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古人对话,与经典同行。贵州教育发布每晚为大家带来特别专栏#中华经典#。今天,一起来学习中华经典资源库·诗文词曲·明清文学——龚自珍《己亥杂诗》。(注:该篇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人。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3、首二句,是写自己如今的心境已不同以往。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那是如何的状态呢?其实他自己早在《己亥杂诗》的第二首中就说过:“百年心事归平淡”了。这样理解,那么第三句的“苍凉”,第四句的“哀乐”就更好理解了。
4、这种“箫”与“剑”的意象,经常出现于他的诗中。如此后,嘉庆二十五年(1821)二十九岁《又忏心一首》有句:
5、“白日斜”,更是交代了特定的时间,(离开在)日斜之时,这就使“离别”笼上了一层悲凉的气氛,加重了“离别”之“愁”绪。
6、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7、七年级下册(2017版)还有一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8、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9、这正是这首诗最成功之处,也是第四句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所在。
10、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11、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12、“谁分”,谁料。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仇兆鳌注:“谁分,犹云谁料。”
13、道光十年(1830),三十九岁时,他在《纪梦七首》诗的第五首曰:
14、(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
15、“中华经典资源库”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的一项展现、阐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公益视频资源建设项目。资源库通过诵读、书写、讲解三种形式,从思想、情感和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现经典的独特魅力,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
16、己亥年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年作者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这些诗篇。
17、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18、道光三年(1823),三十二岁《丑奴儿令》云:
19、龚自珍的这种自觉,其实早在二十一岁时的嘉庆十七年(1812)他就西湖之上填词抒发自己的胸怀,就憧憬此种境界,词牌《湘月》,并有小序曰:“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词曰:
20、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21、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22、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23、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4、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够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5、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26、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2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28、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板书:己亥杂诗)
29、再如《己亥杂诗》中第八七首,“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30、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有《定庵全集》。
31、《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己亥杂诗》共315首。
32、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子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33、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
3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35、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36、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7、实习编辑|陈春羽 责任编辑|袁小敏
38、“哀乐”,哀与乐。清顾炎武《路光禄书来感叹成篇》诗:“中年早已伤哀乐,死日方能定是非。”
39、此句的“苍凉”,可以形容环境,也可以形容心境,想来时在夏五月,用来形容江淮气候环境,未免勉强;但形容龚自珍辞官回乡,只身南渡,“苍凉”二字,还是恰当的。而且可说,“苍凉”二字,在龚自珍此行中可说多时萦绕其心中,《己亥杂诗》诗中六用此二字,除此外还有:“簴苍凉行色晚”(第十四首)、“册府苍凉六幕孤”(第五十五首)、“谁分苍凉归棹后”(第九师留守)、“野烧苍凉悼达公”(第一百四十五首)、“座客苍凉半酒醒”(第二百一十七首),可知龚自珍的心境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