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2、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3、湖中最著名的山就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峰峰灵秀。刘禹锡从视线转移的角度,把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宛如一只雕刻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这样既写出了湖美,又恰当地表现出山秀,升华了诗的主题,使这首山水小诗,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文采,诗中的山和水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4、《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扩展资料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5、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既指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也指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6、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7、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8、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9、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10、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扩展资料:《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11、这样挖苦朝廷新贵后果很严重,他立刻就被贬到播州,也就是贵州遵义,播州已经是古代夜郎国的地盘。后来又去了广东、四川、安徽。24年后他再次调回长安。然而,他又去了一趟
12、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13、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14、《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5、✦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16、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7、这首诗以“望”为视角,此时的刘禹锡站在岸边,远眺洞庭湖。天地之大,上有秋月,下有湖水,月色澄明,湖水清澈,真是别有一番韵味,更重要的是湖光和秋月和谐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呈现出水天一色的大美之景。
18、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1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如同一只青色的田螺。
2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1、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22、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星标)每日解读诗词,就不会再走丢啦!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每一天的努力都是,想让你过得更好。
23、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24、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唐穆宗长庆四年,也就是公元824年。这一年的秋天,刘禹锡赴和州任刺史一职,途经洞庭湖,瞬间被眼前优美的景致所吸引,于是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洞庭》。
25、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6、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27、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28、不过,刘禹锡脾气虽牛,但生性开朗豁达。因此走到哪里都能脍炙人口的作品。
29、刘禹锡21岁考中进士,让极度自负的白居易也心服口服。刘禹锡跟柳宗元一起参加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去了湖南常德。十年后他回到京城,发现满朝文武全都是他走了以后来的新人。去了一趟玄都观后,毫不客气地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们:
30、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31、诗人刘禹锡写诗以精炼含蓄而著称,他的诗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历代文人墨客都对水有过赞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刘禹锡眼中的美是如此独特。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这动人的传说给美丽的君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32、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