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sìhǎiwúxiántián,nóngfūyóuèsǐ
2、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悯农古诗锄禾日当午)。
3、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4、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
5、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餐:饭食。悯:怜悯。
6、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7、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8、《悯农》其一 《mǐn nóng 》qí yī
9、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
10、三月招得采茶娘,四月招得焙茶工。千箱捆载百舸送,红到汉口绿吴中。
11、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12、正午时分,头顶着炎炎烈日的农民正在为禾苗除草,颗颗汗珠洒落入禾苗下种的泥土。又有谁知道那盘中美味的米饭,每一粒都包含着农民们的辛苦。
13、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4、《悯农》(锄禾日当午)小青葵学古诗NO.41
15、意思是: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米饭(或其它粮食做出来的主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6、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7、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18、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19、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2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1、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2、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23、 接下来两句,作者直接发出感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中餐,盘当然指的是餐具。关于餐具,除了盘,还有碗啊、碟啊。碗的口比较大,底部比较小,比较深。碟呢,要比盘小一些,而且看起来更加的扁,更加的浅,我们经常会说一个词儿,叫“小菜一碟”,意思是这个事情很容易办成。比如有一天,你看见你的同桌马一一文具盒很好看,你也想要一个,你就会问,马一你的铅笔盒在哪买的?这么好看。能不能帮我买一个?这时候,马一一很豪爽地说,没问题,小菜一碟,下周带给你。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说成是小菜一碗对吧?听起来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