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分五裂这个成语与战国时魏国的生存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战国七雄中,生存环境相对较好的有三个诸侯国,分别是秦、齐、楚。秦国位于黄河以西的陕西地区,北面和西面都没有强大的敌人,南面虽有巴国与蜀国,但实力与秦国根本没法比。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大将司马错灭了蜀国,占有了巴蜀地区,秦国变法后实力更加强大。三面无强敌,秦国就有条件把重兵集中在东线,也就是北起黄河,中约至函谷关,南约至武关(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境内)一线。因为只需要重点防一条线,无论是防赵、防魏、防楚,秦国的战略压力都不大。
2、因为当时魏国的北边有强大的赵国,而两个国家之间仅仅是以漳水为界,且地势低平,如果赵国想要南下入侵魏国,只需要跨越这条河,轻而易举就能抵达。而魏国的东方有又有强大的敌人齐国,当时齐国经过改革后,已经是最强大的国家,两国之间也仅是以山东菏泽为界,地势也不高。如果两国合击真是防不胜防。而魏国的南面又有楚国,西部又有秦国。魏国夹在他们的中间,简直是四面楚歌。一旦四国合力从四面八方进行围攻,魏国又该怎样保护自己。而张仪的意思就是,就是想让魏襄王与秦国联合,成为盟和国,也不至于四面皆敌,而且一旦受到其他国家的攻击,也可以向秦国支援。
3、地理,是一门讲地又讲理的科学。因其讲地,给我们体味时空的存在;因其讲理,给我们带来了理性的快乐。爱生活、爱工作、爱地理,让我们一起享受到地理的愉悦。喜欢地理的小伙伴们,让我们"立足于地,驰聘于理,思接千载,神游古今"~一起嗨起来吧~~真诚相待,带着自己的阳光,在路上~~“讲地又讲理”期待您的加入!!!
4、(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众公子带领人马一拥齐上,把各兵杀的五零四散,各自逃生。”
5、魏国失去河西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东、西、南、北四境,均无险可守。魏国此时的地盘,基本上是黄河(陕西省与山西省的界河南端)以东,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河北省邯郸市以南,山东省菏泽市以东,河南省漯河市以北。需要说明的是,韩国的疆域北端,包括山西省临汾市一带。也就是说,从魏国国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到黄河东岸的蒲坂(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以西),只有一条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的狭长通道可走。
6、像土块散开;瓦片破碎一样。形容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7、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