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
2、(想一想)你知道“三苏”指的是谁?“三曹”呢?知道答案的可以在下面留言。
3、提问:谁能说说“拊掌大笑”的意思?首先用文言形式读几遍故事(至少三个孩子读,特别是“谬矣”这一语气词,要有特色,注意动作表情)再用白话文的形式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4、师:所以这个故事也很可笑。课前简单放松一下,准备上课。
5、现在却摆动尾巴相斗,错误啊!(乃、掉、谬)(2分)
6、接下来,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趣味。同样的斗牛图,我们却读出了不同的趣味。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处士和牧童的句子,再用一两个词写写他们不同的表现。
7、(点评)从学生中来,小朋友借助朗读,借助注释和同学互帮互助,基本上疏通了文意。老师通过板书进行了梳理。抓住主要人物、讲清事件,就能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看起来还是非常落实的。小朋友的自学能力比较强。部分同学对小古文的理解很到位。相互帮助有价值。
8、 (可能填:处士怒而骂之;处士急而辩之;处士愤而走之。)
9、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10、生:尾巴是在摆动的。请大家看两幅图。你看哪一幅图,是摇动着尾巴,牛尾在摆动?
11、这个故事很有趣吧,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2、比如杜处士对牧童的观点“笑而然之”的反应是他真的认为牧童对吗?在我看来,此处之态度有点类似于当一个小孩就一个他不懂的问题发表了一个幼稚观点的时候,我们和蔼宽容地摸着他的头鼓励道:“不错,不错,小家伙很聪明,你说得很对。”却并不跟他争辩和解释,因为他的年龄、思想和专业素养都尚不足以理解和谈论某些问题。
13、我会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想象画面,根据文意展的联想开丰富……)
14、 默读第24~27自然段,独立概括内容及人物心情。
15、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山林经一场秋雨的清洗,天气凉爽,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
16、目标精准。本节课饶老师确定了“读懂文言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这两个目标,围绕目标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17、D、节奏读完以后,拿出《画家与牧童》这篇课文,让学生比较,大家发现有何不同?(文字表达不一样,篇幅的长短不一样,画家与牧童之间的故事,人物不一样,表达的角度、关注点不同)
18、师:牧童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是抚掌大笑,有表情,也有动作。你们来练一练。牧童是怎么说的?
19、师:你来讲第一段,你来讲杜处士和牧童发生的故事,你来讲古语有云。请你先说
20、师:晒的意思。我们学过一个成语叫。一曝十寒
21、师: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课件19)
22、师:我听的时候注意的不一样。他有没有想象?
23、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 / 杜处士好书画》
24、而苏轼之引用古语就更有意味了,所谓“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真的是指要向各行业的行家里手请教和学习吗?或者说即使真是此意,那绘画的行家里手是谁?是戴嵩还是牧童?在我看来,苏轼引用古语的意思是:“耕织之事固然要请教奴婢,因为他们是行家。但对绘画之事而言,戴嵩才是行家,奴婢牧童则是外行,所以也就别问他们和把他们的看法当真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神似’之艺术妙理!”
25、师:这样就更吸引人。如果你能加入想象,这样来讲故事,就会让故事的内容更丰富。我们先来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画讲讲他们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
26、 原句: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7、 第三步:出示不同版本的盘古开天地神话,引导学生辨别。(有的版本就没有写到光,盘古是用自己的四肢撑破了“大鸡蛋”。)
28、师: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第一自然段给大家听。你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
29、B.句中连用“哉”“乎”两个叹词,表现钟子期对俞伯牙琴技由衷的赞美之情。
30、最后,此文引用了古语“耕当向奴,织当间婢”,引用得恰到好处,在文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点题。“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为了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作者运用“引用”法,在篇末点题,不但突出主题,而且使主题得以升华,带有普遍意义。第结尾。引用古语结尾,留有余味,发人联想。第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语,一共两句八字精炼深刻可以说是优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叙述要精炼生动得多,从而节省了文字,效果也好得多。
31、引用需要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32、是本笔记,记录了苏轼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失为“文人眼中的另一个世界”。《书戴嵩画牛》就是此书中的一则小故事。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精妙导入,解题意这一环节,我指导了学生理解“书”字,读好课题《书戴嵩画牛》的停顿的同时,向学生渗透“题跋”这一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叫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后的文字叫题跋,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就是苏轼根据戴嵩画的《斗牛图》题跋而成的,扩充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初步明白什么叫题跋。
35、 “儿得活”:小儿得救后,众小儿表现得怎样?大人们是怎样称赞司马光的?
36、(3)拓展说话,揭示主题。如果你看到杜处士,你会怎么说?杜处士又会怎么说?从而引出苏轼的观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揭示文章主题,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应当享有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请教。仿写句子,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今人有云:养花当问( ),作诗当问( ),( )当( ),( )当问( )……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不可改也。说一说站在文中人物角度获得了哪些启示?由于前面的环节层层递进,最后引导学生,智慧在哪里?智慧来自虚心向别人请教的事理。对学生来说降低了难度,通俗易懂。
37、师:有上百件多吧。这个以这里是珍藏的意思,他藏的宝贝,要用百来
38、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39、(3)(2分)琴弹得好啊!(采分点:善、句子通顺)
40、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根据自读提示自读课文。
41、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42、(1分)(1)吕氏春秋/吕览 (2)(1分)心志,情志
43、 设计思考:长文短教是教师经常听到的词语,为什么长文要短教?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教学目标任务不同,为了紧扣目标,教学必须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长文短教呢?这里面可研究的东西就很多了。可以以点带面长文短教,可以突出重点长文短教,可以提纲挈领长文短教,可以举一反三长文短教。教师在长文短教时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蜻蜓点水。而是要体现一课一得的理念,把这一得教深教透,练好练实。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某一个能力点上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终身难忘。
44、 设计案例: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是一篇创世神话。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文本第2自然段想象有疑惑。课文写道:“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学生的疑惑是:其课文后面写盘古死后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既然当时连太阳、月亮还没有,那“一丝微光”是哪里来的呢?其当时天地未开,宇宙中什么东西也没有,哪里来的“斧头”呢?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怎么办?是视而不见,故意回避,还是直面问题,引导学生明辨讨论?我在教学时作了如下设计:
45、 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46、 步骤一:以第一章节为例指导学生三种列小标题的方法。
47、苏轼看到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的《斗牛图》之后,回到家中就写了这篇“题跋”(板书课题)这里书的含义就是“题跋”。(幻灯片5课题)
48、杜处士“笑而然之”。(尴尬、自嘲、笑画家闭门造车)人物评价(虚心接受意见、盲目相信权威)
49、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50、 师:孩子们掌握的情况到底怎样,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51、师:所以你觉得应该这样停顿是吧。我们一起来读
52、(1)(他)喜欢书画作品,珍藏的物品数以百计。(2)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翘)着尾巴在斗,错了!
53、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