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巴尔扎克的时间一秒也不空过,所以才产出很多优秀作品。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发觉超过了一个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
2、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3、悬梁刺股。孙敬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4、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关于勤奋的事实论据50字)。
5、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6、(5)环境描写及作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和下文对比()+为下文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7、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8、这里,用关联句式“正是……才……”统领高度概括的事例,突出强调了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的异类观念是“物理学上伟大转折的突破”的原因,使“异类”与“伟大转折的突破口”的逻辑关系非常显豁,揭示了“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的论点。
9、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事实论据+分析)
10、(4)从材料蕴含的“潜台词”着眼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暗示联想。
11、③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12、②达·芬奇画蛋,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13、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
14、(审题指导)方法:抓关键词句、看对比点、由现象看本质、联系现实
15、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16、④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17、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做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国到外国,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都可以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18、(1)拟题目,抓住新闻导语提炼关键信息摘要,以上下句对偶句形式简要回答;
19、如上所述,灵活自如地运用“意扣”与“言扣”,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选取论据、引叙和分析论据紧扣分论点。这样,环环相扣、层层相递,全文内容就共同指向于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就牢牢地统领了全文,文章自然成为了浑然统一的整体。
20、勤奋是一条神奇的线,用它可以串起无数知识的珍珠。——佚名
21、这就要借助于联想。如果说,抓角度是文章构思的出发点的话,那么联想就是帮助完成构思的一种重要手段。联想,就是根据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生活材料和体验,进行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这里的关键是"由此及彼",开启想象的门扉,对事物作多角度分析。拿材料作文来说,根据材料进行多向联想,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眼:
22、其次:一定要把原句中重点词语翻译出来,不要以为把横线写满了就有分,不要以为你们心中那点小九九我会不知道,想跳过重点词汇就得分,我告诉你,门都没有。(我的教育心理学可不是白学的)
2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引用故事,提出中心论点。由社会现象提出中心论点。引用名言警句,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设喻提出中心论点......
24、定义的中心词何以用“倾向”而不用“情感”?这是因为“倾向”除含有“憎爱之情”外,还有“态度”、“趣向”等几个义项,即有更广的外延。文体不同,内容不同,“情感”的类型也各异。各种“思>;情”的文体(各种应用文、政论文、学术论文等),狭义的“情感”(憎爱之情)色彩并不浓,蕴含于文中的,主要是某种志向、愿望、态度或精神。而这些广义的“情感”,均可用“倾向”这一术语来指称。例如,一些学术论文,与其说内中蕴含一种“情感,勿宁说蕴含着一种“倾向”,一种执着地探索并证明真理的欲望、志向和求实精神。因为通常总是把“情感”理解为狭义的,所以用“倾向”可以使定义对各类文体都适用。
25、无臂钢琴师刘伟,每天练琴7小时以上,脚趾磨出了血泡,一年后达到手指弹奏钢琴的7级水平,2011年在维也纳音乐大厅进行了钢琴演奏,震撼全场!
26、(17)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27、论据的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如果选用的事实论据都是陈谷子、烂芝麻,都是老生常谈,游离于日新月异的生活,落伍于前进的时代,缺乏新鲜感和说服力,这样难免使人生厌。不能一谈到身残志坚,就写到张海迪,用得太多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所以使用事实论据要有时代特色,要有新鲜感,要在“新”字上下功夫。
28、写文章最怕文思枯竭,常见有些同学拿到作文题后,咬着笔杆,愁眉不展,半个时辰过去,纸上还没有落下一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就是思路闭塞。
29、匡衡正在考虑着该怎么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宏大年夜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要是在这边偷偷凿个洞,近邻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能够借着这点光亮念书了吗?
30、就目前我们学过的文章大致分为三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小说。
31、举个简单的例子,要论证“天才出于勤奋”。这里有一个关于少年鲁迅的故事: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这个故事可不可以用作论据呢?
32、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天都要求自己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毛笔,就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正是因为王羲之的坚持与勤奋,他才被人称为“书圣”。
33、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小结引申分析)
34、发愤忘食。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5、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
36、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最后三段,小结)
37、(5)引用:引出说明对象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8、(4)反问句:一定要把在文中的那种语气翻译出来。
39、土豪有一条价值不菲的藏獒,到处炫耀,找别人家狗打架,无往而不胜。一天,路遇劳者身边趴着一只掉光毛的大狗。藏獒一直对它狂叫,这只狗却看都不看藏獒一眼。
40、土豪有一条价值不菲的藏獒,到处炫耀,找别人家狗打架,无往而不胜。一天,路遇劳者身边趴着一只掉光毛的大狗。藏獒一直对它狂叫,这只狗却看都不看藏獒一眼。
41、德摩斯梯尼含石子练习。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于是每天含着石子,面对大海朗诵,无论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42、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拆分出的分论点要么紧扣中心论点、中心论题,要么紧扣其关键词,这可以用阐释分解、因果分解、策略分解、辩证分解、自由分解等多种方法来完成。
43、 2020年2月10日
44、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45、中心论点+三联系(联系历史、联系现实、联系自我)+结尾
46、一日,他路过一个十字路口,问一位老者,这条路是通往罗马的吗?老者说,不,是通往佛罗伦萨,你去吗?年轻人说,我要去罗马,不去佛罗伦萨。
47、但是罗马的路太挤了,一个小伙子苦苦寻找了半年时间,仍然没有成功。
48、议论文开头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引出中心论点(论题),
49、不是每条路都通往罗马 重新思考或做出改变,才可能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唯此,才有可能实现理想目标,人生大成。
50、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小伙子,一心想成为伟大的诗人。有一天,他听说诗歌评论家斯泰因夫人即将参加某个家庭聚会,便兴致勃勃地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往,请斯泰因夫人对他的诗歌做出评论。斯泰因夫人接过他挑选的认为写得好的那几首诗,很快读了一遍,然后对他说:“小伙子,你根本没有写诗的天赋,写诗是需要一定的灵性的,不是谁都能写的,如果没有天赋,还是早点选择一个适合你的职业做吧!”
51、选取论据是认识层面的问题。首先要清楚论点内部包含的要素,要素之间是一种怎样的逻辑关系,所选的论据必须与之具有同一性。即判断所选论据是否紧扣分论点,关键看两点:其论据中是否包含分论点中的所有要素;其论据中的这些要素之间与分论点中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具有同一性。
52、(1)顺叙: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53、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平行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54、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55、“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56、材料——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
57、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58、成为“癌症候选人”,是我们长期“不爱自己”造成的结果。人的身体有60兆—100兆个细胞,我们作为这个“细胞共和国”的国王,学会关爱它们,渴了给它们水喝,饿了给它们适当的营养,累了让它们休息,才能减少它们转变成癌细胞的几率。如果减少以下9种不良生活习惯,就能将我们从“癌症候选人”的名单里删除。
59、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
60、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61、有些同学写惯了记叙文,在议论文中也往往出现大段记叙文字,尤其不善于文章起笔就申述论点,摆出议论的架势;有些同学下笔前胸无成竹,不管写什么议论文,总是以记事开头,甚至大段记叙完毕之后,才想起来应该提出什么论点;上述行文习惯对写好议论文妨碍很大,如果不改变是无法做到开门见山、立论鲜明的。
62、不是每条路都通往罗马重新思考或做出改变,才可能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唯此,才有可能实现理想目标,人生大成。
63、叙述似乎不动声色,其实观点蕴含其中,这就是“意扣”,为下一步分析做好了铺垫。
64、人们无不向往美好的环境,因为好的环境能使成才的道路畅通无阻;同时,人们也认识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顺境造就幸运儿,而逆境往往造就伟人。这是因为,顺境虽说给人的成长铺平了道路,但逆境更能催人奋进。(提出观点)
65、材料——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
66、蒲松龄草亭问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67、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68、论述得既简明而又颇有深度,得高分也就不足为怪了。
69、一颗流星穿越大气层,落到大山里,成为山路上的一块普通石子,默默地为登山者提供帮助。
70、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来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马上会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警枕”。
71、如排比:如果这个排比句你一点都读不懂,没关系,不要care它,上万能公式:增强语言的气势(适用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句子)。后面答题步骤同比喻和拟人。其他的修辞手法我们课堂上结合具体的句子来讲。
72、闻鸡起舞(拼音:wénjīqǐwǔ)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晋书·祖逖传》。
73、万能公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74、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75、(审题指导)抓关键词句、由果溯因、联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