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博士论文开题前,笔者用知网检索关键词“阿育吠陀”,相关学术文章居然只有寥寥数篇;再检索“阿育吠陀”+“中医/中医药",更是一篇都没有。虽然开题时,笔者很克制地没有吹嘘“填补学术空白”,但其实内心一直是窃喜的,自以为开创了某个研究的领域。
2、 初痢多属湿热,久痢多属虚寒。(清·李馥垣《医理汇精·痢疾》)(不要吹嘘的名人名言大全)。
3、 阳气者烦劳则张。(《素问·生气通天论》)
4、现在,阅读好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需要适宜的环境和心境,又好像是一件很轻易的事情,因为载体很丰富。我只是怀念,许多年前,我们赶着吃完最后一口午餐,然后马上到书店里去,心满意足地看一中午的书。那样的快乐,很少很难。
5、 百病多由痰作祟。(清·汪昂《汤头歌诀·除痰之剂》)
6、 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明·张介宾《类经·论治类》)
7、 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生风,风盛发搐。(宋·杨士瀛《仁斋小儿方论》)
8、 肝体阴而用阳。(清·唐宗海《血证论·滑氏补肝散》
9、人的通病是,膨胀自己容易,缩小自己却很难。
10、如上所述不难发现,有价值的文献综述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点:
11、如果你这圈子够大,里面可能有高官、评委之类的,你说对你有多大好处,是不?比有个好老师都有效果。
12、 知方而不知经,则失其理;知经而不知方,则失其宜。(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刘浴德序)
13、 无痰不作眩。(元·朱震亨《丹溪必法·头眩》)
14、好的名言警句不仅能够激励孩子读书,而且也能鼓励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提升道德素养。
15、(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16、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7、回忆好像味精,偶尔用来提鲜,可若长期使用,那便是毒害自己。
18、 知常达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圆。(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19、上了初中以后,我成为了学校附近两间书店的常客。现在想想,天地书店和瀚文书店,名字真好听。中午吃完饭,就跑到书店里,随便找个地方坐下,继续上次没看完的小说。那时候看饶雪漫、明晓溪、韩寒、郭敬明,陷在那种所谓的十七岁的伤痛文学里。偶尔攒了钱,犹豫很久很久,才买下一本书,然后看十几遍。
20、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宣明五气篇》)
21、奶味嗦索比:上海离婚率38%女的把人生赌在婚姻上真不如女生自己先有房有车活得开心点
22、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清·石寿棠《医原·闻声须察阴阳·论》)
23、 阴虚体质,最宜化燥。阳虚体质,最宜化湿。(清·石寿棠《医原·百病提纲论》)
24、22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25、 衰者补之,强者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26、在自己的行业内,像庖丁一样游刃有余,对工作不懈怠,不疏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
27、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28、很多人喜欢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把自己摘的一干二净。
29、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30、 外因之病,风为最多。(清·费伯雄《医醇剩义·火》)
31、 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32、比如,历史学大家何兆武先生1989年曾经发表过一篇很经典的文章《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假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何先生认为所谓“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停滞",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假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只是比欧洲长,不能因此就说中国是长期停滞了。对此,新生代的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反驳。王学典认为,不管这个问题是不是假问题,围绕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史学界做出了诸如中国古代史分期等丰富的学术成果,“在泼脏水时绝不能连孩子也一起泼掉”。周祥森进一步认为,历史研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问题意识,他认为何先生“提出根据可证伪原则区分历史学中的科学的成分和非科学的或艺术的成分的界限,并进而把这一原则推广应用到区分历史问题的真或假,实际上是无条件地、不加批判地接受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的结果”。经过讨论,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33、 血不养心,则神浮而悸。(清·唐宗海《血证论·惊悸》)
34、 用阴和阳,用阳和阴。(《灵枢·五色》)
35、 1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