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适说:“我们仔细考虑,决定把北大献给国家,作为原子物理研究中心,人才罗致,由北大负责。但此项研究与试验,须有充分最新设备,不能不请国家特别的补助。”
2、冥冥中似有某种机缘,京师大学堂成立的那一天也是12月17日。
3、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能够永远有这样的信心,自然也是好的。
4、所以,他就是不向“西化主义”妥协,这就是他留辫子的原因。
5、但也不能说胡适就真的信任了老蒋,在1920年的时候他曾公开对国民d政府进行过批判,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导致他被抓捕,季羡林也曾表示,那些对胡适的误会都是不存在的,而胡适那样选择,仅仅是因为他自己所理解的自由,他想为此做出妥协,那么梅贻琦又是如何呢?他在自己的校长职位上安安稳稳干了31年,也算是当得最久的了,清华能走到现在和他功劳密不可分。
6、1952年12月17日,胡适出席台北北大校友举办的北大五十四周年庆祝会,在演讲中,他回忆了北大在忧患中奋斗的历史。
7、胡适还积极参与到了新文化运动中,他加入了《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宣传民主科学,他的诗集《尝试集》是新文学中第一部白话诗集,他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胡适北大)。
8、相传,胡适有一次登台演讲,开口念了一首荷马的英文诗,台下辜鸿铭听了,当即用标准英文腔,嘲笑胡适的口音为英国下等人的口音。
9、吴树青,经济学家兼教育家,教授。江苏江阴人。经济学家。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10、五四运动之后,北大校长蔡元培经常离校,就委派胡适之替他主持,黄侃就讥讽胡适之是围绕着蔡元培上下翻飞的"黄蝴蝶”。
11、胡适在北大任校长期间,不赞成蒋介石国民d一d专政,宣传自由主义,主张民主政治。
12、黄侃一直痛恨白话文,每次上课都以骂白话文开篇。
13、当五四运动爆发后,形成了巨大的声势,并且向南方渗透后,北洋政府用生命威胁与炮轰北大逼走了蔡元培。
14、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15、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伤别离的季节,让我们重温昔日名校长们的毕业赠言——那是母校的馈赠,一生的精神宝藏,那些犀利的言辞穿越时空隧道,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当下意义。
16、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以梁漱溟先生自认是“问题中人”而非“学术中人”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
17、胡适未及而立之年即“暴得大名”,这多少得益于“文学革命”的凯歌行进和他本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旗帜作用。1916年,他那篇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发表,随后在陈独秀的推动下,引发了一场文学、思想、伦理方面的革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未能深刻触动的封建思想与文化,仿佛在那一刻才被打开了一个小孔。
18、按理说像胡适这样一位文学家并且曾经在北大任校长一职的名人,有人出钱立雕像,校方一般会积极响应,或者自费建立。但是北大的"沉默式拒绝"就很耐人寻味了。这是因为胡适本人和他曾经做过的些事情是很有争议的。
19、1901年,10岁的胡适开始读《资治通鉴》,也就是在同一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0、刚开始,胡适回到中国的时候,加入新青年和陈独秀,李大钊三人感情非常好,三人一拍即合,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互相视对方为知己。但是胡适回到中国是因为陈独秀在他心中对他所写的20年不谈政治的信念理想,一心搞学术研究,潜心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但是,随着中国的动荡发展,一个个世界跌宕起伏,令陈独秀逐渐动摇了自己曾经所说的20年不谈政治这句话,也正因此,陈独秀和,胡适之间逐渐有了隔阂,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分歧。五四运动过后,陈独秀,看到中国的现状明白空谈思想不谈政治是不可行的所以他也开始干涉政治,逐渐的和李大钊共同信仰,我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只有像俄国一样,让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走无产阶级专政道路,才能够真正的得救。但是,不是一直在美国跟着杜威学习实验主义,因此,他大力提倡实验主义,三人,逐渐走向了对立。
21、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困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
22、请愿队离开胡适住所不久,北大训导处贴出了一个布告,让上了名单的学生一律离开北大。8月22日上午,训导长贺麟到三院、西斋、红楼、灰楼的学生宿舍转了转。8月23日,胡适给北平警备司令部陈继承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北平特刑庭要传讯的北大学生,经贺麟训导长查看,全校遍觅不见一人。”24日上午8时,贺麟告诉北大学生自治会,上午有几个军警代表经沙滩西门来北大看看,请同学冷静处理。自治会立即通知在沙滩西门守护的同学放行。上午10时,几个军官模样的人乘小汽车到了沙滩西门,看到同学拿着棍子守护,他们很紧张,连说:“我们几个是奉命到学校看看,不要误会,不要误会。”在贺麟陪同下,他们进了西门,到民主广场转了转,到红楼,在教室和学生宿舍看了看,就从红楼南门离开了。他们离开北大一个钟头之后,北大各个校门的军警就都撤走了,同学们纷纷涌向民主广场,高兴地互相握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和《光明赞》庆祝胜利。这次靠胡适出面,阻挡了军警进校捕人,保护了北大的尊严。
23、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4、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25、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并不能满足个人的志向,如果这份职业既轻松又赚钱,那么胡适的建议倒也不错。但当时的情况是“毕业即失业”,职业尚无,哪里能有“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思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26、但其实不管是站在国民d这边的还是站在共产d这边的,他们都有着内心明确的选择,根本不会觉得为难,真正让他们内心备受煎熬的,是那些知识分子,就像胡适,梅贻琦这些,他们是自由追求着,他们内心都有着其他的原因,那么胡适为何还要那样选择呢?要知道因为胡适在中国文学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当中中国共产d找了他好几次,都希望他能在大陆,可都被胡适给拒绝了。
27、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28、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以梁漱溟先生自认是“问题中人”而非“学术中人”。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
29、在繁杂的应酬和动荡的局势下,胡适对北大校长一职也逐渐感到力不从心。1948年11月,解放军包围北平,南京政府有意将北大南迁。11月22日,胡适在蔡孑民纪念堂主持校务会议,最终决定不迁校。12月,北大准备50周年校庆时,胡适写成《北京大学五十周年》一文,叙述北大自戊戌诞生以来的历史。12月14日,南京派飞机将胡适与陈寅恪接走,临行前他留下便笺给汤用彤、郑天挺:“今早及今午连接政府几个电报要我即南去。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这句话竟成了他与北大的诀别之言。
30、陆平(1914-2002),男,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吉林长春人。1957年10月至1960年3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同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d委第一书记。1960年3月至1966年6月,兼任校长。
31、辜鸿铭生活在清末民初,生于南洋,长在欧洲,学贯中西。
32、1917年胡适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9月4日,蔡元培校长签发了聘请胡适为北大教授的聘书,9月10日,胡适到达北京,开启了他在北大的十年教学生活。胡适一到北大即教授中国古代哲学、英文学、英文修辞学三门课程。他的中国古代哲学史课,抛开尧舜夏商,直接从周宣王讲起,这种“截断众流”的讲法,在当时震动很大,得到了傅斯年、顾颉刚等“实力派”学生的肯定和支持。胡适将此课讲义不断修改补充,于1919年2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该书为“北京大学丛书”之在近代史学革命上具有典范的意义,蔡元培校长特为此书作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33、胡适飞离北平前,曾匆匆给汤用彤、郑天挺等北大负责人留下便条,表示“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没有再回到北大的胡适,确实总是牵挂着北大。
34、恰在此时,他们翻出了以前辜鸿铭用英文写过的一篇恢复帝制愿望的文章,一下子让辜鸿铭,站在了众人议论的风口浪尖,对于胡适等人的解聘提议,校长蔡元培也只能默许了。
35、胡适在对当时的政治局势的判断与陈独秀有巨大的差距,一个是小学生,而另一个是教授。
36、胡适有着传统文人的清高与抱负,这使他不见容于当局。1929年春,胡适借人权问题批评国民d当局,遭到压力,被迫辞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在40岁生日前夕,他又回到了北大。
37、本文来自于“文汇讲堂”:丁怡、李念:《讲堂直击|七十年前今天,北大校长胡适作开学典礼致辞》,文章已得到授权,转载时有所改动。
38、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
39、胡适作为北京大学的著名校长,一直是后世学习和热议的对象。1891年12月17日,胡适在上海浦东新区附近出生了。胡适出生的年代正是封建王朝的末尾时期,他由其父第三任妻子所生。正因如此,胡适出生那年他的父亲已过知天命的年纪了。
40、胡适在《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特刊》所作的《北京大学五十周年》一文中说:“北京大学今年整五十岁了,在世界的大学之中,这个五十岁的大学只能算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弟弟年纪虽不大,着实有点志气!他在这区区五十年之中,已经过了许多次的大灾难,吃过了不少苦头。”
41、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不到兴趣了。
42、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
43、他是一位君子,曾经不遗余力奖掖√后人。林语堂在美国留学,胡适从自己的工资当中,每月拿出一部分转给林语堂,说是北大校方出的,让林语堂安心读书,为北大招揽人才。
44、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45、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李敖唯独对胡适不吝赞美
46、刚开始,胡适回到中国的时候,加入新青年和陈独秀,李大钊三人感情非常好,三人一拍即合,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互相视对方为知己。但是胡适回到中国是因为陈独秀在他心中对他所写的20年不谈政治的信念理想,一心搞学术研究,潜心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但是,随着中国的动荡发展,一个个世界跌宕起伏,令陈独秀逐渐动摇了自己曾经所说的20年不谈政治这句话,也正因此,陈独秀和,胡适之间逐渐有了隔阂,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分歧。五四运动过后,陈独秀,看到中国的现状明白空谈思想不谈政治是不可行的所以他也开始干涉政治,逐渐的和李大钊共同信仰,我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只有像俄国一样,让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走无产阶级专政道路,才能够真正的得救。但是,不是一直在美国跟着杜威学习实验主义,因此,他大力提倡实验主义,三人,逐渐走向了对立。
47、正当辜胡两人互撕时,胡适的学生罗家伦,状告辜鸿铭在讲堂上宣扬“君师主义”,并建议开除他。
48、“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着历史上最惨痛的创伤,北方的局势日益紧张,北大的处境也愈加艰难,为了应对困境,胡适邀集一些朋友创办了时评刊物——《独立评论》,讨论在日寇入侵面前,应采取何种对策。《独立评论》实际上起着整合北方知识界为御敌做思想准备的作用。
49、胡适曾执教高校,高徒中包括牟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
50、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5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第2卷,第5号
52、1958年12月17日,胡适在台北北大校友举行的北大六十周年校庆会上发表演说,回顾了蔡元培、蒋梦麟对北大的贡献,西南联大时期取得的成就。胡适指出,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最重要的贡献是树立了六项北大精神:高尚纯洁的精神,兼容并包的精神,合作互助的精神,发扬蹈厉的精神,独立自由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
53、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54、蒋介石1947年曾请胡适到南京当国民政府国府委员兼考试院长,胡适不答应。1948年曾请胡适当总统候选人,胡适坚决推辞。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部解放,国民d政府不仅在军事上大失败,在经济上也面临大崩溃,在严重危机时,听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意见,派陶希圣在11月1日飞到北平请胡适代替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收拾残局,这当然受到胡适的拒绝。
55、同时期的北大,1931年,蒋梦麟出任校长,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的六年多时间,是北大的“中兴”时期,这期间,胡适和傅斯年是蒋校长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1931年3月,胡适拟成《北大与中基金会合作研究特款办法》。此外,他还积极为北大网罗人才,钱穆、汤用彤、俞平伯、梁实秋等人皆经其联系进入北大。同年9月14日,北大新学期开学,标志着蒋梦麟、胡适、傅斯年等人经过八个月苦心筹划的北大革新的开始。
56、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leo,即伽利略)和牛敦(Newton,即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57、1906年夏,胡适考入由留日学生创办的中国公学,开始尝试写白话文章和小说。离开中国公学后,一次酒后大醉而被捕入狱的胡适猛然警醒,开始专心准备庚款留美考试。1910年8月,在400多个考生中,胡适考取第55名,16日,他与同期留美生搭乘“上海宫殿”号赴美留学。
58、但胡适却说,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当时毛泽东托人给胡适带口信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的馆长,胡适听后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产d的那一套。
59、1948年,胡适(前排左八)出席泰戈尔绘画展的合影。前排左一为北大东语系主任季羡林,左三为朱光潜,左九为徐悲鸿。
60、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英全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这个国家就只能成为美国的附庸,这,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
61、"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句崇洋媚外、长跪不起的"名言"很多人都听过吧,它出自胡适之口!除此之外,胡适曾经将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屈辱经历归结于中国人的"贫穷"、"愚昧"等"自身原因"!如此受害者有罪论,任是谁听了都会大呼:"歪理!"
62、胡适任北大校长期间,积极谋划北大的学科发展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但由于时局等原因,很多未能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