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是,从春分的第二天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按照排好的时间表,每天一名孩子记录并分享当天的黎明与黄昏时间,并呈现在班级环境中。以两周为一个周期,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一次时间记录。孩子们发现,真的是春分之后的每天黎明时间都会早一些,而黄昏时间都会晚一些呢!经过近3个月的持续记录,孩子们最终鉴定的验证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的民间谚语啦!
2、春分节气探索中,孩子们不仅充分了解了春分节气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还清晰的掌握了春分的节气特征,同时还在自然而然中认识了钟表,培养了持续科学探究的学习态度。
3、1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4、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冬至:天进白天短,夜间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关于节气的谚语和意思)。
5、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6、六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7、大暑时至三伏天气的中伏前后,亦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故有谚语说:“热在三伏,凉在三九”和“大暑到,暑气冒”。此时,陕北各地气温升到高峰,平均气温达到23—24度。由于天气酷热,降雨多为阵性的雷阵雨,很少有绵绵的连阴天气。此时,又多大风、冰雹,给农作物常常带来灾害。还多发生泥石流和山体坍塌现象,给人民群众带来损失,所以说:“七上八下,天灾多样”。
8、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9、为了度过一个更有意义的假期,也为了进一步宣传张雪门教育思想,辐射和引领更多园所践行行为课程的理念,朱继文工作室将二月份作为学习月,为大家持续带来张雪门研究会第二届征文的优质获奖文章,与您共享全国教师的教研成果,抓住时光,携手进步。
10、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11、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12、小雪时开始下雪,忌无雪宜多雪雨。如果到小雪时还没降雨落雪,冬小麦缺水干旱。由于天气暖和,病虫害也易越冬,影响第二年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这正说明“瑞雪兆丰年”和“冬暖年成荒,冬冷有福享”一个道理。
13、寓意:惊蛰刮起南风,天气还要转凉,应过些时日天气暖些再下地种田。
14、 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祭祀节日。此时正处于大雪时节。每年此日清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祀“牧神”的习俗,此时各家各户都准备好丰盛的早餐,最重要的是要煮一个猪心,作为在饭前特别祭献给“牧神”的心意。
15、十二月初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16、一年有24个节气,大多数成人都会理解,但孩子是怎样理解的呢?于是我们在每个节气到来前都会和孩子有关于这个节气的互动。例如:
17、1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18、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19、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20、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21、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22、3月13日,晴,气温14度。这天的收获可比一周前大多了,不但发现了蜘蛛,还找到了瓢虫、西瓜虫、蚂蚁。
23、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24、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25、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民间谚语》
26、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27、寓意:春分是播种的时节,如果此时没栽种好作物幼苗,春分过后再栽种,作物幼苗就很难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