来的。”中年妇女的脸通红通红的,只见她把拾到手里的钱递给掉钱的阿姨,甩头走开了。这短短的一幕让我意识到:这小小的一百元钱,在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心中的位置是多么不同啊。女儿一定知道,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绝对不可以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