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西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2、“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热点)
3、太宰治1909生,1948年6月13日溺于玉川水上
4、“一切价值都已创立,一切已创立的价值——那便是我。真的不应该再有‘我要’了!”巨龙如是说
5、对死亡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时,才能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6、原创丨高考辩论词写作:偶像崇拜利大于弊?(课件)(海德格尔名言原文)。
7、最近流行的读书Vlog,将读书这一相对静态的活动以动态视频的方式被Vlogger拿来呈现,内容以推荐一本书,阅读一段话,分享自己的阅读喜好为主。视频时长在一分钟到十分钟不等。
8、沉默较之口是心非的话更有益于社交。——蒙 田
9、2020年9月10日,百岁哲人张世英先生离开了我们。有人说,生命的精彩主要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这种说法我是认同的,但我要补充说,对于有些人,生命的“长度”会增加生命的“厚度”,张世英显然属于此列。纵观张先生70余载的学术生涯,一个惊人的现象是:他富有原创性的哲学运思大多是70岁以后出现的。2018年,先生以98岁高龄完成并出版了《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以下简称《书法集》)。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本书的部分工作,下面的文字记录了笔者在近3年时间里围绕本书与先生的通信往来,旨在从一个侧面展现先生的学术人生。
10、死固然容易、生之烦恼(Sorge德语的“烦”,也译作操心)也是必然,而我理解的存在主义的精髓是一种极大的人道主义,讲求人个性自由在抗争中的无限可能。海德格尔哲学意义上的人是这样的: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并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带来了一个完满的世界。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并不是世界少了一个人,而是少了一个完整的、不可复制的世界。这验证了我开篇所说的,personal而不是泯然众人的person,《斜阳》的女性在孕育中创造了新生命和世界。
11、该段文字先肯定了不拘于旧坐标的束缚和超越世俗的热忱,又批评了盲目向往远方的天空而轻率否定脚下土地的虚无主义倾向。这段文字一正一反,论述了“生活在树上”是一种追求理想而尊重现实的理性选择。这里体现了考生对那种因为放纵个性追求而将家庭、社会的期望作为一种“不假思索”的批判甚至走向虚无现象的反思,体现出考生的理性精神。(海德格尔名言原文)。
12、人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反复认知、验证自我作为主体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方式之但一个人的形象会在不同客体的眼里形成不同的认知,萨特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危险就在于:在他人的眼里,主体会被物化,变成没有主观性的人,毕竟每个他者都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萨特的意思是:存在主义学说中的物化、异化是一种被目光的奴役,也是对“我”这个主体的自由性和超越性的剥夺,主体我成了对象我,而他者成了我眼中的主体。由我的目光建立起来的那个“我的世界”崩溃了,这就是:他人即地狱。《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如是说:
13、“循”意思不清楚:好像很少单独用,而是和其他字一起构成词,比如“遵循”、“循规蹈矩”、“有规律可循”。
14、该段从两个角度分析社会与家庭对个体成长的意义。一是正面阐释,从人的社会属性特征阐释个人的发展需要借助家庭和社会的“风”力才有“欲上青云”的可能;二是反面批评,批评那种一方面因为缺乏阅历而把社会与家庭视为一个贫瘠的符号的偏见与傲慢,一方面自己凭借家庭和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却毫无自知的冷漠与麻木。
15、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能力存在者感知、认识、判断、利用的本源。——海德格尔
16、阿兰·巴迪欧 ▏ 菲利普·迪克 ▏冯内古特
17、《人间失格》的主角大庭叶藏作为一个长相俊美,出身贵胄但却行为浪荡的人,是太宰治带有浓重的自传性质的化身。叶藏的行为构成了太宰治一生的生存方式,即带着虚假面具,在充满恐惧的世间秉持着与世人背道而驰的作风。
18、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1903-1906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1909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
19、③联——联系实际,进一步展开分析论证。文章合为时而著,联系现实才更有针对性,若是反面现象,更能体现针砭时弊的功效。联,可以是个人、集体和社会;也可以是古今中外,乾坤人寰等。一般来说,现在的作文写作者和读者对象是青少年学生,联系青少年思想、生活实际,更能裨补时阙,与青少年产生共鸣。
20、负重的精神将所有这些最重的东西担负于身:像满载的骆驼匆匆走入沙漠一样,它匆匆走入它的沙漠。但是,在最寂寞的沙漠中,发生了第二次变形:精神在这里变成了狮子,它要争得自由,统治它自己的沙漠。
21、也就是说,精神会自我遗忘,这种遗忘开启了永恒轮回。精神从“骆驼”到“狮子”到“小孩”的三重变形,代表人类向超人的迈进。
22、乡村振兴,有你有我(高考真题、推荐范文及拓展素材)
23、这种业已形成的价值,需要(由精神变形而来的)狮子对其进行挑战,代表精神对旧秩序的挑战。
24、要是说谁的力量都靠不住的话那也没关系,本来我就是一个人。这是从受诅咒的凡多伍海姆家中诞生之人的宿命,你这样的人是不会理解的。英格索尔名言英格索尔名言
25、思的任务将是放下以前的所思,把真正应当思想的事情决定下来。——海德格尔
26、“vlog”这一新兴名词在这个网络发展飞速的时代,闯入入们的视野,冲击观众的眼球:“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记录。”vlog的内容范围极广,日常生活,旅行,美食,甚至也可以将读书这一静态活动制作成短视频呈现出来。读书读书vlog饱受争议,许多人认为读书是极私人的享受,吵吵闹闹的vlog只是“作秀”。那么,读书vlog究竟是寻乐的产物,还是寻知的帮手。
27、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三星堆上新(视频、素材运用)
28、原创课件丨“少年感”作文(四省联考),视频、课件
29、我们读《记承天寺夜游》,借助文字媒介和自己的思考,才能更深入体味苏轼的“念无与为乐者”的郁闷和在月色中泅渡自己灵魂的那种闲适和通达。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说,真正的问题并不是人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读书不是问题,用小视频晒读书生活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一些Vlogger只满足于“装”和“秀”,而不能通过深度阅读,把知识化为自己内存的气质和灵魂。
30、从以上,我们看到了海德格尔眼里“伦理学”的贫瘠,伦理学的纯粹概念操作法相当于给活生生的个人贴标签。海氏主张搁置作为标签的概念,使人逃离“主体性”——通过怎样的途径呢?虽然海氏很少直接使用“私人”这样的字眼,但是他在《通信》中用很多篇幅讨论“出神”(extatique)或者“痴迷”,此情此景(“此在”)只能在个人身上实现,它就像一张看似平滑的纸在显微镜下却有着凹凸不平的表面。出神是日常生活中的惊讶之能力,就像看似什么都不曾发生的时刻或者场合,发生着没有原因的深度无聊感,它是不曾发生的发生、实现着看似没有可能的可能——我们每个人不用旁证都能自证这种情形是真实的,“我”(任何一个人)只能记住对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至于该事情对别人来说毫无价值,我根本就不在乎(显而易见,知识化了的哲学无法深入这样的生活细节)。换句话说,人是活在细节之中的,也就是私人化了的“关键时刻”,把这些印象深刻的往昔连接起来,就是我们感受得到的全部人生,它们是碎片化的,相互之间“谁也不挨着谁”,无法整齐划更无从加以形式化。
31、再者,读书vlog的质量并无法拥有保障,泥沙俱下,参差不齐。观众无法辨别好坏,可能仅在一次‘寻乐’中而受到思维的重创。
32、关于存在的不断自我超越,以及存在主义认同的“人可以自由选择存在的方式”,太宰治是做过努力的,关于他的生平和作品倾向的变化,我称之为“一念菩萨、一念夜叉”,有消极但也有寻求出路的积极。海德格尔所说的于存在的“在场性”中把自身发挥极致、达及圆满而形成“自成”(自我完成),是存在主义的一种理想状态,太宰治本人没能做到,世间几人又能做到呢?只不过太宰治自我了断了,而我们更多的是沉沦于存在。如果说存在主义是一战、二战后的精神危机,那么太宰治所扛鼎的“无赖派”、“斜阳族”文学也同样是战争后的精神写照,《斜阳》中作为贵族的弟弟如是说:
33、这里与多数考生的议论文写法相同,紧扣作文试题的“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你对“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的提问,作者提出了中心论点:不过早飞翔于天空,也不甘心匍匐于大地,他要选择的是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笔下的“树上的男爵”柯西莫那样“在树上”的生活,既向往天空,又扎根大地。文章观点十分明确。
34、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英格索尔
35、新疆棉,岂容荒谬(H&M)的抹黑?(央媒时评集合)
36、不要,我不要——就算父亲和母亲不怨恨任何人,但那和我的怨恨毫无关系。
37、在海德格尔的原文中,这个结论中间还缺了几个环节。缘在与存在(Sein)有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于,缘在总是在自己的存在中领会着存在的意义。——在西语里,存在与“是”相通,Being总是与is、are等范畴相通。当我们指着一辆车断言“Itisblue”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作为车的it,也能知道blue是什么,但中间的那个is,那个“是”,那个存在,这个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能领会到。
38、时移世易,近些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盛行,文章的结构也虽文体而变。一些作文辅导书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结果“以其昏昏”无法使学生“昭昭”,学生越看越糊涂。
39、(7)蒋介石演讲,萧师毅翻译,“为和平负责任”刊于《现代》1964年1月1-2期。(“ResponsibilityforPeace,” speechbyChiangKai-shek,translatedwithacommentarybyPaulS.Y.Hsiao,inDieGenenwart,nos.1-2(January1964)).
40、要是没有把握住棋子的认知和战略,就没法进行游戏了。
41、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格索尔
42、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本事存在者感知认识确定利用的本源。
43、(原文)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中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44、(点评)第二段主要分析为什么要生活“在树上”而不是“飞上天空”。
45、中国诗词大会模拟试题200道,快来挑战!(附答案)
46、就算如此,我也要去。全部的棋子都被夺走,棋盘上只剩下王,也绝对不会投降。
47、而考生对于尼采这个典故的核心理解,简单来说:
48、失去为人的资格,那么人到底是什么?人当然是寓于存在的,海德格尔把普遍性的存在细分为存在者,他不愿用主观、客观来描述,因为人的存在是被动与芸芸众生的他者融合一体的很难完全分出主客,这种无可逃避的生存被他称为被抛状态(Geworfenheit),海德格尔引出了此在(Dasein,da(此时此地)和sein(存在、是);being-there,又译缘在)。对此陈嘉映教授在《此在素描》中给了解释:
49、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50、杨洁篪成功的秘密:努力,让机遇找到你!(原创)
51、答案是肯定的。苏轼看月色入户,去找张怀民,两人在如积水空明的月色中漫步,走在竹柏的影子,好像浮游在交横的海藻、青荇中,这些文字太有画面感了,不拍成短视频,岂不可惜?
52、只是不想再一次看到那个样子,我可没有一次又一次去冒犯死者的兴趣。
53、由堺雅人解说的动漫《青之文学》,小畑健笔下大庭叶藏的阴鸷有夜神月的既视感。喜欢日本文学的可以看看,里面有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坂口安吾的名作改编
54、独家课件丨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独辟蹊径,高效!
55、作文特别素材:华为任正非说的18个故事(独家课件 )
56、其次,读书vlog也可能沦为寻乐的产物,也看你怎么利用它。
57、如果说他笔下的人物成功的自我完成过,我想《斜阳》中的女性主角或许做到了,患病死亡的母亲、放荡失去生之意志的弟弟都象征着贵族身份在战后的摧枯拉朽,女主角和子却萌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以出于真爱的目的恋上行为不良的情人,并怀上孩子,以此对抗传统道德,怀孕这个意向正是向死而生,带有一种乱世中活下去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