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晏殊的年代真的是宋朝最好的年代,而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对待文人最好的年代。宋朝自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文官治国的方针。自此,文人在宋朝就逐渐兴盛,且宋朝不兴文字狱,文人们可以各抒己见,高谈阔论。在宋仁宗时期,其“仁治”更是弘扬到了最大。而仁宗对晏殊亦师亦友,极其信任。宋朝当时的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相对文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才诞生了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文学高峰-宋词。(晏殊的词风格)。
2、庆生辰,庆生辰是百千春。开雅宴,画堂高会有诸亲。钿函封大国,玉色受丝
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的词风格)。
4、《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5、不过,对于一个真正具有灵心锐感的诗人,纵使没有人事上困穷不幸之遭遇的刺激,而当四时节序推移之际,便也自然可以引起内心中一种鲜锐的感动,而写出富于诗意之感发的优美的诗篇。晏殊正是得此禀赋的出色词人。
6、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
7、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8、荷花欲绽金莲子,半落红衣。晚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
9、东风昨夜回梁苑,日脚依稀添一线。旋开杨柳绿蛾眉,暗拆海棠红粉面。
10、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
12、晏殊的《珠玉词》,就对四季变化有着非常敏感的反映——
13、《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14、紫薇枝上露华浓,起秋风。管弦声细出帘栊,象筵中。
15、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16、向晚群花欲悴,放朵朵、似延秋意。待佳人、插向钗头,更袅袅、低临凤髻。
17、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18、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9、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20、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21、本文摘自叶嘉莹先生所著《北宋名家词选讲》第一讲
22、长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且留春。
23、摘承金盏酒,劝我千长寿。擎作女真冠,试伊娇面看。
2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6、环境。晏殊的年代真的是宋朝最好的年代,而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对待文人最好的年代。宋朝自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文官治国的方针。自此,文人在宋朝就逐渐兴盛,且宋朝不兴文字狱,文人们可以各抒己见,高谈阔论。在宋仁宗时期,其“仁治”更是弘扬到了最大。而仁宗对晏殊亦师亦友,极其信任。宋朝当时的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相对文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才诞生了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文学高峰-宋词。
27、离家在外的人,总是会被暮春的景色惹动愁绪。
28、晏殊在永安的宋朝,官至丞相,到了宋仁宗时期,也是知名度赫赫,他是君主的教师,那样的晏殊,他的词当然就多了雍容华贵悠闲自在。车风昨晚回梁苑,日脚恍惚间添一线。梁苑,是梁孝王的东苑,苑内奢侈壮美自不必说,便是座上宾全是当朝大名鼎鼎的权势或是文人墨客。晏殊在这儿用梁苑指的是自身的私房。正是因为拥有悠闲自在的日常生活,才拥有对日常生活的微小的体会,看见那自然光一点一点挪动,体会着岁月的消逝。由于晏殊是在北宋仁宗时,官至丞相。
29、新曲词丝管,新声更飐霓裳,博山炉暖泛浓香。泛浓香,为寿百千长。
30、醉折嫩房和蕊嗅,天丝不断清香透。欲傍小阑凝坐久,风满袖,西池月上人归后。
31、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32、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窗户。
33、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34、 (1)雍容典雅,体现出浓重的富贵气象。一生圆满幸福,具有真富贵的生活,又具高雅脱俗的情趣,发而为词,多富贵之语,和平之音。
35、其中一个故事也就是他14随时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14岁的晏殊被地方官以“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不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考试。事情也十分凑巧,科考题目居然是他以前做过的。这样他就顺利高中了,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复试的时候,把情况如实告诉了皇帝,并且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目。皇帝与大臣商议后,出了一道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答卷非常优秀,又得到了皇帝的褒奖。
36、脸傅朝霞衣剪翠,重重占断秋江水。一曲采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
37、晏殊是北宋第一位大量作词的文人,将小令的创作推向成熟。他以《珠玉词》里的136首词作,影响着宋词沿清丽婉约这一方向发展。
38、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39、时光只解1催人老,不信2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4酒易醒。
40、若没有精心构思、反复斟酌,恐怕很难写出这样工整、又浑然天成的对仗之句。
41、晏殊幼得“神童”之名,十四岁得宋真宗嘉赏,后官至宰相,有“宰相词人”“富贵词人”之称。对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这些后来名闻天下的后辈,“伯乐”晏殊都有栽培举荐之恩。
42、一般来说,篇幅短小的令词不适合刻画人物形象,但晏殊却善于抓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能用短小的词展现出鲜活的生命——
43、晏殊当时在这个筵席前,可能看到了这个老大伤悲、不得其所的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方的境遇的悲伤。而晏殊所托喻的是歌女,如就歌女而言,还有更深一层的悲哀,那就是歌女是“卖笑”的,是要以笑语欢歌博取人家的欢喜、人家的报酬,所以,内心即使有悲歌,眼中有泪水,也要“重掩罗巾”,不能让人看到。“重掩”,是屡次流泪,屡次擦干。屡次悲哀,而又屡次不能让人看到悲哀,强作笑颜,这是一种极为深重的悲哀。
44、抒发了作者对流年易逝,对景伤情,感叹人生的凄凉心境.
45、教育。晏殊从小生长在一个文人之家,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是必然的,且从小就聪明好学,5岁就被称之为“神童”,14岁时就参加殿试,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秘书省是宋朝专门管理藏书的机构,拥有很多珍贵的图书资料。借此机会,晏殊在任职期间,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一个人光有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后天的努力,都说“天道酬勤”,否则也只会出现方仲永的悲剧。由于晏殊的才华与品德,在18岁时受真宗赏识,做了“太子舍人”,给太子赵祯当伴读。自此之后,晏殊的人生就“开挂”了,因为赵祯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这个时期也是宋朝最辉煌的时期。
46、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47、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48、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49、留花不住怨花飞,向南园、情绪依依。可惜倒红斜白一枝枝,经宿雨、又离披。
50、淡薄梳妆轻结束,天意与、脸红眉绿。断环书素传情久,许双飞同宿。
51、但是在晏殊的词集中有一首例外,那便是他的一首《山亭柳》,表现出了与他别的词不同的风格。
52、晏殊的作品喜欢用春来秋去的燕子来烘托意象,无论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还是“日高深院静无人 穿帘海燕双飞去”,再或者“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都反映了他“要走的全然要走,生命总在消逝中虚无”的人生观,是他对时光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53、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54、“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已经是“泪滴春衫酒易醒”,忽然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55、 李清照(1084一一约1151)宋代著名词人。曾为夫妇二人妆集的《金石录》作序,有《漱玉词》
56、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此时情绪悔风流。
57、总是调零终有恨,能无眼下生留恋。何似折来妆粉面,勤看玩,胜如落尽秋江岸。
58、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59、褰油幕,调清乐,四海一家同乐。千官心在玉炉香,圣寿祝天长。
60、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此可比较李清照《声声慢》与苏轼《念奴娇》便知。
61、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