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当下不杂。是指当下的事情才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活在当下我们做事时不要思前想后, 保持心绪平静不杂乱。
2、南唐后主李煜在国破家亡被掳至京师后,无法顺应着去面对,常常填些怀念故国家园的词。
3、第二部分:当下不杂。是指当下的事情才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活在当下我们做事时不要思前想后,保持心绪平静不杂乱。
4、现在,你又知道我们之所以会幻想未来的原因了,是不是更愿意抛弃幻想,脚踏实地了呢?
5、物来顺应,就能做一个不困惑的智者、一个不忧虑的仁者。
6、这是一种豁然明朗的性情,更是自心清净的处世之态。
7、等他趴在地上做了1个俯卧撑,他又想:既然都已经摆好姿势了,我就索性多做了几个吧。
8、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别再纠结了,该怎么面对就怎么面对,无非就是损失财物,再大还能背个处分啥的吗?背了又能怎样,大不了混掉余生,大大咧咧地痞痞过余生。事情来了,就面对吧。
9、物来顺应:对于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出现,不必惊慌逃避,顺其自然。(既过不恋)。
10、这句话分别告诉我们对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不同态度,第一部分:既往不恋。意思就是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我们不要再留恋,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哪怕整日沉浸在其中,过去的事情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11、一旦开始去做,就会面临各种痛苦,而且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后,才有结果,这对个人能力和意志力的要求就高多了。
12、蔡锷辑,共12章,4万余字。《曾胡治兵语录》中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等前十章为治军问题。主张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练兵要严格。
13、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知足天地宽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5、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6、等我一觉醒来,发现已经早上10点了,6:30的闹钟一点都没听到。
17、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18、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大目标分解至可轻易行动的小目标,然后放下大目标,聚焦当下一个个小目标来做。
19、短短16个字,却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哲理,值得我们深思。
20、写完十几个字之后,神奇的事发生了,我居然不太想停止,想继续写下去。
21、但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不同,他们会因为这次失败,对未来产生更多的恐慌,觉得下次更不可能做好,因此就更容易沉浸在对过去的懊恼与追悔中了。
22、禅宗有个公案——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你年轻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呀?”师父说:“我就是砍柴、挑水、做饭。”小和尚问:“那你得道开悟之后,你都干些什么呀?” 师父说:“我还是挑水、砍柴、做饭。” 小和尚问:“那有什么区别呢?你活了一辈子也没什么进步啊?”老和尚说:“不对,有进步。我年轻的时候是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现在呢,我开悟了,我现在砍柴的时候就砍柴,挑水的时候就挑水,做饭的时候就做饭。”
23、现在最难做到的是既过不恋。这个恋字的意思与爱无关,是死缠烂打,揪住不放的意思。简单举个例子,就好比有的人离婚都二三十年了,说起前任还是怒火中烧,无法让过往淡然,辛苦的当然是自己啦。哪怕过去就是一只伤害了自己的怪兽,它已经跑远,你追不上,还天天跑天天追,还幻想可以追得到去反咬一口。有这个心情和功夫,去追个新的怪兽好过啦。
24、说起风,想起一个著名的禅宗故事,《坛经》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25、“因为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能让我看到不一样的酒瓶,不一样的桌子,不一样的世界。”这是毕加索给出的回答。
26、《曾胡治兵语录》是中国近代语录体军事著作。
27、兵机、战守两章为战略战术问题,讲究持重谨慎。主张“简练慎出”,无充分准备不轻言战。以后发制人为主,又注意抢占先要以求先制,重视以主待客持久待变,提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
28、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过于留恋;现在的做的事情要清晰、有条理;那些将来的可能发生的事情,还没有到眼前,不要过于急着处理。
29、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但是在当时的乱世,所有的统治者只会赞赏,却不能真正地实施仁政。
30、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31、下车后,我准备掏身份证取票时,发现完了,包落在出租车上了。
32、当时不杂。当时就是现在的意思。正在进行时。这个杂字可以理解为杂念。这些年,生计难了,社交少了,多的只有一个东西,而且不止一个,而是很多很多,就是杂念。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很多人都觉得这几年自己越来越丢三落四了。神情恍惚。现在似乎一切都过去了,但是杂念更多。怀抱如此多的杂念,怎么应付生活?抱着一块块巨石,如何跳舞?杂念不会杀人,但是会令人变傻。痴痴呆呆,坐埋一台。什么事情都干不好。面对现实,实不可有杂念。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实在无路可行,顶硬上。顶硬上前提就是心无旁骛。船头怕贼,船尾怕贼,缩在船中间又怕翻艇。到头来得个怕字,什么也得不到。
33、立足当下是我们每个人最应该掌握的能力。太多地关注过去和未来,就越容易错过现在。是非成败转头空,过去的终成为历史,已经发生的,纠结也无法改变,过渡沉溺在过往里,会迷失我们的初心,不如尝试着臣服,全然接受既定的事实。将来的事情即使再美好,也不要刻意的逢迎,毕竟未来的事情又有谁能说得清呢?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当下的做好,不去胡思乱想。我们的恐惧总是源于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遇事总是考虑太多,面临大事时瞻前顾后,既担心自己做不好,又对自己没有信心,最终在犹豫中错失了成功的良机。
34、最后一部分未来不迎,是告诉我们对于未来的事情,变化莫测,没有人可以预测,我们不要刻意的去迎合它。对于未来,我们可以拥有计划,为了完成向自己的计划,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为之努力,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加的富有动力。
35、(自己与心)关于自己,关于心,那些打动无数人的文字
36、曾国藩博古通今,仕宦早期多用儒术,作风强硬,中后期善用黄老,以柔克刚,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儒道两家思想的互补交融;他能文能武、能作文能带兵能治理,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理想结合。
37、最近读曾国藩,看到一段话:“未来不迎,既过不恋,当时不杂。”幡然大悟,深有体会。
38、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39、当我们完全陶醉于正在做的事情当中时,内心会感到纯净与宁静,感觉自己超越了日常现实,超越了时间与自身,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会逐渐忘记曾经难以摆脱的痛苦和不堪。
40、这是说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地去做,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同时也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思想。
41、对于曾胡“为将之道,以良心血性为前提”的思想,蔡锷也十分崇尚,认为这是“扼要探本之论”,并将其忠君卫道的内容转换为救国救民的大义,从而为这个命题赋予了新的内涵。蔡锷还从曾胡“以主待客”的作战指导思想受到启发。
42、可是说得轻巧,如何做到才是更重要的问题,早在清朝时期,著名的大臣曾国潘就给了我们答案。他曾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43、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毕加索每天都会在百忙之中抽时间画同一幅画,背景是阳台的铁栏杆,近景是一张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它。
44、出自《曾胡治兵语录》:“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45、特别是在第六次考秀才时,他没有考上,学台大人给了他四个字的评语:“文理太浅”,这使曾国藩十分焦虑,甚至把这件事当成人生中的奇耻大辱。
46、未来不迎:未来还没到来,却又一定会到来,不是你我能控制的,不必过分担忧,既然来了,那就欢迎。
47、其实,不只是曾国藩,古今中外,都有人讲过类似的话。
48、它包含这样的道理:不纠结于未来与过去,不去追究已发生与未发生的事情,关注眼下,把当前的事情尽力做到最好。
49、对未来做规划,绝对是有必要的,但这个规划的价值在于,能让我们相信过程,从而盯着过程努力,而不是盯着结果幻想。
50、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焦虑”,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
51、失去的东西就要学着去接受,学着放下,毕竟很多事并不会因为你的悲伤就会回来,结果就会被改变。
52、还有,马太福音里说的:“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53、曾国藩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放得下的人生态度,众所周知,曾国藩并不算聪明,在仕途之初他考了多次才中举,年轻时做事急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缺点在曾国藩身上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稳重谦逊。
54、这个危害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但为何又只有很少人,能很干脆地放下过去呢?
55、1917年此书由上海振武书局刊行。1924年蒋介石将此书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增辑《治心》一章以《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出版。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曾出版《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1945年八路军山东军区重印出版。
56、再比如,王阳明说过:“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57、多年以后,一位叫蒋志清的读者,增辑了《治心》一章,并以《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共13章)的名义印发作为黄埔军官学校的教材,这位虔诚的读者此时的身份就是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
58、即过不恋:既然过去的,我们也无法挽回,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不必留恋。扩展资料:这句话出自《曾胡治兵语录》。
59、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60、新学到的座右铭是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61、在中国人的词典中,逆来顺受是一个贬义词。一说起这四个字,人们就想起了小媳妇,小媳妇的对立面是恶婆婆。当小媳妇面对恶婆婆的时候,既然无法企及恶婆婆的地位,自己又不够称做婆婆,想要活得好一点,唯有逆来顺受。这不是人的哲学,而是生存的哲学。
62、为了能在家里多呆一晚上,我刻意买了周五晚的车票,这样一下班就过去的话,正好赶得上。
63、想的话,只需要在脑子里转一转就有结果了,没有任何困难和限制。
64、这就是沉湎过去会带来的危害,它会让我们的情绪和注意力,都停留在对过去的懊恼或悲伤中,进而又耽误了现在和将来的事。
65、但现在不同了,你既然已经知道原因了,是不是就更能放下过去,往前看了呢?
66、《微习惯》作者斯蒂芬,分享了一个“挑战1个俯卧撑”的故事。
67、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68、当时,他的好友,音乐家鲁宾斯经常来画室拜访他。有一次,终于忍不住好奇,问他:“每一天都描绘同样的静物,难道你不厌倦吗?”
6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70、所以孔子选择了顺其自然,退而讲学著书。最终收获了桃李满天下,很多弟子都为国家尽了力,还留下了照耀千古的中华经典《论语》。
71、沉湎过去,徒耗情绪和注意力,与人与事都无益;
72、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后,我们的每一次行动都会更接近目标,也就更能专注做事了。
73、灵明无着:灵光与神明存在于世间,却又不附着在任何事物之上。
74、到现在,我已经坚持睡前写作两个月了,大多数时候都能写1-2小时。
75、释义:该读书就读书,不要有其它会客交友的杂念;该会客交友就会客交友,不要惦念读书。一有其它杂念,就会有许多离题的想法。用心干什么就应该没有其他杂念,事物来时,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事情没来,就不要主动找寻它。事物来时要一心一意处理事物,事物过去了也不要过多思考它。不做违背规律和没有用处的事情。
76、生活本就充满了不确定,面对成功路上种种未知的考验,要想成大事,不能犹豫!不能纠结!每个人都在努力,你犹豫一步、纠结一步,就落后别人一步。
77、可是在这大风吹过之处,如何能保持我心巍然不动呢?如何能做到“当时不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