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国藩作为传统文化与封建政权的捍卫者,他的立场显然是保守的"。"但是,洪秀全的神权政治比曾国藩所维护的封建政权更落后,两害权取其轻,曾国藩镇压太平军获胜,缩短了瞎折腾的时间,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反而较为有利"。
2、曾国藩在近代历史上可以说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着整个清朝晚年,其历史地位之崇高那是不言而喻的,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曾国藩在晚清时期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唐浩明跳出“三立完人”和“汉奸卖国贼刽子手”的传统习贝,从对文物历史化的反思入手,探索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写他的文韬武略,又写其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意。
4、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同月,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八月,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5、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
6、曾国藩,这位于清末带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之变的名臣,是近代中国最显赫也是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他曾经被赋与「中兴名臣」的形象,然而他也曾被定位成镇压人民起义的刽子手,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
7、这就给别人制造一种假象:曾国藩始终统帅着湘军,是湘军说一不二的领导,他指挥着各路兵马,最终平息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了清朝中兴之业的大功臣。在此,笔者就来说说,曾国藩是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把别人的的努力当做自己的嫁衣的。有以下几点理由:(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
8、唐浩明精心研究曾国藩整整十年有余,心得独具而厚积薄发,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扎实的文学素养,著成《曾国藩》。
9、如果一个人能把失败当成正常的反馈,每次失败之后,必然会更强大。
10、左宗棠与曾国藩可谓是一生“相爱相杀”:曾左绝交过,左宗棠几乎天天骂曾不如自己,但曾去世后,他却在挽联上署名“晚生”。
11、曾国藩凭着这样自省的功夫,戒了烟,戒了色,也不再暴躁……他的缺点一点点消失,更难能可贵的是,终其一生,他只因为重病,中断过两个多月,直到去世前一天,他依然在记日记。
12、太平军再流氓,也拿层层壁垒无可奈何,经常连湘军的面都见不上,湘军在墙内,太平军在墙外,满身战术无计可施,墙内大石滚落,弓箭侍候,常常被360度无死角碾压。
13、这个场景,在历史上是非常奇葩的,闻所未闻。
14、对其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以制民",是应该否定的。对此,有的论者反驳说,说曾国藩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于制民",是没有根据的。
15、每天都在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还不忘记日记,自省其身,每年写作60多万字。
16、每天四个小时行军,走大约三十里,然后不再前行,开始挖沟修墙,也是四小时左右,整个行军速度和蜗牛差不多,晚上还要轮流站岗,称为站墙子。
17、从这个角度来说,比卢梭的《忏悔录》意义更高。
18、当然,笔者承认曾国藩白纸画图,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开始办团练,期间和太平军作战失利,几度自杀,被人救回,最后曾国潘坚定信心,屡败屡战,最后取得了攻占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胜利。这也是曾国藩一生最大的成绩,曾国藩暂时安定了清朝的局势,并打下一个同治中兴的局面,客观上为清朝争取一些国家利益创造了条件。不过,曾国藩只是运气好罢了,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摘取谁都可以摘取的胜利果实。换句话说,这些“巨人”的努力为曾国藩做了嫁衣,才使他最终攻入天京,拿下了平反太平天国运动的首功。
19、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就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在清代末年,他不仅精通诗文书画,还刻苦学习英语。在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取得了清末外交史上一次重大的胜利。次子纪鸿喜爱自然科学,是清末的数学家,只可惜中年早逝。孙子曾广钧是诗人。其曾孙辈曾约农是台湾东南大学第一任校长,玄孙曾昭抡是北大化学教授,曾昭燏是南京博物院第一任院长,也是著名的考古学家。
20、高度推崇曾国藩的近现代不乏有很多改革家,领导人,你是否会好奇,为什么他们对曾国藩有这么高的评价?请保持好奇心,打开这套书你自会开卷有益。
21、有称赞曾国藩的,就有辱骂曾国潘的,谁也不可能让大家都喜欢你。有些人就骂曾国藩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卖国贼”、“汉奸”、“反动头子”、“刽子手”;也有人说曾国藩是“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22、但曾国藩一次又一次,都从失败的泥潭里,不止爬出来了,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3、在总裁读书会精品课上,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CEO王胜江为我们推荐了《曾国藩》,这周小书僮陪你一起来精读这本书,看看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人生。
24、《看历史》:现在社会上非常流行《曾国藩家书》,很多人正是通过这本书认识了曾国藩,也有很多人从这个方面对曾国藩进行解读。请问您是如何解读《曾国藩家书》的?
25、然而这是曾国藩第六次考试了,捐生身份对他而言,不亚于当头棒喝。
26、按照人们固有的看法,一般所有人都认为晚清八旗、绿营已经不成气候,大清帝国是靠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最终才平息了12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确实是扑杀太平天国的大功臣。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太平天国是曾国藩灭掉的吗?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曾国藩参与扑杀太平天国的战争确实是没错,但我认为,曾国藩不过是在适当的时间碰上了适当的好运,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其他人都是他的垫脚石。
27、在清朝初期,清朝的军队是八旗军,当时是无望而不胜,但随着统一全国,旗人逐渐被腐化,战斗力逐渐衰弱。在平灭吴三桂时,康熙更多的依靠绿营兵,八旗军已不堪重用。到了后来,绿营兵也开始腐化,不复当年重用,剿灭太平天国是主要依靠还是汉族官僚阶级自己的武装部队。
28、当时湖南的正规军绿营军,特别看不惯曾国藩的团练兵,有一天就找了个理由闹事儿,加上当地官员的推波助澜,这些兵痞子大胆的围攻了曾国藩的办公室。
29、除了做了十三年的京官,曾国藩还带兵打仗,一生中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镇压太平天国,与太平军打了十二年的仗,挽救清朝于危亡之际。
30、所以,整个湖南官员,选择了彻底孤立这个“曾剃头”。
31、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
32、曾国藩到了长沙以后,对官场潜规则不管不顾,自己开了审案局,对土匪流氓从速处理,就为了避免有人来求情,这一来就断了很多官员的财路。
33、曾国藩绝对算不上天分高的人,考了七次才中举,年轻时还非常激进暴躁,骂同僚,骂皇帝,最终却华丽转身,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成为梁启超,毛泽东等很多大人物的男神。
34、蒋介石更为过,床头两本书之一便是《曾文正家训》,他把曾国藩的军事思想用于带兵打战,也列在黄埔军校教科书里,梁启超更是大呼“五千年才出一个的奇人”一代书生造诣如此,却是古今少之又少。
35、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
36、我买了很多写曾国藩的书,一套一套,全部束之高阁,读不下去,要么晦涩艰深,要么云山雾罩,抑或不知所云的厚黑之学。
37、一件事情,做一天不难,做三年五年也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
38、曾国藩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家风端正,家教严谨。他对子女的教育,在其家书中多有体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的两方面。
39、因此,太平军如若取得全胜,洪秀全的神权政治得到巩固,有可能会把中国拉回到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去。
40、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41、笨也就算了,身上还一堆毛病,爱抽烟,好色,脾气暴躁,常与人发生争执,喜欢聚餐海吃,爱看热闹,经常去菜市口看杀人砍头……
42、另外曾国藩家训中的道理,其实下手的地方并不难。像要勤快,就从早起做起就行了。要节俭,就从家中的用度不能太大做起就行了。制定一些可以落地的规矩,家里面的人共同来做,也就可以落实了。
43、中华民族本不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盲目国学热只会退步!
44、唐浩明,衡阳市人,1946年10月生于衡阳官宦家庭。其父唐振楚为蒋介石机要秘书,随国民d撤退去台湾,由其伯父抚养。
45、即便是太平天国运动可以成功建立新的中国,赶走西方列强,这种制度又会持续多久呢?最终还是要走以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道路才有希望,因为历史已经证明。
46、如果要选一位人生向导,曾国藩可谓不二之选。
47、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考量当时局势,没有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
48、《看历史》:被多次重新解读的历史人物会被脸谱化(社会印象),比如曾国藩就有很多脸谱,您是怎么看的?
49、有一段奇妙的缘分,似乎在冥冥之间让两代的衡阳知识精英跨越时空,成就了彼此。唐浩明的老家与曾国藩的家乡相距只有15里地,唐家的祖先曾经办了一个私塾,请了个名塾师汪觉庵。
50、其曾氏主张,不留钱财给子孙,但留诗书和家规。在富厚堂里最让人徜徉的地方,是3栋藏书楼,多的时候,藏书30万册,这些书是曾国藩从北京琉璃厂买来的,从北京运到湘乡山沟,历经艰辛,方显宝贵。曾国藩的公记藏书楼,曾纪泽的朴记藏书楼,曾纪鸿的芳记藏书楼,都曾雇专人管理。曾纪泽在家乡待到39岁才出来做官,靠自学的英语获得留欧公使一职。在这山清水秀的清净之所读书思考,坐拥万座书城,又有父亲的谆谆教导,怎能没有出息。遥想30万册的藏书楼,我真想就留这里当个图书管理员,可惜已经是楼在书空。
51、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
52、"技"所包含的只不过是坚船利炮的武器之类。魏源明确说:"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而曾国藩的"智"则既包涵了"坚船利炮"的技能,也包涵了"制器之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文化或其他先进的文化,乃至包括魏源要禁传的学术的某些部分。
53、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倔强的老头,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与世长辞。
54、当然,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并不是没有依据的。曾国藩的历史地位,与孕育他的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把曾国藩所处的时代的历史环境联系起来分析,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曾国潘能作什么,不能作什么?曾国藩究竟是阻碍了当时社会发展中的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55、不但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两岸高层政治人物也有不少成了唐浩明的书迷,例如朱镕基。
56、中国人骨子里是有一种传宗接代、家运绵延的使命感的。一个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但中国人生命的意义在家庭的血脉延续中得到了超越。这是中国人的心理特点。曾国藩的家训是家族最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很多人关注的家族传承,往往是物质层面的财富传承,但真正可大可久的是精神层面的财富传承。物质总会消亡的,但精神的东西是可以传之无限、影响无限的。
57、在战争上,他不像孔明一样有很多锦囊妙计,用的也是笨拙的计策。他以“扎硬寨,打硬仗”而著称。湘军主动攻城时,如同巨蟒缠人一样,用一道一道的壕沟把这座城市活活困死。他们攻城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往往是一年、两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挖壕沟。安庆、九江、天京,都是这样打下来的。等战争结束,城墙外的地貌就都被湘军彻底改变了。在他和太平天国对峙,被围祁门时,他死守了10个月,遗书都写好,随时准备挥刀自尽,最终柳暗花明,战胜太平军。他曾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战争生涯一是“屡败屡战”,一是“艰苦卓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