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道德经经典名句图片)。
2、(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3、(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6、(名句赏析):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7、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处世原则,是干实事而不与人争高下。
8、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9、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经典名句图片)。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11、做人要厚道踏实,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一个人有权有钱没有内在也不过是个“暴发户”。
12、第49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第51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4、(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15、(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6、(译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失信心。
17、解悟: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恶人恶行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终归不会长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18、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19、(译文)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妄执,所以不会被抛弃。
20、第55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2、与其喋喋不休,不如在沉默中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
23、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24、(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25、(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26、“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27、(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2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9、(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30、(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31、(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32、(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33、(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34、老子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是说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顺应天道的人,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犹如神助,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