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吹打住,睡魔神手持合着的一对小圆镜出场。睡魔神念:“睡魔睡魔,粉粉馥郁,一梦悠悠,何曾睡熟?某睡魔神是也。今有柳梦梅与杜丽娘有姻缘之分,奉花神之命,着我勾引他二人香魂入梦者。”
2、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折叠绕池游梦回莺啭(牡丹亭游园惊梦名句)。
3、柳念:“姐姐,我和你那答儿讲话去。”柳右腿微弯,左脚前伸,靴尖微微翘起。杜念:“哪里去?”杜放下袖来,抬眼看柳,二人对一次眼光。杜又抬袖挡住。
4、2013年9月入圍”粉末嘉年華“活動,獲得”粉墨之星“稱號。
5、《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受到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不同影响,其故事背景就描写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体系,故事中出现的花神却是道家的产物,而女主角杜丽娘身死又还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说。总之,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倾注了自己毕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诠释了他的“至情说”。(牡丹亭游园惊梦名句)。
6、接着她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园中花神皆出护翼,一番云雨之情后二人订情而别。此时,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梦醒之后多次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
7、2009年全國昆曲院團展演大賽獲“十佳新秀”獎。
8、中国画是具有我国独特表现手法的绘画艺术,在古今中外艺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是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以墨色渲染来丰富画面,讲究人物表现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我们传统上习惯将它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个科目。
9、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10、看那湖山石旁,亭畔花侧,笛声悠扬,有佳人莲步轻移,秋水含情,花园“寻梦”。杜丽娘在花园中将自己的孤影自怜、伤春落寞的哀愁与这充满生机、意趣盎然的春景交织起来,缠绵哀婉,惆怅满怀。她深深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园林与昆曲就在这个情缘注定的梦中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身处园林之中观赏表演的我们,似乎也走入了丽娘的梦,与她共悲喜。
11、杜唱:“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句的意思是说,老关在屋里,谁能看见我呢?“我步香闺”,杜转身仍在大边,接过春香给她拿的折扇,投袖。“全身现”,用合着的扇子向外指半个圈。
12、《牡丹亭》又稱《還魂記》,是一部文學史上及劇壇上極有名的巨著。《牡丹亭》的文辭美,意境深,加上情感化的唱腔、文詞化的身段,配合了含蓄傳神的詞句,優雅動人的音樂,把杜麗娘的形象塑造得無比的感人,比: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境界更進了一層,是戲曲的經典之作。
13、春念:“是。”春香把镜台放在大边斜摆着的桌子上。
1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15、柳唱:“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袖梢儿”,柳转身站在大边。“牙”字,左脚微翘靴尖,左手拈着右手的袖子,右手指着脸。“儿”字,左手背在后面,右手用食指、中指夹住杜挡脸的左袖,慢慢拉开往下落,形成V形。“苫”字,右脚稍稍悬空,由外往里,来回晃荡几次,一直晃到“也”字唱完为止。杜的身子也随着节奏微晃几下。
16、〔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17、〔步步娇〕嫋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8、(尾声)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熏绣被眠,春啊!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19、这位著名的中国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生于同时,他们在十七世纪里,为东、西方文坛放出了光辉绚烂的异彩。这出戏,表面上看来是才子佳人恋爱的故事,骨子里是对封建社会的吃人礼教作斗争。
20、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21、柳念:“哪。”接唱:“转过这芍药栏前。”“哪”字后面有一记板,柳在板上用右手抓着杜的左腕,杜即换右手挡住脸。下面柳、杜二人配合着有左右指三次的身段:从“转过这”开始,柳向左横走两三步,左手一环向左指,右脚从后面绕到左脚的左边,把相亮在“芍”字上。这时杜站在柳的右边,当柳向左指的时候,杜右手搭袖,右脚踏步,微蹲,随着柳指的方向看去(第一次指)。“栏”字刚出口,柳回过头来向右指,左脚从后面绕到右脚的右边,杜也回过头来向右看,左脚踏步(第二次指)。“栏”字腔中柳、杜又回向左指一下,和第一次的指法相同(第三次指)。“前”字腔尾,二人对眼光。
22、《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4) ,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正是:慕色还魂杜丽娘,游园惊梦柳梦梅。它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23、听呖呖莺声溜的圆。折叠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
24、春念:“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在此。”杜念:“放下。”
25、新建图层,调节比上个图层稍微高的透明度,在大体轮廓的基础上把初步轮廓用水彩笔工具勾画出来,如图所示
26、继续勾画头的部分,错误的地方用橡皮进行修改,如图所示
27、以上是杜看到的,下面就是她听到的了。合唱:“生生燕语明如剪。”从“生生”起,杜在前,春在后,杜右手倒拿着打开的扇子,在胸前左右摆动,用云步斜着向台前移动,一直移到“剪”字才亮住相。
28、〔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29、然而,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晚窦夫人这栋“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好像烧着了一般”的大楼公馆,哪里持得了多久,转眼间就会灯火熄灭,烧成灰烬。今晚的钱夫人,就是明天的窦夫人。
30、杜在小锣里出场,九龙口站住,开始唱“梦回莺啭”,再慢慢地边唱边走,唱完“院”字,转身向里走去,接着春香就上场了。她刚出场,披着斗篷,不能多做戏,所以身段不多,只是唱到“莺啭”向高处一指,“深院”平着指一下。唱完坐下。春香上唱:“炷尽沉烟,抛残绣线,凭今春关情似去年。”春香用轻快的步子上场,边唱边走,“尽”字已到台口,“沉烟”穿手、蹲身,“抛残绣线”做理线式,“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进门,转身蹲下,向外一指。
31、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5)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逶迤而来。
32、2013年,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成功上演昆劇經典劇碼《牡丹亭》,飾“春香”一角,深受美國人民喜愛。
33、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34、《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4) ,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正是:慕色还魂杜丽娘,游园惊梦柳梦梅。它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35、《游园》是《牡丹亭》全剧的第十出《惊梦》的前半部分。这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生动地唱出了顾影自怜的少女的怀春心情,把抒情、写景和刻画心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6、译文:青山披红杜鹃花,茶摊外的晚春纱如烟云。牡丹虽有自然之美,但春必回春,故未开。悠闲的看着,这对莺艳的歌温柔,缠绵的话语,多么的快乐。
37、钱夫人意识流动使眼前的窦公馆故事和当年钱夫人在南京酒筵清唱会上故事的重叠。两个时间横断面上的两个故事,在钱夫人意识流中重叠在一起。
38、(画眉序)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督春工珍护芳菲,免被那晓风吹颤。使佳人才子少系念,梦儿中也十分欢抃。
39、《步步娇》、《皂罗袍》两曲,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刻画了丽娘的娇羞神态和种种微妙的心理,把深闺中女子的苦闷和青春觉醒后的烦恼,描摹得生动细腻,十分感人。游园时,面对姹紫嫣红、美景良辰,杜丽娘的心里却有一层淡淡幽怨、莫名惆怅。
40、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对故国的眷恋。在这里,故国不仅仅是祖国大陆、旧时家园,而是一种情感,一种对旧时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故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情感,而祖国大陆、旧时家园只是承载这种情愫的载体。这种情愫,以乡愁的形式表现出来。
41、剧团行当齐全、阵容完备、群英荟萃,先后共有12人13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人2次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22人29次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1986年荣获文化部振兴昆剧第一奖,被誉为是“一流剧团、一流演员、一流剧目、一流演出”。
42、(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43、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