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2、四岁诗词神童原来是“全才”,奶奶也站出来了
3、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的区别)。
4、(拈轻怕重)拼音niānqīngpàzhòng,意思是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怕挑重担。出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5、(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
6、别里科夫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其精神薪火相传,当今还有人因循守旧,不思创新。
7、在第七版《现汉》中,对“图腾”这个词条,做了如下解释:
8、D项“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形容真实存在的事情,与“谣言”搭配不当,排除。
9、一个是不许别人怀疑,一个是不许人插嘴,都是强硬派作风,意思却不一样。
10、 “坚苦卓绝”强调的是精神上的,在困难环境下的坚强意志;“艰苦卓绝”强调的是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
11、①近年几宗事故中,传媒耸人听闻的报导手法和侵犯私隐,激起公众强烈抗议。
12、都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的意思。“束之高阁”着重指闲置不用、不管或不实行;对象多为具体或抽象的东西,如“书籍”、“理论”等;多用于书面语;可以将其对象用在介词“把”后,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但不能用“对……”、“对于……”作它的状语;“置之不理”着重于不理睬;对象多为“事”或“人”;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不能用于“把”字句,前面常用“对……”、“对于……”作状语。
13、坚苦卓绝: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坚苦,坚韧刻苦。
14、一文不值:意思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后来形容一个人无用。值,值得。
15、如果是一位对词典不熟悉的人,或者眼镜恰好没擦拭,一不小心就会买了山寨版。
16、两者是近义词,但区别还是有的。“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或出语离奇荒诞,使人震惊,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更不一定是坏事。“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震惊的坏人坏事。
17、这是2007年的《新民晚报》的一则新闻,其标题是《户口簿出错小学生“丧偶”两年“这么点小事” 派出所不以为然》
18、(喜出望外)望:希望。遇上出乎意料的、超出预测中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开心。
19、 ①这起案件中,劫匪的一切行为都是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真是骇人听闻。
20、C.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不容置喙 不容置疑
21、①读古书要求甚解,不能食古不化,引喻失义。
22、这里的“先哲”,如果解释为“对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的尊称”,那么这句话说的很恰切。
23、徇私舞弊:为了私人关系或自身利益而使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徇:曲从。
24、菌子老师对此处改动颇不以为然。虽然语言应该按照使用习惯作出调整,但也不能因为部分人用错了,就调整某个词语的意思,损伤汉语表达的精确性。
25、第7版则删掉了这一注解,即“可以指好事,也可以指坏事”还特别加了一个例句:
26、一个为是非上的否定,一个是态度上的不在乎,不可混淆。
27、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28、例1:横线处搭配“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对应“骇人听闻”。
29、“先哲”与“先贤”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在2010年的祭孔大典上,就有如下祭文:
30、 只要注意了这两个成语主客观的区别,就能准确地辨析出这一对成语的区别。如:“他们散布了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企图扰乱人心。”这句中的“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因此用“耸人听闻”来与它搭配是恰当的,如果用“骇人听闻”就不确切。
31、④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的所有权问题 ,用不着第三国来指手画脚。
32、不以为意:不把人或事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意,在意,在乎。
33、 ①他沉思片刻,一挥而就,一只栩栩如生的虾便跃然纸上。
34、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喙:嘴,置喙指插嘴。
35、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使人震惊”。“耸人听闻”第一个字是动词,形容说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第一个词是形容词,形容让人听了害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