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先知》的姊妹篇,也是纪伯伦最后一部散文诗集。
2、 相信梦境吧,因为其间隐藏着通往永恒的大门。
3、 奉献你们的心,却不要交给彼此掌管。因为只有生命之手,才容得下你们的心。
4、 懒散让你成为时代的局外人,使你掉队,而生命的行列带着庄重尊严的顺服迈向永恒。
5、是纪伯伦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一篇长篇艺术抒情散文。它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爱和对音乐本质的理解。
6、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我开始佩服起纪伯伦,他的那些比喻用得太巧妙了,我看完后使我产生很大的同感。 是的,《先知》的确是一本好书,它的语言充满着神圣的色彩,非常含蓄而又令人百读不厌。
7、 在劳作中热爱生命,便是亲近生命最深奥的秘密。
8、 你们的痛苦,是封闭你们心智的茧壳的破碎。
9、当时,世界正处于巨大的政治风暴之中,一次大战的风云,使西方和东方都受到空前的震动,纪伯伦的灵魂深处也掀起了“一场猛烈的革命”。他敏锐地感觉到,一个世界性的变革时代到来了。
10、 交换若不是伴着爱意和厚道的公平,就会让一些人变得贪鄙,另一些人困于饥寒。
11、 恰似孤零零一片叶子,若没有整株树的默许,它也不会变黄。(纪伯伦最著名的作品)。
1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wOQiPoHqRALnZYFuC-LHw密码:owzy 书名:我的心只悲伤七次
13、他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1908年—191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奥古斯特·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14、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在纪伯伦的故事里,四季流转,云朵变幻。
15、 没有舵的航船,也许会在危险的小岛间无目的地游荡,却不至于沉沦海底。
16、 其实是生命在援助生命——而你,自命为施主,不过是个证人。
17、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纪念馆收藏。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18、《暴风集》是纪伯伦最有力度的散文诗集。纪伯伦把这个集子定名为《暴风集》并不是偶然的。纪伯伦特别喜欢象征着反叛、革命、翻天覆地变化的暴风雨。在大自然的狂风暴雨中,他的内心激荡之情能够得到共鸣与抒发。
19、人应该眷顾自己的灵魂和心灵,永远向着精神的高度攀援,热爱自然,热爱他人,以一颗仁爱、宽容之心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
20、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纪念馆收藏。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21、整部诗集内容富有哲理充满智慧,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
22、 让当下带着回忆拥抱往昔,带着憧憬拥抱未来。
23、他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1908年—191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奥古斯特·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24、是一部格言、寓言散文诗集,是作者关于人生和艺术的锦言妙语。
25、纪伯伦墓地位于黎巴嫩北部省临海圣谷贝什里,纪伯伦棺木安放在山下石室里,墓前有一处馨香的玫瑰园,在那里可以眺望整个小镇。纪伯伦墓志铭为:我就站在你的身边,像你一样地活着。把眼睛闭上,目视你的内心,然后转过脸,我的身体与你同在。
26、 爱如何给你加冕,便会如何将你钉上十字架。他如何培育你,便会如何修剪你。
27、 离开市集前,务必不要让任何人空手走上回家的路。
28、是格言、警句、小诗的汇集,也是纪伯伦思想和智慧火花的凝聚。
29、 你若进入那座神庙不为别的,只是求告,就会一无所获。
30、生命的解答蕴藏其中,只要你善于发掘。《沙与沫》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可称双璧,二者都以简短而寓意隽永的诗句,一点一滴地深入读者的心灵。
31、 那种谋求一切、唯独不求显露自身秘密的爱,绝不是爱,而是一张撒出的欲网:捞到的都是无用的。
32、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前后,纪伯伦已受到尼采哲学的影响,他对《泪与笑》中流露出的哀怨、痛苦和倾诉已经表示出否定态度,甚至对再次出版表示"愧怍不安",但最终还是同意出版了。
33、是纪伯伦用英文写成的第二本散文诗集,在风格上与《疯人》中的作品颇为相似,多数具有哲理故事或现代寓言的形式特点,少数则为充满激情、直抒胸臆的典型抒情散文诗。
34、哈利勒·纪伯伦,黎巴嫩著名诗人、作家兼画家,被认为是20世纪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二十世纪全世界最杰出的诗人,在西方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