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3、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
4、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曹雪芹朱熹说过关于“读书”的名言有什么朱熹说过关于“读书”的名言有: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论语集注》
7、 假如心不在经上,眼也会看错,心眼不能专那读只是口在念,叫做『漫浪诵读』,随口滑过,自己读什么都不知道。常有人有这种体验,读一部经,虽然读得很熟,这部经也很长,可能要读一个小时,从头到尾读下来之后,到读完了觉得好像自己刚才心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心不在焉,一直读完了之后才觉醒到自己没有专注,你看这就白读了。所以最重要的心要到,到哪里?到你所读的经典里头。如果心、眼不到,只是口在读,这种读的遍数多也没用,他也记不住,他不入心。即使他读得很熟能够记了,他记忆也不能长久,只要过一个礼拜不读他可能就忘了。所以这是什么?「心眼口,信皆要」,关键在心到。所以这『三到之法,心到最急』,最急是最关键、最重要,心要先到,你的眼口自然就跟着到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1、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12、切已体察。朱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什么叫"体之于身"?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1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14、从《脑筋急转弯》到《成语词典》,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淘气包马小跳》到《笑猫日记》,从《唐诗三百首》到《特种兵学校》,从《上下五千年》到《十万个为什么》,书的海洋包罗万象,总能让我流连忘返。
15、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6、(1)读熟了课文,我们来理解这则文言文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17、老师教你大概一百个字,十遍能不能背下来?十遍不能背下来就缩短,教五十个字。能力好的,十遍能背大概三百字都有,这是中等的人才;有特殊能力的,记忆力非常好的,反应非常好的,大概可以能够背六百字。十遍,你能背多少,老师就教多少。能背之后,要叫你念一百遍、两百遍,这是一天的功课,两百遍念下去之后就不会忘记。明天上课,就把今天教的这个先背一遍,老师听了之后再教你底下的经文。用这个方法,没有讲解的,完全是背诵。句读,老师教给你的,用朱砂红笔把句子圈下来;文言文没有句点的,老师把句点(叫句读)教给你,你念得清楚、念得明白。这本书大概是半个月、一个月就学完了,像《大学》、《中庸》,半个月学完,《论语》一个月可以学完,《孟子》两个月可以学完。但是不是同时教,只教一样。这样教的背下来之后,你一生都不会忘记。
18、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19、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0、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1、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22、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23、(4)再次指名读:谁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出节奏。
24、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6、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思。——朱熹《性理精义》释义:读书的方法,没有比按照由浅入深的次序逐步前进最终达到精通更重要的了。
27、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8、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29、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30、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1、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32、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详,逐段反复,虚心努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33、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然后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一样,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后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慢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34、朱熹(115—1200.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