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脸部特征:作者写了额头、皮肤、脸型、鼻子、头发、耳朵、脸颊、嘴唇。作者又是如何来形容各个部位的呢?调侃、幽默、恰当的比喻、真实。(托尔斯泰生平事迹概括)。
2、 第五步,理解课文中心。共设计四个问题,从不同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境界。第六步,讨论。内容是:茨威格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幸福吗,为什么?可联系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第七步,小结文章特点。
3、 整体概括:文章写的是托尔斯泰的 。(肖像)
4、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5、这篇作品的向往自然和归真返朴的思想在《哥萨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后两部作品并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识作为衡量真理的尺度。这里有卢梭的影响。
6、生:(结合课时练27页)因为他看透了世上的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列夫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放弃财产,因和家人产生矛盾,离家出走,客死他乡。
7、 (1)学生演示自己所查询的资料。(学生将资料进行整理,用投影仪或幻灯片进行演示)整理资料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按姓名,国籍,成就,生平,他人评价,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不重复,不罗嗦,适合多媒体演示。
8、 第一步,导入语我准备这样设计:“同学们,我们学第一课的时候,鲁迅先生说,日俄战争期间,俄国的托尔斯泰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皇帝的信,开首便是一句:你改悔罢!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你知道这位托尔斯泰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他长什么样?他身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吧!”
9、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都没什么不合适,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
10、请大家合上课本。请以列夫托尔斯泰开头说一句完整的话,我举个例子:列夫托尔斯泰脸上的毛很多。
11、在写人的文章中,描写人物的典型事例时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细节进行刻画,不仅能够充实文章的内容,而且能够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语言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必须符合人物个性,揭示出人物独特的个性特征。动作细节描写则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及其变化特征的鲜明的行动细节来描写,要注意选用表现行为、动作的动词,精心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情态的词语,让人物自己的动作行为细节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人物神态与心理细节刻画也一定要紧紧围绕人物的特点进行。
12、 (2)教师准备图文课件材料进行相应补充。
13、《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14、 说教法、学法:教法:借助幻灯片,课堂小游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中,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爱情。学法:主要是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朗读法,适用泛读,精读,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15、《琉森》以作家旅游瑞士时的见闻为基础,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本性和资本主义同艺术相敌对的实质。但这里已出现否定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进步意义的倾向,他的批判又是从抽象的宗教、道德的真理出发,是托尔斯泰主义的最初表现。
16、通过传记写作,进一步认识自我,或感受他人人生,丰富人生体验。
17、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培养学生筛选,整理,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过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体现海伦•凯勒心理的句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提取的知识点有这样几个(板书)
18、又通过铺陈,深化人物形象。《列夫·托尔斯泰》中茨威格极尽铺陈,步步蓄势,甚至用“刻薄”的语言来“调侃”托尔斯泰的外貌,后文又继续铺陈深化,突出托尔斯泰目光犀利,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起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先抑后扬,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本册“活动·探究”以“新闻”为主题,设置三大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基于“活动性”“自主性”“探究性”的特点,本单元可设计成项目式学习形式,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中,学习新闻的阅读方法,把握不同体裁新闻的特点,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在新闻采访中体会新闻的真实性,了解新闻采访的意义,掌握新闻采访常见流程和做法;最后,通过消息的写作,落实前两个任务的所学,同时起到学习评价的作用。
20、分组搜集有关“信”的资料,并汇总整理。比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
21、小组合作,结合文中具体事件及议论、抒情文字,感受“母亲”的品格及作者的情感。
22、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23、 作家茨威格用这样的一部传记表达了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敬仰、爱慕之情,你是否用一段话表达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呢?(学生当堂完成展示)
24、在课前学情调查中,学生的阅读困惑为: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托尔斯泰,即本课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5、师:作者为了突出眼睛的特点,先用大量笔墨写外貌的丑陋,这样的写法叫做“欲扬先抑”。欲扬先抑的作用是使文章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从突出一部分内容。学了就要用,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在作文中运用这种手法。
26、师总结:看来大家预习的都很用心,很扎实,不仅自主学习了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和字义,还能记住不少文中的内容。
27、 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虑,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
28、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掌握纪实类作品的阅读方法,懂得阅读序言、目录,以获得作品概况;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懂得探寻所述事实背后的真相或价值;通过阅读获得现实的启迪。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能把这些方法,自主运用于《长征》和《飞向太空港》的阅读。
29、 教师导语:如果我们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该怎样划分?为什么这样划分?
30、《教育的果实》(1891)以贵族和农民的不同生活方式为冲突的基础,讽刺前者的游手好闲和精神空虚,表达后者因缺乏土地而产生的强烈愤慨。
31、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32、赏析描写藤野先生的文字,学习人物刻画的技巧。
33、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份报纸(手抄或电子)的编辑,并进行展示、评比。
34、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