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旦夕之危明眸善睐月明星稀土崩鱼烂
2、(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3、(解释):过了五个关口,斩了六员大将。比喻英勇无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4、(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5、(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七步成诗:(qībùchéngshī):称人才思敏捷。
7、(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8、众所周知,张飞是一个粗豪的汉子,而绣花是一种细致的手工活,把张飞和绣花放在一起,这不是有粗有细吗?根据书中描写张飞本人确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书中描写在定军山张飞久攻不下,便设计每天佯装喝的大醉诱魏将张郃,张郃根本想不到张飞这样的鲁莽汉子也会用计,果然中计深夜带兵劫寨中伏被活捉,张飞一举收服定军山。用来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9、“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
10、(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11、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
12、故事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13、(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4、不谋而合:没有经过共同商量而彼此的一件或行动一致
15、(解释): 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16、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17、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18、(解释):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19、(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0、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张飞吃秤砣—————铁了心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董卓进京—————不怀好意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阿斗的江山—————白送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21、(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22、(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23、(解释):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24、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5、所以“借荆州”其实是借了荆州的南郡以及确认刘备可分得武陵和桂阳两郡。(之前,孙权另外任命了全柔为桂阳太守) 而孙权则收回长沙部份地方设汉昌郡。以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
26、“言过其实”指言词浮夸,超出他的实际能力。
27、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曹叡执政。曹叡死,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威胁要封晋公。曹髦气愤不过,说:“司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比喻人们所共知的野心。
28、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9、(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肩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30、《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有: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探囊取物、旦夕之危、明眸善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