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2、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卢仝《有所思》
3、▶古诗中绝美八大名胜之《岫壑浮云》,美到无法呼吸!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5、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关于山的古诗四句)。
7、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9、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
10、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11、阅读课名师倾情力荐,献给孩子和父母的“6+1"书单
12、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之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3、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14、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6、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之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7、《关雎》《诗经》 (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9、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听雨》
20、啼鸟数声深树里,屏风十幅写江南。关于写山的古诗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2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2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4、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5、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26、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27、22)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山迥少来僧。(周贺《冬日山居思乡》)
28、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陆游《后赤壁赋》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29、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
30、赵翼《论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31、(《诗经》)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王维《汉江临泛》)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郭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唐·司空图: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2、(一个对联)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3、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韩愈
34、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羁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5、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36、唐·李白: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37、《论语·颜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38、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39、 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 影不与吾形 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 《祭十二郎文》
40、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41、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2、第一层八句,其实是平铺直叙。开头二句,诗人先点明自己看瀑布的角度以及瀑布的方位。“挂流”二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瀑布的纵横之势。“欻如”二句,写瀑布来势之迅猛如天际白虹,即上面“喷壑数十里”一句的形象化。而“初惊”二句,则又是“挂流三百丈”一句的注脚。这八句四十字,作者在下一首七绝中乃以二十八字复述了一遍。至此,瀑布的主体实景,已从从正面写完。第二层四句全是虚写。“仰观”句缴足题面的“望”字;而所谓的“势转雄”“造化功”,只是抽象的赞语,并无足奇。奇在“海风”二句全从作者幻觉而出,以烘托手法来刻画瀑布的雄奇壮伟。诗人说这从天而降的瀑布连海上飓风也吹它不断,假如时值皓月当天,则照在瀑布上便成为一片空明,与月光浑融为一。有此二句,则上文的“雄”“壮”二字就不是概念化的了。这四句用透过一层的写法以传瀑布之神,用笔虽虚,却使瀑布更为形象化了。第三层四句写得很细,却是从侧面即从上下四旁来勾勒刻画。“空中”二句写水珠在空中四溅,冲洗左右的山壁。“青”字下得十分斟酌。一是说瀑布冲刷石壁,愈洗愈净,显得愈加青苍可爱;二是说山壁之所以“青”,正缘久为瀑布所浸润,石上可能生长了苔藓一类的植物。“飞珠”句写瀑布在日光中飞散,故如轻霞;“流沫”句写瀑布在穹石上掠滚而下,故著一“沸”字以形容其翻腾之状。这四句是写瀑布之动态,而以附近诸物之光彩色泽映衬之,由深写其神而细写其形,然后瀑布之形神备矣。第四层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亦非泛说。非“名山”不能得见此奇景,故先言“乐名山”;“对之心益闲”者,面对瀑布乃愈觉内心宁静悠闲也。“无论”二句一开一合,先纵后擒。意谓服琼液以求仙毕竟是遥远的事情;但在山中遇到奇景,足以荡涤尘俗,这倒是比较现实的。然后归结到隐居遁世,诗人说这本为自己夙愿;果真能永辞人间,久居林泉之地,固所愿也。收束得自然平易。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